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其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日前,针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提出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并指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有法可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写起来麻烦的繁体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写起来麻烦的繁体字(繁体字别忙着进课堂)

写起来麻烦的繁体字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其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日前,针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提出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并指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有法可依。

●本报记者 丘佳溢

实 习 生 李烜娴

教育部: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

“简化汉字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关于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 ……针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教育部作出了相关答复。

教育部在公开答复中介绍了简化汉字的由来,并说明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有法可依。至于繁体字教育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有所体现。

关于简化汉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问题,教育部表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作为工具,应当便于使用。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现行简化字即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通过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简化字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系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此外,教育部还表示,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

关于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教育部提出,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的有关内容。经典阅读方面,教育部积极推动中小学经典阅读,青少年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会接触繁体字文本,认识繁体字。在书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2013﹞1号),明确书法教学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硬笔教学应使用规范汉字,毛笔临帖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经典碑帖中也会涉及繁体字。

走访:对繁体字“识可以、学不必”

虽然教育部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作出了答复,但是整个答复中并没有直接正面回应是否开展识读教育。面对是否开展繁体字识读教育的问题,我市家长有何反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持反对意见,认为这与教育部提倡的“减负”教育背道而驰。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此举能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加深孩子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我不赞成。”学生家长张淼说,“孩子日常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了,教育部门也提倡给孩子减负,现阶段再开设繁体字教学只会增添学生的负担。更何况我们很多人即使没有学习过繁体字,也能认识不少繁体字。”

一些家长则认为开展繁体字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学习繁体字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承中华文化。”陈欣怡的女儿目前就读初二,她认为可以通过适量增加繁体字读物、每周开设一次繁体字课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繁体字教育。

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界人士,多位教育界专家指出,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不断被简化,简化的过程也促进了汉字的传播,且每种字体都有它独特的艺术美,都能够反映我国的汉字文化,不必执着于繁体字教学。他们建议将繁体字教育作为一项兴趣课程,为爱好繁体字的学生提供平台去了解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去传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