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了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这是印度建筑师首次获得此项建筑界的最高荣誉。而匹耐力持久的普利兹克“黑马”很少有人知其来路,却在91岁高龄再次让世界建筑界惊呼,明星建筑师的普利兹克时代或已结束,那些一直默默无闻,看起来与普利兹克缘分甚浅的建筑师,却承担起普罗大众居住责任的建筑师越来越成为普利兹克的宠儿。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

普利兹克是如何找到多西的呢?难道他真的是属于英雄不问出处的江湖独行侠吗?过去和将来,他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呢?城视窗.中国独家整理编辑了“设计史论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王受之先生对2018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多西的最新专业点评。

2018普利兹克奖的印度得主

建筑行业里面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几十年以来,都是提名那些当今对于世界建筑有重大影响的设计师。比如西方的菲利普·约翰逊、贝聿铭、理查德·罗杰斯、诺尔曼·福斯特,东方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安藤忠雄等,在建筑史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今年得奖的建筑师叫多西(Dorsey)。多西是个印度设计师,他出生于1927年,今年应该是91岁高龄了。他得奖以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或者即便知道,却对于他在设计史中的地位不太清楚。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王受之著,中国工业出版社)328页,其中在谈到受勒·柯布西耶影响下的发展中国家建筑师时,提到了多西这位建筑师。这本书140万字,也就是我迄今为止,关于现代建筑史这个文字最多、资料最详细的一本书。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2)

▲多西

承上启下的时代环节

91岁高龄的多西,虽不为多数人所知,但其实是建筑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时代环节。“上”承什么呢?---“上”就是现代建筑的启动。“下”是什么呢?--“下”就是现代的所有的建筑。

师从名师柯布西耶

多西师从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柯布西耶用清水混凝土用到极致,并且走出了那种完全表现主义的做法,所以后来有人说他影响了那一代人,形成了粗野主义(Brutalism)。

柯布西耶的影响力很大。他的特点是用最廉价的建筑材料钢筋混泥土去做一些比较粗犷、功能性强的建筑,符合第三世界的发展需求,所以有很多人都跟随他。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带出了两位长寿普利兹克建筑大师)一是,巴西的现代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奥斯卡·尼迈耶活到104岁才去世,也是前几年得到了普利兹克大奖。另外一个受勒·柯布西耶影响的大师,就是得到“2018年普利兹克奖”的印度设计师多西。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3)

▲从左至右:Anand Sarabhai, Balkrishna Doshi, Le Corbusier and Suhrud Sarabhai at Sarabhai House.

多西1927年生在印度浦那(PUNA)。他在1946年战争结束了以后、19岁开始去学习建筑,先到伦敦,然后就去巴黎跟随柯布西耶学习。

柯布西耶在四十年代末期,接受了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去设计北部的旁遮普邦(相当于一个省)。给旁遮普邦从平地上建一个城市,城市的名字叫昌迪加尔。这个地方很远,在喜马拉雅山的脚下,非常荒芜。柯布西耶就是从这片荒土上做出一个未来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是昌迪加尔。

柯布西耶带了几个助手,其中一个就是多西,因为多西是个印度人,很熟悉印度的情况。多西在做昌迪加尔的过程里面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用清水混凝土做建筑,有强烈的表现并且非常地节约成本。能够在印度这种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用人工做起来,是非常有趣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4)

法国建筑大师、作家、画家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5)

▲桑珈建筑工作室

多西学有所成以后,在1956年就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他不愿意继续在巴黎做,认为印度更需要现代建筑师。于是回到印度开始执行很多建筑设计,他所关心的跟柯布西耶是一样的,就是底收入者的住房。柯布西耶曾经的著名作品马赛公寓,也就是属于美国的中低下层的一个社会项目。或者说,这就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风范,第一代、第二代现代建筑师大多都考虑为穷苦人民做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遭到摧残,百废待兴,对建筑的数量需求大且急。这个时期需要做一些多快好省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大多出自像多西等这种第二代建筑师之手。他们的特点就是,擅长用标准化的方法快速批量化的做大量的民用建筑,同时又不乏自己的个人特点。建筑外观强悍、有雕塑感且造价廉价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因此,现代建筑此时已经变成了一股大潮流,史论专家把它叫做国际主义风格或者国际主义风,多西是其中最代表南亚次大陆的一个设计师。当年,他在跟随柯布西耶在设计旁遮普邦的首都昌迪加尔时,得到了很多现代建筑的真谛,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成本核算、粗野表达,他都学到了。

深受路易斯·康的影响

多西同时深受第二代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Louis Isadore Kahn)的影响。康非常不修边幅,做东西也是乱图乱画,但是这个人做出来的东西都非常让人震惊,可以说是国际主义风,就是第二波现代主义设计里面的一个最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设计师。

康也在南亚次大陆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是1972年孟加拉国从印度独立出来后重新设计自己的首都时,所做的一个三权合一的中心——达卡,行政、立法、司法在一个楼里面。康是很忠实的柯布西耶的信徒,他比柯布西耶的东西做得更加粗野。所以,他就做了一个巨大的清水混凝土建筑,非常粗野。

在他设计这个建筑的过程里,他也找了印度的建筑师多西去帮他。所以多西在帮他完成达卡这一建筑的整个过程中,又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所以,他就变成了一个具有非常强烈个人色彩的印度建筑师。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6)

深受多西影响的第二代现代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Louis Isadore Kahn )

获得国际盛誉

他做过柯布西耶的助手,又做过路易康的助手。所以从建筑学基因、设计学基因上说,他已经是完美的了。他师从第一代、第二代大师,同时自己也属于第二代,可以说是血统纯正。

他做的很多建筑,事实上都是给低收入者做的住宅,他的阿冉亚低造价住宅是他非常重要的作品。他的作品特点就是都非常低矮平实,开窗常用自然通风来降低室内的温度。他的很多作品都得到了国际的盛誉,这些盛誉让他变成了201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7)

▲Aranya Low-cost Housing

©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via MIT Library

代表性作品

下面是他的六个建筑,体现了多年的设计理念,表达了对东西方文化的尊重,同时也阐述了“建筑师是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影响社会发展”。

桑珈建筑工作室

艾哈迈达巴德,印度

1976–1980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8)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9)

印度人寿保险公司混合收入住宅区

艾哈迈达巴德,印度

1970–1973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0)

洞穴画廊

艾哈迈达巴德,印度

1994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1)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2)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3)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4)

阿兰若经济住房

印多西,印度

1982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5)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6)

建筑学院环境规划与科技中心

艾哈迈达巴德,印度

1962–1966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7)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8)

印度管理研究所班加罗尔分校

班加罗尔,印度

1977-1997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19)

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时评王受之)(20)

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名单

普利兹克建筑奖:这—国际性奖项由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通过旗下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创立,每年评选—次,授予—位或多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该奖项通常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和"业界最高荣誉"。以下为自1979年起所有获得者:

1979年 第一届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美国

1980年 第二届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墨西哥

1981年 第三届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英国

1982年 第四届 凯文·洛奇(Kevin Roche)美国

1983年 第五届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1984年 第六届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美国

1985年 第七届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奥地利

1986年 第八届 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德国

1987年 第九届 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

1988年 第十届 【“双黄蛋”】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美国、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巴西

1989年 第十一届 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美国

1990年 第十二届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

1991年 第十三届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美国

1992年 第十四届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

1993年 第十五届 槙文彦(Fumihiko Maki)日本

1994年 第十六届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法国

1995年 第十七届 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

1996年 第十八届 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西班牙

1997年 第十九届 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挪威

1998年 第二十届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意大利

1999年 第二十一届 诺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英国

2000年 第二十二届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

2001年 第二十三届 【组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瑞士、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瑞士

2002年 第二十四届 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澳大利亚

2003年 第二十五届 约翰·伍重(Jorn Utzon)丹麦

2004年 第二十六届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英国

2005年 第二十七届 汤姆·梅恩(Thom Mayne) 美国

2006年 第二十八届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巴西

2007年 第二十九届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英国

2008年 第三十届 让·努维尔(Jean Nouvel)法国

2009年 第三十一届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

2010年 第三十二届 【组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日本

2011年 第三十三届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葡萄牙

2012年 第三十四届 王澍(Wang Shu)中国

2013年 第三十五届 伊东丰雄(Toyo Ito)日本

2014年 第三十六届 坂茂(Shigeru Ban)日本

2015年第三十七届 弗雷· 奥托(Frei Otto) 德国

2016年第三十八届 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智利

2017年第三十九届 RCR建筑团队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 (西班牙)

2018年 第四十届 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 印度

本篇文章文字由王受之先生音频文件授权城视窗整理编辑发表,转载请联系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