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古人把小楷作为考量书家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善书者必善小楷。

今人学书法,也多选择从楷书入手,学楷书又通常从唐楷入手,学欧体,学颜体,以为写熟了换成小笔写小字,就是小楷了。

但,大楷和小楷是两个概念。

小楷的小,只是就它的表面形态而言,并不等于大楷的缩小化,小楷有自己独立的技法原则与艺术表现,用小楷笔把颜体和欧体写小,并不是小楷。

下面,请先来欣赏几篇历史上著名的小楷。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1)

▲ 王羲之《乐毅论》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2)

▲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3)

▲ 钟繇《宣示表》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4)

▲ 钟繇《贺捷表》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5)

▲ (传)钟绍京《灵飞经》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6)

▲ 王宠《游包山集》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7)

▲ 赵孟頫《道德经》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8)

▲ 黄道周《孝经》

小楷的名碑(帖)很多,如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钟繇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传)钟绍京的《灵飞经》,王宠的《游包山集》,赵孟頫的《道德经》等都是学习小楷的经典范本。

学习小楷往往会遇到几个问题,学什么?从哪学?怎样临?如何选帖?临到什么程度再拓展?

找到路径,事半功倍。

北大书法博士,艺术学院教授傅汝明以多年的小楷学习和创作经验告诉你,学小楷,从《灵飞经》入手。

傅汝明精大楷而工小楷,小楷书风隽逸舒展、平和简劲,上追魏晋,下探元明,笔法精到,结体灵动,融百家之长而又自出枢机,落拓高迈,别具一家形貌。

他的小楷,正是从《灵飞经》入手。

《灵飞经》用笔灵动、轻盈但又不失厚重,结构侧美多姿,又不失端庄,既有写经书法常见的精熟纯练,又处处展现出二王的书风,但一般人学小楷不愿从《灵飞经》入手,因为它技术性太高,写起来非常难,而这,也正是选择它的理由。

《灵飞经》法度严谨,字迹规范,整篇下来几乎没有太跳跃的东西,学小楷,就是要选择一个技术性强、有规律可循的范本,先掌握它的用笔结字技巧,先把门入了,之后再追求古雅、空灵,最终形成独特的韵味和格调。

在学习小楷的时候,思路要正确,比如怎么临?实临还是意临?

傅汝明老师敲黑板——要实临,不要意临!

一定要学到小楷的真正笔法,给什么就临什么,临什么就像什么。

扎实地掌握了小楷的各种技巧后,再过渡到意临。

先得其形,再得其神。

在意临的过程中,可取法魏碑墓志,或加入行书的偏旁部首,让你的小楷更灵动,结字变化更丰富。

《灵飞经》的结体非常规范,但又不乏飘逸。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这点很难把握。小字就怕把小楷写得太拘谨,所以苏东坡说,写大字容易太散太空,写小字容易太紧太密。《灵飞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能把字形打开,整个写得比较飘逸,所以结体上,我们要会读临小楷,重点练笔法,笔法不解决,越写到最后,问题会越多。

学习《灵飞经》的路径,就是与古为徒,取法乎上,一定要与古人为友,取法古代经典法帖。在有了技术之后,再追魏晋,因为书不入晋,徒成下品。

在传世的经典书迹中,《灵飞经》对中国书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的书法水平,基本代表了唐代小楷的最高成就,所以我们取法乎上的重点放在了《灵飞经》上。

学《灵飞经》的难处,就是因为太标准?!

《灵飞经》的露锋比较多,可谓力发笔尖,无一弱滞,气韵充沛。又由于《灵飞经》的结体极为严谨,所谓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就是这个极为苛刻的标准,给学《灵飞经》带来很多难处。

有人说,《灵飞经》是楷书中的兰亭序。笔法之纯,已得兰亭精髓。八种基本笔画在灵飞经里有很多的变种,气息和章法也对得起“灵飞”二字,天下第一小楷,绝非浪得虚名!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9)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10)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11)

小楷写几行后就跟前面不一样了(把大楷写小就是小楷了吗)(12)

如果想学书法,建议从小楷入手。

如果想学小楷,可取法《灵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