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巨变的散文题目(旧文整理颍河的绿)(1)

朋友,你见过颍河的水,可你见过颍河的绿吗?

今年春天,因为修建颍川桥,颍河开闸放水,河床袒露,古老的清颍桥也重见天日,吸引了许多人览胜感怀。当我去到的时候,河泥已经干裂,黑色的罅缝纵横交错,偶尔有一株草从缝里探出头来,让人不禁兴起生命之叹。河床的中间,有一道细细的水流,缓缓地,散漫地流动着。一只白色的水鸟循着记忆飞来,又叹息着飞走了。

夏至过后,我和白茶结伴又到颍河游园。当我们走到北关老桥东段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满河的绿色惊住了。这满满的绿啊,用“百草丰茂”来形容它,真的一点儿也不为过。在这一段,地势低,又下过几场雨的缘故,沿着老河道,迂回宛转,汇聚了一米多宽的水流。水流映着晚霞,镜子般发着柔光。水流两边,长满了一人高的水草,密密实实。秀颀的芦苇一簇簇,向着一个方向生长,看似挤挤挨挨,又整齐有序。红蓼,小时候称作“老婆拐”的,一丛丛,开放在绿色中间,如美人额上点缀的梅花妆。“蓼红苇白”,本是惹人秋思的景物,但在这个夏天,却是宁静中见妩媚,惹人怜爱。还有各种知名与不知名的水草,蓬蓬勃勃,都蓄满了向上的活力。当夜幕低垂的时候,行走在河谷中,微风带来清凉,也带来苘麻伴着甜味的香。

我们常用“绿草如茵”来形容草的茂密,“茵”字本为铺垫的东西,是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它柔软,舒适,却仍不足以形容这里草的厚实。如果非要用一个东西来形容的话,那就用豌豆公主床上的二十床鸭绒被来比喻好了。虽然用它还描绘不出绿的广博,却让人有摊开四肢平卧的愿望,仿佛在苍茫的草原上。站在栏杆外面向下看,这绿是宁静的,又是灵动的,仿佛在向上涌动着。这颍河的绿啊!

我一直疑惑,这颍河的绿从何而来?是谁带来了这绿的种子?是空中飞翔的鸟吗?是经过河谷的风吗?还是来自远古的隐藏于泥土中的执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