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双周一成。

是香港百年影史中的神话之一。

而实际上,这三个人的巅峰期并不同频。

单就九十年代来讲。

最后加入战团的周星驰,商业表现尤其令人咋舌。

但如果不列出数据。

很难直观想象其真正威势。

就如本篇话题,九十年代,周星驰独占香港影坛江山几成?

这并非印象可以结论。

周星驰电影十大冷门配角 港影九十年代周星驰独占香港影坛江山几成(1)

有件事情很巧合。

以出道至崛起而论,周星驰是香港影史上速度最快的两位演员之一,另一位演员是许冠文,而他们都有同一个头衔,喜剧之王。

许冠文1972年主演李翰祥电影《大军阀》出道,1974年自编、自导、自演《鬼马双星》即夺年冠,总共统治香港影坛五年。

周星驰则在1988年主演第一部电影《捕风汉子》出道,1990年以《赌圣》夺得年冠并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纪录,一飞冲天,此后连续统治香港影坛四年,令两位前辈成龙、周润发数年间不得越雷池一步,更遑论昔年影坛的其他演员。

但二人虽然同拥「喜剧之王」称号,但在风格和影路表现上其实大为不同。

许冠文一向低产,但一开始就踏足编、导、演三个领域,表演风格略显刻意,周星驰则非常高产,而后渐进式介入自导、自演的模式,表演风格极简、风格天马行空,其后逐步转型,至《功夫》时抵达职业生涯巅峰。

当然,像李小龙那样出道即巅峰的传奇,又另当别论。

回到主题。

周星驰电影十大冷门配角 港影九十年代周星驰独占香港影坛江山几成(2)

数据统计其实并不复杂。

无非也就年冠、香港华语片影史纪录,以及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这三个层面,相关数据可为关键参考。

以十年而论,总计有一百部电影进入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有十部电影称雄年度冠军,整个九十年代,总计六次打破过香港华语片影史纪录。

而周星驰的数据是什么情况?

二十五部电影进入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占比四分之一,五部电影称雄年度冠军,占比二分之一,三次打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纪录,占比二分之一。

反看同期,成龙夺得三个年冠、两次打破纪录,周润发夺得一个年冠、打破一次纪录。

至于其他演员,尽可忽略。

而如果再联系到现下。

比如香港的黄子华,以及内地影坛的沈腾,其实就更应该明白,不论任何区域,喜剧电影才是永远的「商业之王」。

黄子华其实一直都不显山不露水,继2018年以《栋笃特工》力压《无双》夺得年冠之后,又以《乜代宗师》、《还是觉得你最好》及最新的一部《毒舌律师》正式崛起,《毒舌律师》更成为香港第一部票房破亿的华语电影。

沈腾更不必说,在内地影坛或仅次于吴京。

随便拿出来主演作品,诸如14.44亿的《夏洛特烦恼》、25.47亿的《西虹市首富》、22.13亿的《疯狂的外星人》、17.28亿的《飞驰人生》、31.03亿的《独行月球》以及正在上映中已破四十亿的《满江红》,有多少人能与之争锋?

原因其实很简单。

相对动作、科幻、战争的类型电影,喜剧电影的门槛与成本都相对偏低,它侧重的是表演的风格化与剧情的创意、创新,而其他类型在投拍成本和进入门槛上先天就要高很多。

故而也可谓之,万事有因。

周星驰电影十大冷门配角 港影九十年代周星驰独占香港影坛江山几成(3)

而虽然喜剧类型电影占尽优势。

香港又有几个「星爷」?

数据很清楚,周星驰一个人,几乎就占据了九十年代香港影坛的「半壁江山」。

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统治能力,也是整个华语影坛的绝无仅有。

再进一步讲,许冠文的五年统治,是建立在低产的基础上,成龙在九十年代的三连霸,同样是产量极低的情况下,包括现在的黄子华在内同样如此。

而周星驰不但称霸十年,更兼高产,两相对比之下,就更显难度。

进入零零年代之后,可能因为昔日的对手淡出江湖,周星驰的电影产量日渐降低,整个十年期间,只推出过三部电影,分别是6073万的《少林足球》、6127万的《功夫》和5144万的《长江七号》,却也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巅峰。

所以只需要问一句,有几个演员,能在维持极高产量的同时,又有票房的绝对稳定性?

当然只有他一个。

周星驰电影十大冷门配角 港影九十年代周星驰独占香港影坛江山几成(4)

自古英雄皆寂寞。

多年后,周星驰甚至亲自作词、作曲了一首电影插曲《无敌》。

歌词是这样写的,「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独自在顶峰中,冷风不断的吹过,我的寂寞,谁能明白我。」

虽然在电影中以谐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未尝不是昔日心头的写照。

而「无敌」二字。

是多少人的梦寐以求和求而不得?

但周星驰确实当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