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曹操墓,自2005年被发现,2008年开始发掘,到09年末对外宣布曹操高陵墓的发现,一直备受瞩目,同时也备受争议。但这座位于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村的曹操墓早已获得官方认可,并荣获当年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1)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曹操临终时嘱咐后事:

“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

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由此而来,但《三国志》这一官方史料中并没有这样的记录。很多人并没有读过《三国志》,但多受《三国演义》影响,对“七十二疑冢”之说深信不疑。此外,还有许城外河底说、许昌城外说、安徽亳州说以及河北磁县说等,其中曹操墓在许城外河底的说法出自聊斋志异,而河北磁县的古墓已经被证实为北齐王公墓,可见关于曹操墓的许多说法只能算是道听途说。实际上关于曹操墓的所在《三国志》中已经交代了。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2)

演义中的曹操

曹操死后,当时是公开发丧的,而不是秘密发丧。史书中多次提到,曹操希望将其墓葬设在贫瘠之地,具体位置就在“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后赵驸马都尉的墓志铭上曾写“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其墓的地理位置便以魏武帝曹操墓为坐标,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曹操墓的地点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直到唐朝时世人还能知道曹操的高陵具体位置,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亲自拜谒高陵,直到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曹操墓的具体位置才被世人遗忘。那么,“西门豹祠”究竟在哪呢?为什么说安阳西高穴汉墓就是曹操墓?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3)

主要有证据如下:

其一,地理位置符合。河南安阳高穴汉墓位于漳河之南,古墓的位置正好符合“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的描述。

其二,墓主人年龄符合。经过对墓主人的遗骨检测可判断这座墓的墓主人去世时应在60岁左右,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去世,年龄上是符合的。此外,墓中还发现了两具女性的遗骨,其中一位较长,年龄在50岁左右,据推测应为曹操原配丁夫人,另外一具是位年轻的女子,只有20几岁。曹操好色,这位年轻的女子很可能是殉葬侍妾一类的。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4)

曹操头骨

其三,墓葬规格符合汉魏诸侯王墓的规格。这座墓坐西向东,总面积有800多平方米,分前后室,并各有两个耳室,这与此前发掘的东汉晚期诸侯王墓的形制是相符合的。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5)

只是,整座墓虽大,随葬品却寒酸至极。据统计出土的各类随葬品共计总计250多件,其中为数不少的石器。墓中出土的原始陶瓷也是光素的。这似乎不符合曹操汉末一代枭雄的身份。首先,历史上曹操墓曾遭多次盗掘,所以其随葬品应该远不止这么点。但是墓内剩下的这些随葬品还是暴露了这座墓葬的寒酸属性。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6)

墓内画像石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7)

随葬的原始瓷器

其实,曹操生前就很节俭,据说还会穿带补丁的衣服。并且,在生前,曹操就多次嘱咐大臣在他死后一定要实行薄葬。至于曹操为什么要实行薄葬,原因倒并不是因为他崇尚节俭,而是怕!自古盗墓者众,盗墓者并非都出自民间,官方也有。董卓也曾“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曹操深知“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的存在,他也怕死后不安生。所以,他一改两汉时期的厚葬习俗,嘱咐大臣在墓葬中要“无藏金玉”。所以,这座随葬品寒酸的墓葬恰好符合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的要求。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8)

其四,在墓葬中发现了多件带有文字的石牌,这些石牌上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含有“魏武王”的铭文,也就是说这些武器是曹操生前所用。并且,在追回的被盗文物中有一件石枕,上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曹操生前有头痛病,这件石枕很有可能对此有缓解的功用。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9)

石枕

曹操生前被称为“魏王”,死后谥号“武王”,所以,“魏武王”便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从称谓上来说也是恰当的。

其五,这座墓葬的墓室并没有完全建成,符合曹操仓促下葬的史实。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下令预选寿陵的,到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高陵仅修建了一个月,所以,在曹操去世时,陵墓很可能是未建好的。

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安阳曹操墓符合文献记载)(10)

曹操墓内部图片

其六,有人质疑墓葬内没有发现魏武王印章,其实这恰好体现了曹操生前的习惯,曹操生前“玺不存身”,并不把玺印放在身边,而是象征性的只把玺印的带子随身携带。

其七,在春秋战国时期,墓上就有封土,到秦始皇建立陵墓之制,汉代已成定制,安阳的这座大墓却一反常态,墓上并无封土。而曹操生前曾要求要效法商周时期的古人,陵墓采取“不树不封”。

所以,尽管仍有许多人对安阳曹操墓仍无法接受,但这座墓的年代、地理位置、形制及墓主人年龄等方方面面都是符合曹操墓的属性的,也符合文献上的记载。尽管“七十二疑冢”之说已深入人心,但事实证明这只是文学家的演义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