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咪占领的小岛(嘘一群夜猫子)(1)

图说:7月4日晚间,世纪公园迎来的一群“夜猫子”,探寻林间小精灵。新民晚报周馨摄(下同)

视频: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金蝉脱壳、飞蛾扑火、听取蛙声一片……这些是书本里常见的场景,还能在我们身边寻找到吗?7月4日晚间,世纪公园迎来的一群“夜猫子”,探寻林间小精灵。今年暑假,世纪公园开设12场“夜猫子行动”科普夜游活动,吸引了众多亲子游家庭关注。

蜘蛛蜈蚣蚰蜒,哪个腿多?

夜幕降临,十多名中小学生身着夜光背心、头戴探灯、手持放大镜出发了。刚走近树林,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只忙着织网的蜘蛛。“今晚有阵阵微风,非常适合蜘蛛织网。”城市荒野工作室负责人郭陶然一边引导孩子观察一边讲解:蜘蛛很聪明,会选择站在上风口,放出一根或几条比较黏的线,借着风力,让线飘到另一边枝条上;固定好第一根线后,蜘蛛会爬上这根丝线,放出新的丝线加固这第一根……

观察完蜘蛛织网,一名小队员发现草地上有一只正在爬行的蜈蚣。“蜘蛛、蜈蚣、蚰蜒,谁的腿多?”郭陶然的第一个问题就难倒了一群队员。原来,蜘蛛有六条腿,头部还有2支触角,像腿但不是腿;蚰蜒有15对细长的脚,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蜈蚣为多足生物,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对于不认识的昆虫,我们尽量不要用手触摸。”郭陶然提醒一名害怕昆虫的小女孩,对身边的昆虫不必有恐慌感,只有对昆虫有更多的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与它们和谐相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科普夜游活动首次推出“昆虫大电影”。在灯光的照耀下,很多昆虫爬到灯下的幕布上集合。原来,昆虫大电影就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用特定的灯光,让昆虫围绕着光在幕布前飞舞,让更多参观者可以观察各种昆虫的外形、习性。

被猫咪占领的小岛(嘘一群夜猫子)(2)

图说:一名女孩试着触摸一只独角仙

夜观昆虫了解生物防治技术

在一棵大榆树前,郭陶然停下了脚步:“你们看,树干上一只枯叶色、多孔蛹,这就是周氏啮小蜂的生物防治技术。”美国白蛾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生物,能危害200多种林木、农作物,尤其厉害的是,其繁殖速度惊人,一只越冬雌蛾一年最多可繁殖2亿只后代。而周氏啮小蜂是发现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我国研究人员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实现了室内人工大规模的繁殖生产,在生物防治美国白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释放七星瓢虫来治理繁殖力非常强的害虫——蚜虫,将实蝇信息素倒入瓶中的绵块上便可诱捕害虫——斜纹夜蛾……郭陶然带着队员一边观察一边介绍身边运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今,生物防治技术运用比较广泛,大致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三大类。这一技术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在城市生态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乡土物种再现令人欣喜

一只只萤火虫,飞起来好像火焰,下落时又好像流星……曾经,上海大部分区域都有萤火虫,有至少三种以上萤火虫。目前,仅在青浦区发现存在少量条背萤,在上海植物园、奉贤区部分林地存在一些很小的黄脉翅萤。“栖息地减少、光污染增多,对萤火虫产生了影响。”郭陶然介绍道,上海现存条背萤数量非常少,主要对水体需求比较特殊,幼虫一般生活在水流比较缓慢的河道里;条背萤幼虫需要上岸化蛹、变成成虫,而上海很多河道的堤岸多为水泥堤岸,不利于幼虫存活。

体型小、后肢较短、背面呈翠绿色,一开始在上海发现,并采集标本,命名为无斑雨蛙,是中国特有物种。30年前,在上海的稻田里,人们用脸盆就能抓起很多无斑雨蛙。近30年来,无斑鱼蛙在上海的数量急剧下降,与农田被播撒农药和化肥等因素有关。近几年,野保人员在上海各个区域寻找无斑雨蛙,无果。令人感到惊喜的是,上周,有野保人员在南汇农田寻找时,听当地农民描述曾经遇到一种青蛙的外形、特性和无斑雨蛙非常相似。此外,上海野保人员正在考虑从外地引入无斑雨蛙,希望让更多市民看到乡土物种。

最让郭陶然开心的是,一些原本濒临消失的乡土物种在慢慢恢复,比如,以前很少看见的独角仙,现在可以在世纪公园等绿地观察到;饰纹姬蛙在上海市区非常难寻找,在小水塘比较多的郊区能发现了很多只。

被猫咪占领的小岛(嘘一群夜猫子)(3)

图说:孩子们观察通过灯诱而来的各种小生物

夜间探寻注意三大要点

夜间探寻林间小精灵,一定要去公园吗?对此,郭陶然表示,夜间探寻活动随处都可以进行,包括居民小区树林间。不过,夜探活动首先需要注意安全,即便在小区内进行,也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说,建议穿运动鞋、长裤、长袖等服装,防蚊虫或遇到可能出现的蛇。

行前需要做好知识储备。很多家长缺少专业知识,尤其对昆虫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上海常见的昆虫近200种,家长可以提前学习《上海夜间生物手册》等专业书籍,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

夜探活动时,观察者尽量不要出现抓昆虫、捉蝌蚪、捕萤火虫等不文明行为,少动手、多观察,减少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需要更多人关注。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可能不知道灯光对萤火虫的生存也有很大的影响,或许也不知道农药对其他生物产生什么影响?郭陶然呼吁道,希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科普夜游活动。科普专家带领青少年认识并了解生活在身边各种生物,并向青少年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人类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存空间,也要考虑各种生物的生存需求,让人类和生物和谐共生。

新民晚报记者 杨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