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

◎ 王家波

前几天因事去了一趟外地,回来的时候,正好从老家路过。身不由己一般,我在村头下了车。

近乡情更怯。

站在村口,我心里存在的不仅仅是怯,更多的是迷惘。

我该去哪里?

龙滩王家波(王家波近乡情更怯)(1)

我生平第一次真正领会到了“近乡情更怯”是什么意思。久别家乡的游子,心里怯的不是近乡,心里怯的是回到了老家后要去哪里!

走再远的路,只要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虽然已经是回到了老家,虽然还是那个熟悉的小山村,虽然那座老房子依然还在,可是,妈妈已经不在了!

以往,每当西伯利亚的狂风裹协着寒冷从城市的上空呼啸而过的时候,我都会给妈妈挂个电话:“变天了,来冷空气了,冷不冷?”“天冷了,降温了,多穿点儿衣裳,别感冒了。”“家里送暖气了,什么时候回去接你?”

每次,妈妈都会在电话里说:“不冷。我早早就穿上棉袄了。”“一觉得不好我就赶快吃上感冒药。”“尽着你的班儿,你什么时候有功夫就什么时候回来。”

龙滩王家波(王家波近乡情更怯)(2)

听着窗外肆虐的风声,我拿起手机,习惯性的输入那个熟悉的号码,却久久地没有拨出。因为,我知道,妈妈再也收不到这个电话,再也听不到我说的话。

因为,妈妈已不在。

我这人有个习惯,就是晚上喜欢写点东西,经常是写着写着兴致上来了,午夜十二点了还不睡。有时候妈妈一觉醒来,看到我还在电脑前敲字,她会探过头来看一会儿,然后对我说:“半宿了,快别写了,睡吧哈,明天还得上班。”我含糊的答应着,手底下继续在键盘上敲打着。如今,我有的时候晚上早早的关上了电脑,可是依然迟迟的不愿意离开,其实心里就是在盼望着妈妈和往年一样,探过头来看一会儿,然后告诉我该睡觉了。可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回忆,成为了梦中的想象。

那天去公司医务室,对门的医生大姐问我:“家里送暖气了,恁老太太今年还没来么?”

“今年来不了了。”我神色有些黯然地说。

“怎么了?”

“不在了……”

“啊?不在了?!什么时候的事儿?”医生大姐有些吃惊。

“4月2号。”我声音低沉地说,“那一天下了那一年唯一的一场大雨。”

“恁老太太身体挺好的呀!除了哮喘外,一点儿毛病也没有。”

“是。4月1号发的病,送到我们县人民医院,说是胆囊炎,挂挂吊瓶就好了,没有想到……回到家里半夜就没了……”我稳定了一下情绪,强忍着将眼泪咽进肚子里。

“恁家老太太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往外看,我说怎么今年冬天没看见老太太站在窗前面呢。”

我何尝又不是呢!现在我下班后经常绕道楼前,何尝不是想再看到窗前那个白发苍苍的身影呢!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在村口久久地徘徊着,村口陆陆续续有村民们过往,认识的,便热情地打一声招呼:“回来啦!”不认识的,便奇怪地打量我几眼,然后脸上又恢复了那份冷漠。

妈妈,您在老家还好吗?止不住,泪水划过了我的脸庞。

良久,我抬腿向村子北面的后山走去。妈妈,就长眠在那里。

(图片来自于网络)

龙滩王家波(王家波近乡情更怯)(3)

【作者简介】

王家波,男,汉族,1970年2月15日出生,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人,中共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口市作家协会会员、理事会成员、名誉副主席,现为华电龙口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多年来,王家波同志坚持笔耕不辍,先后在《今日龙口报》《烟台晚报》《烟台日报》《今晨6点》《山东工人报》《山东电力报》《中国电力报》等发表作品多篇,2004年,的技术论文《发电厂循环水泵的异常及防范措施》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力青年论坛”选中,2009年,他的《浅谈基层党组织“善小”教育活动的开展》入选《中国和平崛起》论文集。2012年,他撰写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系》一文入编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编辑的大型文集《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