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网络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

嵇康,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2)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3)

嵇康工诗善文,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4)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嵇康与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其子即嵇绍。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5)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惚之间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隐士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隐士王烈感叹道:“嵇康志趣不同寻常却总是怀才不遇,这是命啊!”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6)

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尚书吏部郎)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 嵇康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司马昭的忌恨。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7)

263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8)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9)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0)

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诗现存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1)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2)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3)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4)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5)

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6)

在嵇康死后,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绍养大成才。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7)

十八年后,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8)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19)

嵇康的故事全部(苏先生读史嵇康)(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