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介绍过理学家朱熹,今天说一说他的前辈。程灏,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洛学”代表人物,今河南洛阳人。同样,他的主要成就并不在诗歌的研究和创作上。他出身官宦世家,受家学渊源熏陶,潜心理学研究,和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奠基人,其学说统称“洛学”,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程颢作为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思想家,还是精通治道的地方官员、实干家,心怀天下,政绩卓然。他秉性温和敦厚,善于以理服人,进退很有分寸,颇有谦谦君子之风。

初写不知词中意(习诗录:时人不识余心乐)(1)

今天复习程灏的《春日偶成》,原文如下: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初写不知词中意(习诗录:时人不识余心乐)(2)

这首诗的大意是:淡淡的白云,在蓝天上悠闲的飘。春风轻轻柔柔,吹拂着我的脸庞。时间过得真快,此时此刻,已接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那一行绿柳,不知不觉间,漫步来到了前面的河边。这是多么惬意的春游呀,我此刻发自内心的快乐,旁人是无法理解的。就以为,我是在强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初写不知词中意(习诗录:时人不识余心乐)(3)

这首诗是程颢在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创作出来的。程灏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学问上了,长期困在书斋里,很少有空闲和放松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初写不知词中意(习诗录:时人不识余心乐)(4)

程颢的这首《春日偶成》,是一首充满理趣的七言绝句。他用朴素的白描手法,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自得其乐的愉快心情。全诗风格平易自然,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看似平淡,但是淡中出味。前面,我已经介绍过程灏的品行。正所谓:诗如其人。整首诗就如同程颢其人一样,不急不躁,心平气和,恬淡自然,闲适怡然。整首诗的艺术境界,与其心性和心境,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实在令人叹服。依稀记得有句歌词:越长大越孤单。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会越来越觉得无味。到了一定年纪,一个人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事业的,家庭的,其他的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压之下,负重前行,早已忘却了轻松愉悦为何物。程颢虽然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我们虽然青春不再,但谁曾经还不是个少年了!世界那么大,恐怕是看不完的。而眼前的风景,还是要看的。想要看,总能抽出空闲。重要的是要有兴致。

2021年3月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