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王珏老师的人,

可能会对今天的主题感到奇怪:

——不再是教育教学、学习科学、脑科学,

而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京剧”!

其实,我是偶尔间看到一段郭德纲的京剧表演小视频,

从而引发了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强烈感慨!

郭德纲在相声中亲身经历(老师应该向郭德纲学习)(1)

虽然京剧和教书育人,看上去如此不同,

但发生在京剧身上的戏剧化的变化,

背后却有着与教书育人相同的规律!

先来看这段郭德纲参与表演的京剧演出视频吧:

看了这一小段郭德纲的演出视频,

不知大家感觉如何?

是不是有“很接地气”、“能吸引人”的感觉?

是不是觉得京剧唱腔非常有特色、有魅力?

是不是愿意多听一段?再多听一段?再多听一段?

本文将通过分析“京剧为什么会死”、和“郭德纲是怎样救活它的”这两个问题,

试图引起各位老师的警醒!

——也许,在学生的心中,知识也早已死了呢?!

京剧,还“活着”吗?

在京剧团体里,也许在老一代的票友中,它确实还“活着”。

但是,在大众眼中,它确实已经“死去”很多年了……

我们需要去思考:京剧为什么死?

是演员不专业吗?是演员不敬业吗?是演员唱得不正宗吗?

No!

京剧之死,在于脱离时代!

百年前的东西,要想适应当今的年代,

一成不变——往往被称为“传承”,

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不要说百年不变,

就算是10年不变、2年不变,

恐怕手机公司、汽车公司、电视机厂商、房地产商,

都会濒临倒闭!

传承并没有错,

但错在把传承当作“唯一”!

当代的传承人,最为重要的使命,

在“传承”和“当代人”之间建立联接

不能建立这种联接,

当代人不能接受、把你抛弃,

错的不是老祖宗、以及老祖宗发明的这套东西,

而是你!

这句话,不独指京剧、以及几乎所有戏曲,

也包括相声

郭德纲曾经说过一句话:

——在相声界,我就是一个看坟的,这行完了!

这话说得早了点,

因为,郭德纲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相声“救活”了!

——借助于在小剧场中,

说当代人的事,说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事

说和现场观众有关的事——所谓“现挂”,

以此和当代人的联接,重新活了过来!

这句话,也不独指京剧、相声,

还有“非遗文化”:泥人、糖人、风筝、皮影戏、木偶戏……

一切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与情趣的,

在大众生活中,早死得干干净净!

看了如此之多的“经典”的“死去”,

不知您有没有想过,

在教育过程中、知识教学过程中,

也同样如此?

华中师大的网红教授戴建业老师

有一句话掷地有声、震撼心灵:

郭德纲在相声中亲身经历(老师应该向郭德纲学习)(2)

戴老师说:

郭德纲在相声中亲身经历(老师应该向郭德纲学习)(3)

感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看看戴老师在采访视频中是如何现身说法的: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国内名师,也持有这种观点。

东南大学的马文蔚教授国内经典大学物理教材《物理学》的主编,

(据称:每6个工程技术人才中,就有一个学过该教材

郭德纲在相声中亲身经历(老师应该向郭德纲学习)(4)

马文蔚教授也有一句话:

(《光明日报》专门有一篇对马文蔚教授的报道:《东南大学马文蔚团队:四十余载淬炼经典物理学教材》)

马文蔚老师的这句话,

和郭德纲对京剧、对相声的理解,

以及戴建业老师对古典诗歌的理解,

是不是如出一辙?!

无论是京剧、还是相声,

抑或古典文学、物理学,

其内核、其精髓,是基本稳定不变的。

如何将其与观众、与学生建立联接,

对于表演者、对于教师,才是真正的考验!

根据王珏老师的研究,要想建立“联接”,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1、从经验上,需要与当代学生、与课堂中的学生的经验相通,

——这样才便于产生关注和理解

2、从情感上,需要能激发人全情投入、喜闻乐见、心生喜悦

——也就是王珏老师常挂在嘴边的:情感即动机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郭德纲是如何救活京剧的?

也同样是这两条:

只有实现了这两点,观众才会屁股坐得住,

不至于睡着、走神、看手机,

才会投入十二万分的关注和热情,

才能理解和体会到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

把以上这段话中的主语由“观众”换成“学生”同样成立:

只有实现了这两点,学生才会屁股坐得住,

不至于睡着、走神、看手机,

才会投入十二万分的关注和热情,

才能理解和体会到知识的真正意义和独特魅力!

京剧在观众心中“死”了,

郭德纲或许能把它“救活”。

但知识如果在学生心中“死”了,

很可能就永远“死”了!

从这一点上看,老师们应该向郭德纲学习

——如何让知识真正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这是优秀教师的必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