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大批的红嘴鸥等候鸟已经南迁,出现在云南的天空中随着动物不断迁来,作为“动物王国”的云南,又迎来了观赏珍奇鸟兽的好时节不过,野生动物毕竟“野”,人类必须与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为了健康,更为了彼此的安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时评昆明的这个第一意义非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时评昆明的这个第一意义非凡(昆明时评保护好远方来的)

时评昆明的这个第一意义非凡

立冬已过,大批的红嘴鸥等候鸟已经南迁,出现在云南的天空中。随着动物不断迁来,作为“动物王国”的云南,又迎来了观赏珍奇鸟兽的好时节。不过,野生动物毕竟“野”,人类必须与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为了健康,更为了彼此的安全。

11月7日凌晨2点,普洱市宁洱县的一条公路上出现一群野象,它们在公路上活动,交警紧急管制该路段,拦停过往车辆为它们“让行”,它们活动了2个小时后才逐渐离去。因为事发深夜,人车不多,加上警方及时介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近一个月来,云南第二次发现大规模野象活动的踪迹。10月25日晚上,一个由16头野象组成的亚洲象群出现在普洱市景谷县。这个象群曾于今年夏天进入村庄,吃农作物、威胁村民人身安全。工作人员一直持续追踪它们,一方面及时发布预警,提醒村民躲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科学研究和保护野象的考量,试图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尽量避免“人象之争”。

就像“一讲大熊猫人们首先想起四川”,说到野象,人们就会想到云南,想到茂密的森林和珍奇的飞禽走兽。早在本世纪初,云南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保护极小种群”行动,众多数量稀少的动物和植物得到了优先保护;上个月,云南还获得了来自中央的308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用于缓解“人象之争”,保护野象、绿孔雀、长臂猿等云南独有的珍稀动物。一系列保护行动持续至今,结出累累硕果,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的亚洲象数量已增至300多头,滇金丝猴增至2600余只,华盖木、滇桐等植物的濒危程度得到缓解,珍稀动植物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本月,红河州河口县发现的一种新的梧桐属植物,被命名为“大围山梧桐”,正式列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它只在云南南部有分布,数量仅50株左右。这一新物种的“入列”,在云南众多珍稀动植物名单上又添了一个新成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珍稀动植物的发现,不仅具有宝贵的科研价值,而且还有经济价值。德宏州盈江县一个名为“石梯”的偏僻山村,因为村旁的森林中栖息着犀鸟等众多罕见鸟类,被誉为“中国犀鸟第一村”,游客纷至沓来,带动山村增收致富,村民们的爱鸟、护鸟行动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是云南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好例子,更是云南“动物王国”的鲜活名片。

11月14日起,昆明将举行9大精彩活动,宣传明年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大会选址在昆明,就是对云南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充分肯定;众多的动物、植物,无论是世居于此还是迁徙而来,都是云南生物库里的珍宝。保护好它们和它们的居住地,就是对大会最棒的宣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想必每个云南人对这首歌都不陌生。其实,“客人”是个广泛的概念,在我们眼里,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是“客”;但在大自然眼中,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颗星球的主人。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保护它们,是我们人类对“客”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为生物多样性大会送上的厚礼。

来源: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编辑:祝小涵

审核:周健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