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但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尽管他没有担任过官职,但是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声望,连王维和张九龄对他都另眼相看。另外,李白也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样的诗句,以此来肯定孟浩然的学识和人品。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著诗二百余首,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初闻不识诗中意再听已是诗中人(习诗录:春眠不觉晓)(1)

今天复习孟浩然的《春晓》,原文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闻不识诗中意再听已是诗中人(习诗录:春眠不觉晓)(2)

这首诗的大意是:春困秋乏,春夜不冷不热,最适合酣睡,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一觉睡到自然醒,天已放亮,首先听到的,是窗外一片欢快的小鸟鸣叫声。昨晚,隐隐约约听到风声和雨声,似乎下了一夜的春雨。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应该打落了不少花瓣,庭院里,石阶上,一定铺满了缤纷的落花吧。

初闻不识诗中意再听已是诗中人(习诗录:春眠不觉晓)(3)

据资料介绍,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湖北襄阳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当时,他过着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身处“慢生活”之中,远离尘世喧嚣,心情闲适,可以“侧耳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可以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天然美。因此,他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初闻不识诗中意再听已是诗中人(习诗录:春眠不觉晓)(4)

孟浩然的这首《春晓》,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他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他的生命,跳动着他的脉搏。不得不说,诗歌创作天分很重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之音。

这首诗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品起来却是别有意趣,值得反复朗诵。他用坦承直白的语言,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所起到的效果,反而比精心雕琢,更经得起玩味,更能打动人心。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然去雕饰吧。

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虽然对古典诗词的喜爱由来已久,但真正深入的学习研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以前只是皮毛而已,很多诗词记不清、记不全,不能正确理解其真实含义。真正在脑海里记忆非常清晰非常深刻的,也就是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相思》,孟浩然的《春晓》。我想,大家肯定也对这几首诗非常熟悉。可以说,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所谓:大道至简。越是通俗易懂,越是家喻户晓,越说明其艺术水平之高。

2021年4月1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