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媒

谍战剧《麻雀》自9月5日登陆湖南卫视以来,收视率持续攀升,但与此相对的却是口碑下滑,与同走偶像路线的《伪装者》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显然“偶像化”并不是该剧陷入尴尬境地的祸首。

谍战剧麻雀评价(麻雀剧情拖沓烧脑不足)(1)

历经一个半月,谍战剧《麻雀》在10月20日正式收官。《麻雀》讲述了潜伏在汪伪特别行动处的中共地下党员陈深,通过代号“麻雀”委派的谍报人员秘密传递信息,成功截取“归零计划”的故事。

谍战剧麻雀评价(麻雀剧情拖沓烧脑不足)(2)

该剧自9月5日登陆湖南卫视以来,收视率持续攀升,连续多日排在央卫视电视剧同时段收视首位。寻艺网数据显示,该剧的网播量已突破86亿。从收视率和网播量来看,《麻雀》似乎具备了一部所谓“爆款剧 ”的“自我修养”。

然而高收视并不一定等于高品质。该剧在豆瓣的评分仅为6.5分,与同走偶像路线的《伪装者》的8.3分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可见“偶像化谍战剧”并非该剧陷入尴尬境地的祸首。

剧情拖沓,烧脑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长剧对观众的黏性更强,收视率更容易走高,广告客户也就更满意。因此,近几年,电视剧不断“加肥加大”,越拍越长。然而,刻意拉长剧集也可能会损坏一部电视剧的紧凑感,造成剧情拖沓。

《麻雀》原著仅4万字,编剧将其充实到60集,可实际播出的竟有71集,剧中不但有家长里短式的“拖延症”,还涌现了大段大段的旁白,甚至每隔几分钟就用“回忆”来注水拉长情节。

“回忆”本是加强剧情和情感的一种手段,大部分电视剧都会通过简要的“回忆”提醒观众早前发生过的重点情节。然而,《麻雀》中的“回忆”频繁出现,即使在同一集中几分钟前刚刚发生过的剧情,也会以“回忆”形式再次呈现,主人公情感拐点到来之时“回忆”更是比比皆是,这样不仅削弱了剧情的叙事力度与完整性,也严重破坏了电视剧的紧凑感。

谍战剧麻雀评价(麻雀剧情拖沓烧脑不足)(3)

谍战剧最重要的就是尔虞我诈、紧张刺激的烧脑剧情,然而,《麻雀》的剧情设置却相对单薄,比如心心念念 “黄埔十六期” 的徐碧城,经常出现在她回忆里的是小桥流水、花前月下,而非黄埔军校的格斗实战、复杂考验。这些小女人内心感受的呈现,让一部谍战剧变成了一部“爱情剧”。

此外,剧中bug也频频出现。比如,本剧开头,特工“宰相”与“麻雀”陈深接头后,“宰相”就被抓捕了,陈深的身份也面临被戳穿的风险。这场戏便暴露出一些剧情设计问题,首先选择在舞厅接头本就极易暴露;其次宰相”身份暴露被抓来的太突然和随意;第三陈深为了隐藏身份,在医院嫁祸上司,看似设计紧密,其动机却极易被识破。剧情看似紧凑,很多情节却经不起推敲。

年轻演员表演空洞,老戏骨撑场

谍战剧麻雀评价(麻雀剧情拖沓烧脑不足)(4)

《麻雀》最早的危机并不是剧情,而是它的演员阵容及年轻演员的演技。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男主角李易峰。他塑造的陈深设定是剃头匠出身的双面间谍,表面不动声色、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缜密、百转千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遗憾的是,习惯了脸谱化表演的李易峰在表演时紧绷的动作、空洞的眼神等,让观众很难看出人物内心的波澜。李易峰对人物呈现上的无力,与陈深这个角色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谍战剧麻雀评价(麻雀剧情拖沓烧脑不足)(5)

虽然年轻演员的演技遭到吐嘈,但也有些演员的演技是经得住考验的。比如,由张鲁一饰演的“特别行动处”处长毕忠良对家庭妻子温柔以待,工作上却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张鲁一在不同态度间切换自如。毕忠良在审讯李小男时,每一句话、每一个目光、甚至是细微的神情都潜藏着致命的危机,张鲁一将毕忠良这个角色演成了一个鲜活的人,细腻真实。

在制作上,号称投资1.5亿的《麻雀》也比较用心,服化道并没有凑合,有些场景采用的电影镜头表现形式,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背景下的服装造型之余,也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比如,剧中大量拍摄场景均是1:1实景搭建;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报纸杂志也都颇具真实感。

谍战剧的创新不容置疑,年轻演员的启用也是大势所趋,但是秩序井然、逻辑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以及演员们的演技却是“青春化的谍战剧”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一味跟风让谍战题材陷入怪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edia-plus

chuanmeijia007

内容合作请加18733176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