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18岁

***类型:游记

#读书#当年《舌尖上的中国》掀起了国内美食探索的热潮,大家不仅开始追求吃得好,更是对美食背后的故事更加的感兴趣。

但中国美食博大精深,每个地区各不相同,同样的地区还有不同的特色,才不是简单的八大菜(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就可以涵盖的。

我们最熟悉的一定是最常光顾的几家饭馆,最常点单的几道菜肴,最多在家中烹饪的几种饭食。我们最难忘的则是家乡菜的风味,最怀念的就是小时候家里饭菜的香气。

吃遍各国美食和一些自己做的美食(读鱼翅与花椒舌尖的探索)(1)

扶霞,当她是一位英国留学生时,在远离家乡的成都,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听不懂的方言,和搞不懂的文化。在这不知所措的时候,是成都的美食在她眼前打开一扇小窗。通过小窗,她开始了解中国,品尝并爱上川菜,学习并研究中国美食。

当她沉醉并迷惑其中时,小窗已不能满足她的视野所及,她推开了厚重的大门,去到不同的城市,遥远的乡村。

在探索的路上,她不只用感官来品味中国美食,也用心来感受,用思想来触及美食背后的中国文化与东方意识。《鱼翅与花椒》就是她探索路上的游记。

吃遍各国美食和一些自己做的美食(读鱼翅与花椒舌尖的探索)(2)

作者扶霞跟随父母在牛津长大,大学就读于剑桥大学,专业是英国文学。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在一九九四年,她在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补助后,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就读一年。

其后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成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就这样,她的身份标签从英国人又加上了一个前缀:会做川菜的英国人。

而川菜,仅仅是她探索中国美食的第一站,之后的湘菜,粤菜,还有淮扬菜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在探索途中,她有惊喜有迷惑,有冒险有幸运,有沉迷有不解。

她如实地记录了美食纯粹的一面,也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坦言了与美食相关的社会问题。所以,扶霞的《鱼翅与花椒》并不是简单的美食笔记或指南,而有着更加丰富的美食知识和文化内涵。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这本屡获殊荣的《鱼翅与花椒》无疑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吃遍各国美食和一些自己做的美食(读鱼翅与花椒舌尖的探索)(3)

书中对于几大菜系的描述与感悟,不仅给读者传达了知识类的信息也会激起读者从食物到精神层面的更多感受:

川菜

谢老板的担担面实在是非常有效的醒神药,宿醉或者伤了心,吃一碗再好不过了。在成都灰蒙蒙的潮湿天,这样一碗面简直救命。我们这些学生就像奴隶一样心甘情愿地上了瘾。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先来碗比较温柔的汤面,比如番茄煎蛋面,然后再上一小碗刺激火爆的担担面过过瘾。

调制“鱼香”要加入泡椒,制造一点轻微的辣味;有时候只加泡椒,有时候还要加入著名的郫县豆瓣酱,但一定要用葱姜蒜这“重味三剑客”。另外还要调出酸甜味。这是很经典的复合味,多层次、全方位地调动和刺激味觉,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不可抵抗的复合味之一了。

吃遍各国美食和一些自己做的美食(读鱼翅与花椒舌尖的探索)(4)

湘菜

而相比之下,湖南的辛辣就莽撞而刚烈。湘菜的调味有鲜椒、干辣椒和泡椒,那辣味比川菜更猛更冲,还大量地放醋和泡菜里面的豆豉也有种直白干脆的咸味。

湖南人的语气和声音也跟四川话的温柔顿挫天差地别。当地人说话不太连贯,有很多断音,比较火爆,常常劈头盖脸给你说一堆,完全没有我在成都遇到的温暖和好奇。我还以为自己很了解中国,但还是如往常一样,低估了这个国家的广大和多样。

吃遍各国美食和一些自己做的美食(读鱼翅与花椒舌尖的探索)(5)

粤菜

点心中有很多热气腾腾的美味饺子,虾饺是其中名气最大的,做得好的话,也是最好吃的。点心师用菜刀的平面将洁白的澄粉面团压成完美的圆形,然后包上整只的虾和微微调味的脆竹笋;大火迅速蒸熟以后,澄粉皮闪烁着珍珠般的透明光泽,虾的淡粉色也透了出来,再加上压得整齐美观的饺子边,煞是好看。一口咬下去,虾既脆又嫩,澄粉皮柔韧软糯。

叉烧包柔软蓬松,咬开白白的包子皮,露出里面包裹着可口开胃酱汁的烧烤猪肉丁,如同一个美味的笑容。

淮扬菜

我提起筷子,先尝了“四条味”:都是小盘小盘的,先唤醒味蕾,有一粒粒的炸花生米、一块块的红曲豆腐乳、一片片的泡菜和一条条的酱生姜。

接着我开始吃比较正式的开胃菜:可口的盐水鹅、用卤汁泡豆皮做出来的素鸡、小小的腐乳醉虾、脆嫩又柔软的糖醋黄瓜以及美味惊人的镇江肴肉。

肴肉,就是把猪肉厚片放在陶罐里腌制成晶莹剔透的肉冻模样,吃的时候蘸点芳香浓郁的镇江醋。一片肴肉入口即化,我真是飘飘欲仙。

吃遍各国美食和一些自己做的美食(读鱼翅与花椒舌尖的探索)(6)

关于野味

我们的蛇汤令人神清气爽,蛇肉软嫩,那粗糙的蛇骨啃起来也是回味无穷。我们吃了新鲜辣椒加洋葱做的麂子肉片,味道很强烈,充满了原始的野性;还有山里的新鲜蘑菇、胡萝卜红烧辣野鸡、甜椒姜蒜炒野兔以及一种绿色的野菜--“人参菜”。

很久以前,我这个外国人就下定决心什么都要吃。这下算是来对地方了。但我心中悄然升起良心道德上的自我谴责,而且越来越强烈。我已经知道某些麂是濒危动物,那怎么知道桌上的盘中餐是不是其中一种呢?

不知不觉中,一日三餐常常被我们忽略,总是想用最快的速度,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

《鱼翅与花椒》让我们从外国人的眼中看到中国美食的无穷魅力。

让我们好好对待每一次的饭食,珍惜每一种食材与风味。

因为食物已经从生活必须的一种物资上升成为我们疲惫心灵的抚慰良药,而对于美食的探索是本能也是一种生活的意义所在。


欢迎关注明达读书,一起探索书中故事背后的意义,照亮现实中你我的生活!

吃遍各国美食和一些自己做的美食(读鱼翅与花椒舌尖的探索)(7)

本文由明达读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