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总认为考研是他们的目标,而不知道其实考研只是一种路径,而不是最终目标,你考研背后的目标是什么,才是应该想清楚的答案。

比如,有人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有人考研是为了走上学术道路,有的人则是为了出国深造等等,那考研对于这些目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吗?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考研复试过了有不想读的吗(如果考研复试没有过)(1)

第一次考研复试没过,该继续考下去还是该就业,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研的收益和成本估量

我考研是为了什么?考上了能够帮助我获得什么?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上了又有什么风险?其实这是考研前该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

考研的收益很明显,比如学历和专业知识上了一个台阶,专业方向也可以选择,也可以帮助自己避开就业高峰期。如果是想走科研学术道路,不光是考研,考博也是必然。

考研成功后可以帮助自己进入名校,或者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再或者可以进入名企等,这些都是考研成功的收益。

但考研同样也是有成本的,比如读研的费用、学习的精力,所花费的时间成本等,如果是考不上还得再次面临着就业问题等,既浪费了时间、金钱,又浪费了精力,所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很多人不明白,在大部分企业里,如果招聘一个岗位只需要用到本科生就不会用硕士生,因为人力成本高,求职者期望也高,一个岗位5000元的本科生能搞定,就绝对不会用8000元的硕士生,企业是讲究人力成本效率的,都会算这个账。

所以,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宁可用有着三年相应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也不会用毫无经验的硕士生,这是职场现实。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考研出来后找的工作也是一般般,根本发挥不了硕士的优势,对于学生和家庭而言,考研就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考研复试过了有不想读的吗(如果考研复试没有过)(2)

二、逆向思维思考

我们纠结于该继续考下去还是该就业,其实害怕的就是万一选错了怎么办?但事物本来就是两面性,选择了这样就不能选择那样,因为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

如果你选择考研,那你是否做好了再次考研失利的后果,如果你觉得这个后果可以接受,那就没什么好纠结害怕的。

如果你选择就业,那对于前考研期的付出,你就要做到释然,然后要开始准备如何就业,比如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往哪个方向领域去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该如何储备,该拓展哪些人脉等。

考研复试过了有不想读的吗(如果考研复试没有过)(3)

很多学生都会纠结,找工作怕不喜欢,考研怕考不上,所以很迷茫。但如果自己在大学四年期间没有好好学习,那学习态度和效率其实已经定型了,哪怕再去上三年的研究生,恐怕也不能改变什么。

如果把所有的希望放到未来,而不是下定决心去改变,即使考上了也是浪费三年的时光。如果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进入社会也是一种学习,能给我们更多接地气的知识技能,这些会比学习的更实用。

考研复试过了有不想读的吗(如果考研复试没有过)(4)

总之,对于该考研还是该就业,最重要的是自己想清楚考研的目标是什么,而不能为了逃避就业去选择考研,否则三年出来还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很清楚自己考研是为了摆脱自己本科学历不好,或者真是为了走上科研学术之路,为了深造,那肯定是选择考研;

但如果对于考研没有清晰的目标,那走上社会经过各种碰撞后,能够清晰了解了自己的兴趣方向后再去考研,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