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当皇帝可说是一个男人最“幸福”的事,为了当皇帝可说是随同着“血雨腥风”。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最高权利外,“三宫六院七十嫔妃”、“三千佳丽”也会带给皇帝莫大的“性福”,那么,皇帝是如何选择妃子的?能否像《还珠格格”、《甄嬛传》等电视剧中那样的剧情?其实,很多事实被编剧和导演们误导了。

古代后宫妃子的区别(古代后宫妃子们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美)(1)

各朝各代皇帝的审美规范不同

  人们都把美女形容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代的美女规范,其实与古代是不相同的。电视里面的妖艳的美女形象,并不见得合适一切朝代。由于历史环境不同,会培养出不同的审美规范。各朝各代的规范,有时会大相径庭。固然没有太多的材料证明五千年中国帝王的审美规范,但一些成语或故事,可见预测当时的审美状况。

“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先秦时期的国君以自然之美为美,浓妆艳抹得不受待见;“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以细腰为美,现代的“小蛮腰”型身体,大约就是从那时分传播下来的。膀大腰圆的女子,面容多么娇美,在楚王这也得淘汰,“杏脸桃腮,峨眉凤眼,体若春柳,步出莲花”是战国时期七雄们的规范,和现代的审美差不太多;“环肥燕瘦”,说的是唐朝以丰腴为美,杨贵妃就是个典型,汉朝以瘦小苗条为美,赵飞燕和赵合德就是模范;五代十国时期,陈后主李煜最喜好的是“三寸金莲”,所以女人们争相裹小脚,那些大脚女人第一关就会惨遭淘汰;“汉瘦小娇,唐百胖妖,元高达骚”,元朝的皇帝喜好身体高大者,那些小巧江南女子,就过不了元皇帝这一关。

  在古代的典籍中,描绘不同朝代的女子,会用不同的审美词汇,这些词汇其实就是那个时期的“潮流”、“时髦”。秦汉“端庄颀硕”、魏晋“逸雅绝伦”,明朝“德才兼备”,清朝“门第出身”,各有各的时期特性。值得留意的是,皇帝的选美规范,会大大的影响当时的时髦潮流。

古代后宫妃子的区别(古代后宫妃子们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美)(2)

当皇妃的“过五关斩六将”

  皇帝的目光很挑剔,从一个民间的普通女子中选皇妃,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史籍记载了汉桓帝曾派女官吴姁到大将军梁商家为其女儿梁莹“裸检”的状况,从身体、走路姿势、能否有痣、能否处女,能否有痔疮乃至肚脐眼、阴部、肛门等隐秘之处都做了全面检查,经证明没有瑕疵后才被选为皇后。当然汉桓帝是个昏君,但从这一记载可揣测当时皇宫选妃的严苛。

年龄关于秀女也是个硬性请求。各朝各代也不尽相同,东汉十三岁至二十岁,三国十五六岁,北齐十四岁至20岁,明朝朱元璋请求十五岁至二十岁以下,其他皇帝又有更改,最小的可到十一岁。典籍对明朝和清朝选妃状况记载得比拟细致。

古代后宫妃子的区别(古代后宫妃子们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美)(3)

  明朝天启年间,皇后张嫣是一名普通的河南籍秀女,当时参与“选举”的秀女有五千人,年龄在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张嫣十五岁。第一关由太监甄选表面,一千人淘汰;第二关五官,太监甄选,刷去两千;第三关身体比例,一千人淘汰;第四关裸检,女官甄选,七百人淘汰;第五关性情,五十人中选嫔妃……从初选、复选、终选,张嫣居然连过了“八关”,最后以“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的美貌击败一切对手,中选朱由校的皇后。

清朝的选妃更为严厉。除了和明朝一样执行最严厉的选美规范外,清朝人注重血缘,满蒙血缘优先,汉人女子不行。不但外貌、身体、声音、肤色等有请求,还要”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加上了“德”的调查。既要长得美,性格好,还要兼备品德高尚,可谓“完人”。可见当个皇妃真不容易。不过,这么严厉的选拔制度也有走眼的时分,慈禧太后不就是千里挑一选出来的皇妃吗?

古代后宫妃子的区别(古代后宫妃子们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美)(4)

  皇帝一见钟情,可破一切规矩

  当然,制度归制度,皇帝还是有高高在上的权利的。皇帝看上的,一见钟情,即便有这样那样的缘由,也可一锤定音,将他相中的女子定为嫔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况是王土上的女人?

所以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许多惯例,是不用这么费事的甄选的。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就是帝辛征伐有苏氏部落时带回的战利品,属于一见钟情抢回来的;而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的礼物,也不用参与选拔;唐玄宗李隆基,看中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不顾人伦,强抢儿媳妇入宫,她就是杨贵妃;曹操与儿子曹丕,看中了一个女人,最后曹丕得手,气得曹操够呛。元朝时的蒙古民族,抢婚更是常态,皇帝看中的女子,抢来就是妃子,不须选拔。古代父子抢妻、兄弟为一个女人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可见权利的效能之大。情人眼里出西施,只需一眼看中,一切的规矩便不是规矩。

古代后宫妃子的区别(古代后宫妃子们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美)(5)

妃子们或许并不那么美

  在我们心目中,经过这么严厉的挑选,妃子们一定都美得不得了。但事实上也并不如此。特别是清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有一些画像和相片留世,这些千挑万选出来的妃子,按我们现代的目光,一点也不漂亮,这是怎样一回事呢?

  或许真正的事实,会推翻我们的观念。清朝除了注重血缘以外,还注重以“德”选妃,选妃时还必需着旗装,严禁时装。所以我们看到选出的一些妃子,容貌却是普通。或许还有由于长相太过妖艳而惨遭淘汰者。要是像电视剧中装扮这么妖艳的女子,在清朝不见得吃香,会被看做“红颜祸水”型被淘汰下去,而长相普通却知情达理、血缘高尚的女子就会上位。

古代后宫妃子的区别(古代后宫妃子们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美)(6)

清朝皇帝同治帝,守着后宫三千,却宁愿经过暗道进来泡青楼女子,乃至最后丧命,到底是什么缘由?很有可能缘由之一就是选中的妃子他一个也看不上眼,还不如外面的青楼女子长得甜美漂亮呢。

  所谓的“德行”,是清朝的规范。守着一个规规矩矩的呆板女子,提不起同治帝的兴味,只能偷偷进来找乐子去了。另外一个例子是北宋的风流皇帝宋徽宗,守着三宫六院不去“泡”,偏偏去偷偷会李师师,乃至最后亡了国。宋朝时选的妃子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能吸收宋徽宗,因此反被李师师这样的烟花女子夺了皇帝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