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

军械库展览会&独立艺术博览会

2022年9月9日至11日,纽约迎来一个让艺术节热闹非凡的周末。除了有历史悠久的军械库展览会(The Armory Show),还有首次正式推出秋季项目的独立艺术博览会(Independent Art Fair)。从在历史中缺失的女性视角到少数族裔斗争,从新媒体的出现到自然环境的视觉历史,两个博览会虽风格迥异,却不约而同地用艺术回应了众多当下世界中的热门议题,为纽约的藏家与观众带来了一次重塑了近当代艺术话语的视觉盛宴。

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综述报道,带您一起回顾上个周末两大艺术博览会齐聚纽约的盛况。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

9月9日至11日的周末,虽然已是初秋,但纽约仍然艳阳高照,笼罩在夏日的余热之中,而同样充满了火热气氛的还有纽约的当代艺术世界。除了时尚周和众多独立小型艺术博览会外,最受关注的要属历史悠久的军械库展览会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独立艺术博览会。在同样的3天博览会时间内,军械库展览会汇集了来自全球超过30个国家50余个不同城市的240余家顶级艺术画廊,依旧是纽约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当代艺术博览会;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

纽约贾维茨中心的军械库展览会外部

而独立艺术博览会则坚持了严格的邀请制,以深思熟虑的策展和精准聚焦热门话题的选品呈现了33家风格迥异的画廊,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深度展览体验。在过去的两年中,从新冠疫情再到国际政治之间的动荡不断冲击着当代社会,也为当代艺术界带来了危机与反思。而此次两大艺术博览会不仅为纽约的秋冬艺术季拉开了帷幕,其收获的热烈反响更展现了西方艺术市场逐步复苏的积极信号。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4)

独立艺术博览会展览

纽约军械库展览会:气势回归

纽约军械库展览会从1994年开始举办。其中“军械库”的名称来源于1913年由美国画家于雕塑家协会举办的国际现代艺术展览会的展览地点。上世纪初的国际现代艺术展览会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大型现代艺术展览,是促成美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今天的军械库展览会虽然,这一名称的致敬也展现了军械库展览会对于聚集全球先锋艺术于纽约的使命及自我定位。

经过多年的打磨,军械库展览会已经形成了5个固定的组成结构,分别为展览会常规“画廊(Galleries)”,聚焦推荐单人艺术家的“个展(Solo)”,回应时下热点艺术话题的“焦点(Focus)”,呈现近十年内年轻画廊的“当下(Presents)”以及散布在展会中央的主题大型装置艺术“平台(Platform)”。

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军械库展览会的举办进程受到了不小的干扰,不仅自去年开始从原本的春季举办延后到了9月,规模也因各国的防疫规定有所减小,而可喜的是,今年的军械库展览会终于逐步回归正轨。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5)

2022军械库展览会入口

首先引起注意的是全新的场地。今年的纽约军械库展览会首次在贾维茨会议中心举办。这座玻璃结构的巨大会场内空间宽阔,光线明亮,使得各展位得以平面铺开,观众仿佛置身一场硕大的藏宝游戏。

展览会的执行主管Nicole Berry也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对此次展览会的期待:“我们在贾维会议中心的两项意味着军械库展览会的一个新时代。这个有着精妙设计和为大型会议活动所设计的场地将会帮助我们努力呈现的顶尖当代、现代画廊以及他们的艺术家的展示效果更上一层楼。”[1]而场内的众多看点也充分证明了Berry所言非虚。

今年的军械库展览会不仅比去年多了90余家参展画廊,以涵盖超240家高质量画廊的首屈一指的规模稳坐纽约交易额最大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交椅,更是以反思的目光回应了众多当下热门的社会议题,风头更胜从前。

01. 后疫情时代的历史反思

近年来的世界动荡不断,疫情、政治动荡、环境问题等等都不断重塑着人们对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理解。作为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博览会开山之作,军械库展览会也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艺术家以及艺术行业对这些社会议题的回应。

首先是在而在“画廊“主单元之中,我们不断看到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对过去两年的新冠疫情下的生活状态做出的记录与回应。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6)

Mazzoleni画廊展位中Rebecca Moccia的热成像摄影作品,图片来源:artsy.net

在来自伦敦的Mazzoleni画廊带来的米兰年轻女性艺术家REBECCA MOCCIA的系列热成像仪摄影作品“你有多冷(How Cold As You Are)”是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对“社交距离”这一全新生活方式的回应。在无法与人肢体接触的疫情隔离时期,通过热成像的科技手段,艺术家似乎重新掌握了一种微妙的亲密感。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7)

Max Estrella画廊中Marcus Linnenbrink的作品

来自西班牙的Max Estrella画廊带来了著名德国艺术家Markus Linnenbrink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全新作品。Linnenbrink通常使用树脂与颜料等混合材料或在画布上堆砌、或直接直接造型雕塑,打破绘画与雕塑的界限。近十年来,Linnenbrink开始将琐碎的生活材料融入到雕塑中,而新冠疫情期间的核酸自测棒则成为了他最新作品的点睛之笔。在树枝的包裹下,这一独特的历史时刻被永久封存。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8)

Marcus Linnenbrink球体雕塑中核酸自测棒细节

虽然展会中众多艺术家新作都记录了新冠疫情期间的生活,但更多对于社会议题的回应则来自于“焦点(Focus)”单元少数族裔对当下历史的反思。

在每年随着策展主题变化的“焦点(Focus)”单元,来自芝加哥当代美术馆的卡拉·阿塞维多-耶茨 (Carla Acevedo-Yates)以“未完成的风景(Landscape Undone)”为主题策划了32个画廊所带来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尤其是拉丁美洲和有色人种视角的——艺术家的作品。单元通过“风景”这一艺术史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策展人意在讨论当今社会中由自然、政治、人种、性别等等元素组成的环境的复杂性,引起人们对自身以及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9)

劳迪娅·佩尼亚·萨利纳斯(CLAUDIA PEÑA SALINAS)作品于F1展位现场

在由波多黎各的Embajada画廊和墨西哥的Curro画廊联合策展的F1展位上,艺术家克劳迪娅·佩尼亚·萨利纳斯(CLAUDIA PEÑA SALINAS)讲述了文化遗产在殖民主义的介入下成为战利品和观光景点的叙事。艺术家以美国探险家介入墨西哥古代美洲原住民城市特奥蒂瓦坎的考古发现中发掘出的面具为图像基础,结合了雕塑和装置的手法将图像置身于一个个虚拟的建筑空间中,历史中那股掠夺的无形力量便以有形的模样呈现在观众眼前。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0)

KÓ画廊展位现场

而位于F4展位的来自尼日利亚拉各斯的KÓ画廊则带来了Ozioma Onuzulike和Nnenna Okore两位尼日利亚艺术家的作品,聚焦废弃材料和编织手法在造型过程中对社会建构、自然与人、身份政治等众多尼日利亚与国际社会交往中产生交织的隐喻。

在作品“寻找,觅得,给予(Seeking, finding, giving)”中,艺术家Nnenna Okore使用草绳的编织、扭曲和染色的综合方法,以尼日利亚东部的视觉风格为参考,制作出介于自然风景和人为景观之间的造型,试图探讨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1)

Nnenna Okore 作品“寻找,觅得,给予(Seeking, finding, giving)”

而在展位F30上的来自纽约但专注推出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艺术家的PROXYCO画廊则聚焦微观视角下个人身份与历史、神话、新殖民主义等宏观叙述的冲突。来自墨西哥的女性主义影像艺术家娜奥米·林孔·加拉多(Naomi Rincón Gallardo)通过重塑美洲原住民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创作出新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女性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中矛盾的生存状态。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2)

PROXYCO画廊上娜奥米·林孔·加拉多的影像和装置作品

画廊和艺术家的来源上,可以看出策展人邀请了大量非西方视角的画廊和艺术家来呈现出多元的历史叙述。不仅囊括了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尼日利亚、英国等不同地区的画廊,其中推出艺术家更是以拉丁美洲为主体,呼应了今年着重拉丁美洲当代艺术和原住民艺术家的关注点。

02. 海外活跃的中国身影

虽然受疫情防控影响,今年的军械库展览会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出场率仍然有限,但我们仍然惊喜地看到了一些活跃于海外的中国艺术家和画廊的身影。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3)

香格纳画廊展位中李山的巨幅油画

来自上海的香格纳画廊由瑞士人劳伦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成立于1996年,是上海首家当代艺术画廊和最早落户上海的外资画廊,伴随了众多早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中国热”的当代艺术家的成长。此次香格纳画廊的展位位于主单元“画廊”404号展位,运用了整个空间来呈现艺术家李山在多年间往返于纽约过程中创作的大型油画。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4)

现场李山作品

李山在国际视野中的亮相是在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胭脂》系列油画,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波“中国热”的标志性事件。但这样的创作并不能满足李山的艺术理想。从多年前开始李山便一直思考人与动植物、遗传信息表达和生命本质之间的关系,并坚持想要突破传统艺术体裁的限制,做出活体的生物艺术。从1994年开始,李山多年间往返于上海和纽约,先是自学生物学知识,而后不断尝试与科学家沟通合作,成功在南瓜、玉米等植物上完成了基因编辑的创作,后又以装置的形式创作了“蜻蜓人”的作品。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5)

香格纳画廊展位现场

每一次返回纽约的工作室,李山都会创作一幅油画用于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些油画都是“阅读”系列的一部分。虽然油画并不是李山所追求的最终艺术目标,但却是他思想最直接、自发的记录。此次香格纳画廊汇聚了李山从1995年到2018年间的多幅“阅读”系列油画创作,甚至有多张近年来以“蜻蜓人”为讨论主题的作品都是从李山的纽约工作室直接搬运到的会场,是在公众面前的首次亮相,实属难得。

除了由香格纳画廊来带的李山的作品,由伦敦Jane Lombard画廊带来的陆扬《 DOKU 》系列新作也引起了众多关注。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6)

陆扬作品于展览会现场

陆扬是近年来在海外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之一,不仅时常出现在世界各大美术馆中,更是在今年成为了威尼斯双年展中为数不多的中国艺术家。陆扬的作品围绕分身、宗教、个人身份等议题,以数字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个发生在赛博世界里的史诗故事,依托佛家意象探讨生死、虚实的存在主义问题。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7)

陆扬作品于展览会现场

此次Jane Lombard画廊带来的陆扬作品也创作于疫情期间。艺术家在隔离生活中的偶然创作的最新动画配合上为此次展览特质的六个艺术家不同“分身”的灯箱,展示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在全球化、传统宗教、和世界虚拟化发展背景下成长、生活的回应。而作为此次军械库展览会中为数不多的数字艺术,Jane Lombard画廊的展位更是被《纽约时报》评价为“弥补了军械库展览会缺乏数字艺术的遗憾”。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8)

Bank画廊展位现场

坐落于上海和纽约两地的Bank画廊此次也带来了台湾艺术家林明弘 (Michael Lin)和已故华裔艺术家蔡清祥(Ching Ho Cheng)在经历亚裔移民潮中的文化冲击之中做出的调和。艺术家林明弘近年来的创作围绕对中华传统纹样全新视觉解读,目前同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墙面作品。而艺术家蔡清祥以逼近照片品质的水粉作品则在最近的拍卖中大放异彩。根据网站Artsy的报道,Bank画廊此次带来的作品标价在38,000–98,000美金之间。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19)

Bank画廊展位中已故艺术家蔡清祥的水彩作品 图片来源:artsy.net

03. 销售见长,市场复苏指日可待

也许是过去几年间的低迷气氛与今年盛大的展览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部分画廊仍然表示销售状况不比疫情前,但从不同的渠道我们仍能了解到纽约艺术市场正在逐步复苏的信号。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0)

白石画廊展位现场

在白石画廊位于主单元233号的展位,我们见到了刚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日本艺术家江上越。江上越的创作以自由的笔触和色彩为风格,结合了抽象和表现主义的创作思路,隐晦地描绘着风景、人像等似是而非的画面。启发于多年留学德国、中国的经历,江上越的作品探讨不同文化中个体之间的连接与无法沟通的障碍。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1)

艺术家江上越于画作前

跨越文化的作品总能引起许多收藏家的共鸣。据悉江上越的多幅油画早在开展首日受到了众多收藏家的喜爱,早早售罄。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2)

卓纳画廊展位现场(图片来源:artsy.net)

同样创造了销售记录的还有来自纽约的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此次卓纳画廊带来了众多在美国当代艺术史中举足轻重的艺术家的新作。其中克里斯·奧菲利两幅油画皆以60万美金的价格售出,胡玛·芭芭的最新雕塑以35万美金的价格被南亚博物馆收入囊中,而艺术家其他的纸上作品则创造了70美金的单价成交记录,也是军械库展览会全场最高成交纪录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由坐落于伦敦和威尼斯的Victoria Miro 画廊带来的草间弥生作品以32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由Archeus后现代画廊带来的当代波谱艺术家Keith Haring的平版印刷画以每张17.5万美金的价格售出;Lorcan O’Neill画廊带来的女性艺术家基基·史密斯(Kiki Smith)的系列作品和手稿在24,000–165,000美元的价格区间成交……

虽然艺术品销售状况在美国如今日渐走低的经济环境下很难完全恢复到疫情前,但如果已经逐步恢复的线下活动和成交数据已经传达出了市场复苏的积极信号。

独立艺术博览会:依旧独立,依旧野性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3)

独立艺术博览会外部

相比于已经有近30年历史的军械库展览会,独立艺术博览则充满了对已有的大型商业化艺术博览会的反叛精神。成立于2010年,独立艺术博览会的创立之初便是意图弥补传统大型艺术博览会中策展精度不足、展览空间良莠不齐、商业化气氛浓重的遗憾,每年通过邀请制展现30余家全球顶尖艺术画廊带来的主题性博览会,以小规模的展览规模提供给藏家和画廊深度交流的机会。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4)

独立艺术博览会现场

同样是收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独立艺术博览(Independent Art Fair)会在2021年因新冠疫情从原本春季的常规时间推移到了秋季。今年更是直接宣布将开始在秋季举办。而相比于去年受到各国防疫影响而着重于纽约本地艺术生态的主题,今年的独立艺术博览会聚集了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全球不同国家的画廊,以“20世纪艺术”为主题,今年的纽约独立艺术博览共设置33个展位,依旧秉持“小而精”的博物馆水准参展标准,同样展现出了在后疫情时代逐渐回归正轨的态势。

01. 女性艺术视角

虽然在近年来推进女性艺术家视角在艺术史中重要地位的回归已经不是新闻,但今年的独立艺术博览会中位于博览会入口处的两组以讨论女性、身体议题的展位仍然给观众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5)

政治家具雕塑

在踏入展览会场一楼的入口处一座被著名女权活动家和艺术家凯特·米列称为“政治家具”的雕塑,由Salon 94 Design画廊呈现。作品犹如一场超现实主义在家居场景中的狂想:鲜红的床头仿佛王座,但床身又化身倒下的锁柜,牢牢禁锢住两个没有面貌的共枕人。

作为美国第二代女性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家,凯特·米列是活跃在上世纪中后叶“堕胎合法化”、“和平运动”、“反精神病污名化”等等人权运动的代名词。但人们只熟悉凯特·米列在女权运动中发表的《性/别政治》,却鲜少有人了解她在艺术创作上同样充满灵气。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6)

位于Salon 94 Design画廊展位的凯特·米列艺术作品

游走在恋物、性别政治、和传统的反思中,凯特·米列的雕塑作品充满了对女性在家居环境和亲密关系中所遭受的伤痛、摩擦和曲解进行的隐喻。而在与日本雕塑家的婚姻中,凯特·米列则创作了一系列结合了东方书法的、呈现亲密关系中女性身体的系列画作,充满了温柔和浪漫的气息。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7)

位于博览会二楼入口处的胡安妮塔·麦克尼利画作

同样是出现在展览入口处直击人心的还有由James Fuentes画廊所呈现的胡安妮塔·麦克尼利(Juanita McNeely)的系列巨幅油画。麦克尼利的创作过程从来不依据任何参考,艺术家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以动物当作隐喻,以赤裸裸的身体形象描绘出承载在女性身上的爱情、冲突、暴力……将只属于女性的痛苦毫不掩饰地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自从今年的6月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曾经保护女性堕胎权的“罗诉韦德案”后,美国背景下女性、身体与社会之前的矛盾达到顶峰。此时此地,再一次发掘出上世纪民权运动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亲身参与者们的艺术创作无疑对今天的观众别具意义。

02. 名家画作的新策划

除了会场整体对于女性以及性别少数艺术家的特别关注之外,另一处于独立艺术博览会的传统看点在于不同展位对于策展的独具匠心。由于相对小的规模,独立艺术博览会上的画廊大多选择单个或少数量的艺术家进行精心策划推广,尤其是今年的会场更是迎来了一些足以震动二级市场的名家之作。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8)

展览作品现场

进入主会场后大概所有藏家都会直接被伦敦画廊Luxembourg Co.所带来的将上世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胡安·米罗(Joan Miró)的5幅画作和当代造型艺术大师彼得·菲施利(Peter Fischli)的造型雕塑并列展现的策划思路所吸引。

画廊将每一幅画都以悬立的方式散落在展位之中,仿佛一个个单独的雕塑,而彼得·菲施利看似是雕塑的作品则仅仅是喷漆后的卡纸,穿插在这些画作之间。两件作品交相呼应,打破了绘画、雕塑、艺术、非艺术的界限,仿佛拷问着观众对于艺术媒介的定义。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29)

展览作品现场

Luxembourg Co.画廊专注于将近现代大师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探寻其中内在的微妙联系。而这样独树一帜的策展思路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画廊代表表示其中胡安·米罗(Joan Miró)的一部分作品已经以大约3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同样吸引了大量目光的还有由韩国年轻画廊主辛烘圭创立的辛画廊(Shin Gallery)。辛画廊在成立的十年间不断在二级市场发掘历史中被忽略的女性和少数族裔艺术家,以独到的收藏眼光和将艺术市场推广向大众的使命在众多年轻画廊中脱颖而出。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0)

辛画廊展位

辛画廊此次将画廊十周年策划的“再现收藏家工作室”的策展思路搬到了独立艺术博览会,创造出一个看似凌乱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节巧思的展位,在一众简洁为主的画廊摊位中脱颖而出。而此次画廊也不仅带来了曼·雷、约翰·D·格雷厄姆、巴尔蒂斯等世界名家,也有在艺术史中被远远低估的曾经身为黑奴的陶工艺术家戴维·德雷克(Dave “the Slave” Drake) 在19世纪中叶制作的陶罐。辛画廊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推进大众对“收藏”的理解,也进一步推进艺术史中众多曾经被忽略的手工艺者和艺术家。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1)

戴维·德雷克制作的陶罐

03. 重塑历史叙事

今年的独立艺术博览会以“20世纪艺术”为策展主题,意图在以今天的眼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代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重塑曾经裂痕重重的艺术史叙事。从前文的女性视角到Luxembourg Co.讨论的当代艺术理论在历史中的变化,再到辛画廊对受到压迫的非裔艺术家的推广,其用意无一不是在根据当下世界的变化为重塑一个更加包容、公正、和长远的艺术史叙事所做出的努力。

而事实上,独立艺术博览还所关注的重要议题还不止这些。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2)

约瑟夫·埃尔默·约阿库姆的风景画

在名叫“曼哈顿上空的维纳斯(Venus over Manhattan)”的画廊的展位中呈现了一位名叫约瑟夫·埃尔默·约阿库姆(Joseph Elmer Yoakum)的风景艺术家的作品。关于这位艺术家的生平资料我们知之甚少,甚至没有人能确定他创作的画作是真实的风景还是他的想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从未脱离开过纸和笔上的绘画,而在这些绘画中河流和山川以相互交融的姿态成为一体,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约阿库姆的风景画如梦似幻,却也同时标志着艺术家沉醉于自然环境的直接反映,在全球变暖,自然风景不断恶化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3)

马里奥·希法诺(Mario Schifano)作品《风景》系列

来自意大利的Gió Marconi画廊则是带来了从1970年犹存的黑白电视画面取材的本国艺术家马里奥·希法诺(Mario Schifano)的《风景》系列作品,其中多件小幅作品以每张约8万欧元的价格售出。

在屏幕刚刚出现的年代,希法诺受到突然变得唾手可得世界新闻和图像信息的冲击,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完成这一系列作品。他使用有机玻璃、瓷釉等综合材料将当年电视上出现的画面定格在了平面图像上。这些画面中不仅有二战时纳粹行军的纪录片录像、国际新闻上国家领导人会面的场景,也有随机的电视节目截取画面或肥皂剧中俊男靓女的定格瞬间。当生活在今天这个各种屏幕充实着生活的特殊年代的我们反观历史,其实大众媒体、图像爆炸、全球化的脚步早已在上个世纪电视进入到平常家庭生活的时刻便拉开了帷幕。此时再次观察马里奥·希法诺, 他仿佛与我们无疑,都陷入了图像的潮水被世界淹没。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4)

Gió Marconi独立艺术博览会展位现场

而除此之外,还有由Ross and Kramer画廊带来的街头艺术家李·奎諾尼斯 (Lee Quiñones)在年轻时期留下的火车喷绘设计手稿,对街头艺术的叙事进行了肯定;由Alexandre画廊呈现的美国非裔文森特·史密斯(Vincent Smith)在多年寻根途中创作的思考非洲文化和民族被迫迁移的历史探索;由Galatea画廊带来的奇科·达·席尔瓦(Chico da Silva)对于巴西传统神话中动物和自然进行了以独特的笔触进行了演绎,为“人与环境”这一议题增添一个独特的视角,作品价格一句大小在1.5万-12万美金不等。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5)

展位现场李·奎諾尼斯作品在展位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6)

非裔艺术家文森特·史密斯作品《流散中的火(Fire in Diaspora-Dry Bones Series)》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7)

奇科·达·席尔瓦(Chico da Silva)作品

而独立艺术博览会中除对20世纪艺术史的重新审视外,也不乏一些坚持坚持在当今艺术世界推广艺术史中重要大师的画廊。他们谨慎地对待当代艺术市场中对时下相关议题的狂热,坚持推广以历史研究为价值导向的收藏作品。

比如已经多年参加独立艺术博览会,对达达主义有着深入研究的法国画廊Hervé Bize在今年首次与纽约Nicole Klagsbrun画廊合作,带来了上世纪60-70年代延续了达达主义拼贴、现成品精神的劳尔·豪斯曼(Raoul Hausmann)、华莱士·伯曼(Wallace Berman)等艺术家的作品,截止到博览会第三天成交9幅作品,价格区间在5千至 4万欧元不等。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8)

Hervé Bize画廊与Nicole Klagsbrun画廊合作展位现场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39)

Hervé Bize画廊与Nicole Klagsbrun画廊合作展位现场

同时还有来自巴黎的1990-2000画廊带来了后现代主义大师曼·雷、汉斯·贝尔默、马赛尔·杜尚等的系列摄影作品和手稿。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40)

1900-2000画廊展位现场,右为集中的曼·雷作品

街头文化艺术展的威胁分析(凤凰艺术2022纽约艺博会周末回顾)(41)

来自1900-2000画廊的汉斯·贝尔默油画作品

对比起军械库展览会虽然规模较小,但纽约独立艺术博览会无疑以更加紧凑的节凑和沉浸式的策展叙事打造了一个适合深入体验的博览会环境。而军械库展览会则以其丰富的参展画廊和高经济价值的交易规模为纽约的秋冬艺术季提供了一个风向标。

在过去几年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中,艺术家们对于人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反思也被不约而同地被投射到了两个艺术博览会的组成上。但无论是对历史的伤痛还是当下的反思,随着军械库展览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启了展览会的新纪元、独立艺术博览会重新将视野聚焦到国际艺术环境,在两年的阴云后,纽约的艺术界似乎终于迎来了黎明。

(凤凰艺术 纽约报道 撰文/杨韵仪 编辑/曹佳慧 责编/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