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1)

方言的“特”

王人天

有人说兔场人“弹团”不分,其实何止兔场人,在滇东北,大部分地区说话都分不清这两个音,只是后来读书的多了和普及了普通话,才渐渐的将“弹”与“团”的读音分清。譬如“团长”说成“弹长”,好像“团长”是弹出来的。要说“弹”与“团”,只能在读音上作些分晓,滇东北人“弹”绝对不会念成“团”,只会把“团”念成“弹”。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2)

说这个与主题无关的事情,原因是滇东北人许多时候把“团”说成了“特”,是“团”的儿化音,念“团(音弹)”的只有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时候,如说簸箕是团的,叫团簸,“把这件事做好了”说成“把这件事做团了”,教学生画圆圈说“你要把这个圈画的团团的”,由此,它又具有了圆的意思,团大部分指平面形的几何图案,而是圆球体的形状就称为了“特”。譬如“毛特、料特、泥巴特、酥肉(音如)特特、荞特饭、糊特(柴炭块)”等,但“皮球”却不能称为“皮特”,皮球是上世纪初才传入滇东北的体育用具名,系外来词汇,不可更改。“皮特”是形容一个人做事很慢,性格使然的形容词,如“你这个人,咋个走路皮特皮特的”;有时说人走路慢,也说“踢特踢特的”,但这个词更多的是形容步伐“碎糟”,若是指人说话“踢特踢特”时,则是指说话没有章法,思路紊乱,老让人弄不清楚之意。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3)

再来具体的说说这些称为“特”的东西。“毛特”是用线、棕、碎布等扣起来的圆球形状的民间体育用具,在过去丰富人们的生活上起了不少的作用;“料特”是用“面、麸子”等捏成团的喂牛羊的饲料,现在已几乎见不到;“酥肉特特”是用面团包馅的油炸的饮食,类似于小笼包子,只不过不是蒸而是用油炸罢了,有时也不包馅,而是面团与佐料、肉等搅拢糅合在一起,用筷子挑来炸熟吃;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4)

“泥巴特”就是成块状的泥巴,因为泥巴容易疏散,多少有些圆形,所以称“特”,圆形的石头就不能称“特”,只能说是“团石头”;“糊特”是柴块烧后成了炭状,多少就有了些泥巴特的样子,故叫糊特,音有点读变,让人不容易分清;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5)

“荞特饭”是用荞面滚成团蒸的,才称为“荞特饭”,但是不用蒸,将这种“荞特特”合着菜叶煮来吃,则叫“荞面汤”。可见,称为“特”的是一些散状的物体聚成球形的合拢体,别的球形就不能称。这么说来,有人说北方的“元宵”传入滇东北,就应该叫“元特”了,不,滇东北人有新的叫法,叫“汤圆”,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6)

原因是滇东北人见那很类似于我们的“荞面汤”的做法,就给它加个“汤”字,传入时已有圆的概念,圆谐音元,就叫了汤圆,既形象又保存了原始的传入意思,应是充军来的汉人和屯军的汉人传下的手艺,当地人改编的词汇。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7)

说果实类丰收,滇东北人也常说“结的箍巴料特”,这是形容词,箍巴就是锅巴,料特就是前面说的喂牛羊的饲料,意思是说果实结的像锅巴一样一片毡的又像料特那样的大,关于这个词的来历,这里暂且放下,我另篇叙说。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8)

再就是植物的嫩尖、藤蔓、菜老了的时候长出的株体也被叫成“特”,如蕨特、茶特、菜特等。瓜秧长大,伸蔓了,滇东北人就说“瓜伸(音撑)特了”;蕨菜叫蕨特是因为蕨在幼小的时候,顶有些圆形的缘故,若长大了,就不能称为蕨特;我们地方有个地名就叫茶特,现汉字写为茶苔,原因就是这个地方原曾经长有许多茶树,采茶叶尖煨水喝而得名,传说吴三桂起反的时候,攻打贵州就曾经过这里,在此喝了这种茶水大叫“茶特、茶特”。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9)

还有说人年幼,说是“嫩特特”,也是取自于植物嫩尖的比喻说法;说牛或人个头矮小,就说“特特小了”,意思说像植物嫩尖一样的小,与“骨架”之意相同,说“牛高马大”则说“块头”,对于小的一般就不说“块头”,只说“特特”,因为块头容易让人想到大,即使不大,也是中等的了。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10)

瞧瞧,滇东北的方言学问大着呢,若是研究的话,恐怕一辈子也研究不完,走到那学到那,一方水土教你一种文化,三岁小孩不叫孩子叫“娃娃”,若是叫了“孩子”,人家就当成“鞋子”,你说笑话不笑话。

云南方言各是什么意思(猜猜看云南方言中的)(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