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看了北京卫视播出的《山河月明》电视连续剧,意犹未尽刚开始观剧时,感觉剧情跳跃很大,人物关系不熟悉,很费劲,不舒服后来才知道,此剧拍成已经4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压着,原来共有80集,删掉了35集,才通过片审,很多情节就显得不连贯,一些人物,比如历史上北元公主海别与朱棣的情感关系被删得无影无踪,电视剧中该人物的“勉强”存在,不仅多余,而且“别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然而,瑕不掩瑜随着观影的深入,不知不觉中也陷入了“追剧”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明史电视剧哪部最好?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明史电视剧哪部最好(一部电视剧一朝明史热)

明史电视剧哪部最好

最近观看了北京卫视播出的《山河月明》电视连续剧,意犹未尽。刚开始观剧时,感觉剧情跳跃很大,人物关系不熟悉,很费劲,不舒服。后来才知道,此剧拍成已经4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压着,原来共有80集,删掉了35集,才通过片审,很多情节就显得不连贯,一些人物,比如历史上北元公主海别与朱棣的情感关系被删得无影无踪,电视剧中该人物的“勉强”存在,不仅多余,而且“别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然而,瑕不掩瑜。随着观影的深入,不知不觉中也陷入了“追剧”潮。

那些日子,晚上看完《新闻联播》,接着看《山河月明》,白天抽空查阅明史的相关资料。剧情与史实对应,相辅相成,大大加强了观剧和品剧的愉悦感。过去对明朝的历史了解甚少,依稀记得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农民出身、出过家、讨过饭的朱元璋率兵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史称明太祖;驾崩后传位长孙建文帝,几年后就被其四叔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推翻,二世明皇生死去向不明;朱棣史称明成祖,后人谓永乐大帝,英名一世,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再往后,只听说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皇帝,以及末任在景山上吊自杀的崇祯皇帝。

追剧读史后,逐渐明晰:明朝1368年立国,1644年退出历史舞台,延续276年。经历的十六任皇帝,生命年龄最长的71岁(朱元璋),最小的23岁(第十五任皇帝朱由校,精通木匠的“文盲”),60岁以上仅2个,30岁以下多达9个;在位时间最长的48年(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万历年),最短的29天(第十四任皇帝朱常洛)。明初国富民强,有过朱元璋时期的“洪武盛世”(31年),朱棣时期的“永乐盛世”(23年),以及朱棣长子长孙时期的“仁宣盛世”(11年)。之后还有过“弘治中兴”(第九任皇帝)、“嘉靖中兴”(第十一任皇帝)、“万历中兴”(第十三任皇帝)。万历后期就“年复一年”走向衰落,直至“寿终正寝”。集中梳理:明朝皇帝第一、三、四、五任(初期),九、十一、十三任(中期)的执政年份,相对来说,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明朝还是一个比较诡异的朝代,比如,两次叔侄争夺帝位,前次叔胜,朱棣登基,后次叔败,朱高煦(朱棣二儿子)入狱至死;宦官干政频频,出现朱祈镇一人两次当皇帝的“奇观”,即英宗北征被俘,弟弟继位,若干年后“夺门之变”英宗重登皇位,还有万历皇帝沉迷后宫,28年不上朝的“传说”;由于沿海倭寇连年骚扰,洪武朝后期就开始施行严厉的“海禁”国策,此后时松时紧,反反复复,客观上造成错过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良机”;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集权帝国,易中天曾经评价其是“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期间因权争、党争残酷屠杀,诛连九族(十族),多达数十万人,堪称“千古一绝”。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直接隶属皇帝又不受法规制约的组织(带秘密警察和特务性质),更是助力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走向登峰造极;另外,明史的研究争议比较大,对历朝历代褒贬不一,正史和野史中记载的诸多“天人感应”的神秘现象无从考证,这也吸引了许多后人力图冲破研究的“禁区”,张学良被软禁后就曾经专心致志地从事过明史的研究。

综观明朝近300年历史,实事求是地分析,基本形成的共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是最有魄力、最有能力、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皇帝。《山河月明》正是以这父子二人为主线叙述明朝初期朝廷内外发生的家国大小事件,其中朱元璋演到34集,朱棣则贯穿45集。电视剧的主创意图很明显是正面讴歌明太祖和明成祖。著名演员陈宝国扮演的朱元璋,举手投足,言谈愁笑,都拿捏得很好,展现出的开国君王,不仅霸气、睿智、清廉、杀伐决断,而且亲民、爱妻、惜子、深谋远虑。成年后的朱棣由青年才俊冯绍峰扮演,眉清目秀,仪态大方,尚武勤政,广纳贤才,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天下太平安康”“八方来朝称臣”的一代盛世明君形象(不足的是缺乏“杀气”)。诸多配角如魏国公徐达(张丰毅)、皇后马秀英(王姬)、韩国公李善长(王庆祥)、首任太子朱标(何晟铭)、太史令刘伯温(王劲松)、左丞相胡惟庸(杜源)、吏部尚书吕本(姚橹)、“黑衣宰相”姚广孝(王绘春)等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由陈宝国的儿子陈月末扮演,演技平平,留给观众的印象是,明二世文弱平庸,心胸狭隘,没有主见,“自作自受”把皇位给丢了,其四叔取而代之是“势所必然”。

历史上的朱元璋从农民起步,少年时生活贫穷,一步一步靠武力博杀,登上皇帝高位,这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分藩守边,施行“屯田制”,颁布《大明律法》,特别是对各级官吏的贪腐行为“零容忍”,通过废中书(撤销左右丞相)、立“三司”、严刑法、大开杀戒,进一步加强了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洪武年间的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等“明初四大案”,把开国元勋及其家人和涉案者几乎赶尽杀绝,其人数之多、手段之狠、心态之扭曲,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荣登榜首”。

朱棣自幼生性不羁,性格强悍,崇尚习武,长期受藩驻守北京。1398年5月朱允炆(其父朱标先于朱元璋离世)继位,重用文官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因削藩过快,逼急燕王朱棣于1399年起兵,“奉天靖难”,史称“靖难之役”,打了3年多,攻入南京城,皇宫烧了一把火,建文帝去向不明。1402年6月,朱棣官宣建文帝已经烧死,遂继位称帝,定年号“永乐”。为避篡位夺权之嫌,朱棣通过“劝进”登基、极力推崇先祖大法、修订《太祖名录》、否定“建文”年号等动作,打造名正言顺的“大明第二帝”的形象。在执掌皇权的实践中,也确实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躬行节俭,体察民情,还5次率兵征讨漠北,直至累病死于北伐回师途中。永乐年间,办的几件大事,至今仍是“名闻遐迩”:1.编撰《永乐大典》。共22937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2.组织“郑和下西洋”。一共7次有6次是永乐年间,远航至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地区,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十五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3.迁都北平、修建故宫,几经反复。永乐十四年正式商议动工,十八年基本建成,二十一年搬迁北上。这项大工程有利于控制全国政局,有利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4.疏浚大运河。由于战乱等原因,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一度遭严重破坏。为迁都北平、修建紫禁城运输粮食和材料,明成祖调集23万军队并征集少量民工,经数年时间把若干淤积河段疏通,恢复了贯通南北2700公里的人造水路,客观上惠及华夏百姓民生,也才有了后世康熙、乾隆共计12次下江南的游历巡视。此外征战漠北,收复安南,修建长城,设内阁,削藩王等等都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与明太祖很象的一点是,朱棣在排除异己方面,杀人如麻,心狠手辣,波及无辜,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父子“暴君”。

《山河月明》电视剧基本忠于史实,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大事大都涉及到了,只是服从于正面宣传的需要,详略取舍,删繁就简,包括对太祖、成祖“残酷施暴”事件的一笔代过。观众观看电视剧过程中,“喜怒哀乐”、“爱恨情愁”,都不知不觉跟着主创的意图走,朱元璋、朱棣两代“明君”的形象油然而立。这正是媒体宣传的力量所在。

追剧如读书,受众萌史思。息影掩卷之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质和明朝初期朝廷更替的内因,留下了更多更深的烙印:其一,皇权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率土之滨,莫为王臣”,自古天子一言九鼎,不容置疑。其二,胜者为王败者寇,谁上台谁就是“正确”、“正义”的化身,“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既蕴含着客观规律,又有许多主观的因素,但最终要接受时间的检验,任何人和事在历史长河中都只是“昙花一现”。其三,文人易误国,武治定安邦,“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历朝历代更替轮回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四,江山社稷维系家国情怀,封建社会的皇权靠血脉延续,“朕即天下”,子承父业,血脉中断,改朝换代,其严重的危害是麻木于数千年形成的“传统”和习惯,对国家权力的赋予、运行和制约缺乏“科学”、“现代”的认识。2022.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