#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乐极生悲的案例#

乐极生悲出自《史记》:“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成语故事典故及道理(成语典故乐极生悲)(1)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辩论。他也是稷下学宫中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齐威王拜他为政卿大夫。

齐威王平时总喜欢喝酒,喝起酒来不分昼夜,每次喝得都是烂醉如泥。因此耽误了不少政事,朝中的百官没有也不敢出来劝阻。

有一次,楚国要攻打齐国,齐威王让淳于髡去赵国求援。在淳于髡的游说下,赵国出兵帮助齐国击退了楚国的军队,齐威王准备酒宴庆祝一番。

席间,齐威王问淳于髡:“你喝多少酒才会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会醉,喝一石酒也会醉。”齐威王疑惑地问:“既然喝一斗酒就醉了,怎么还能喝一石呢?”淳于髡解释到:“在不同的场合下,我的酒量有所不同。如果是大王赐的酒,我可能不用一斗酒醉了。要是在家里和招待客人,我可能会喝两三斗。如果是朋友之间聚会,我可能喝的会更多一些,往往在这种场合,是最容易出事情的时候。”

淳于髡接着说道:“酒喝多了会容易醉,快乐到了极点,可能会发生悲伤的事情。凡事都是这样的,超过一定的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齐威王感觉淳于髡说得非常有道理,想想自己以前经常喝得大醉,耽误了很多政事,不由得感到羞愧难当。从此以后,齐威王在也嗜酒如命,他把精力都放在管理朝政事务上。后来齐威王励精图治,使齐国变得更强大,在战国时期独霸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