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1)

曾经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2018年11月8日获得了阿瑟·克拉克基金会颁发的“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他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除了“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克拉克奖还包括终身成就奖、创新者奖 。这个奖虽然没有诺贝尔奖的名声大震,却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想象力”这个词。正如刘慈欣所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比我们还要聪明,想象力将是我们的唯一优势。”

在“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所做的一项调查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却是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

震惊吗?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时,原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长大的过程中,想象力却被一点点地限制和消磨了。究竟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与我们的态度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被轻视的想象力,有强大的力量

“看到这幅画,你会感到害怕吗?”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2)

“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画的不是帽子,那可是蛇吞象啊。”

大人们总是需要解释才能明白的。

随后我又把巨蟒的肚子内部画了下来,

好让大人们看懂。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3)

这下,大人们便劝我把蟒蛇图放到一边,

还是专心致志学史地、算数、语法为好。

于是,六岁那年,我的画家梦就被彻底断送了。

勇于探索世界、活出人生精彩的《小王子》,就是缘起于作者安东尼的一幅简笔画。如果没有它,就不会有这本销量仅次于《圣经》的故事书。正是通过这幅小画,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澄净明亮、暖意融融的童话世界。然而遗憾的是,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大部分人早早地就不再有丰富的想象力”了。这当然与孩子的年龄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大人们的“矫正”和“指导”。

所以,要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大人们需要补课。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4)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阶段:

1-2岁,出现想象的萌芽,依靠相似的事物联想;

2-3岁,发展初级阶段,没有目的的随意想象;

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想象;

4-5岁,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过渡;

5-6岁,想象以有意创造为主,而且内容丰富、情节新颖。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6岁以后,丰富的想象就越来越难得了。对于孩子来说,拥有想象力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能给他未来的成长带来无穷的益处。

1

想象力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语言是在生活中慢慢学会的,想象不同的场景、人物甚至动物时,需要用到很多的词汇,这在无形中会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2

想象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游戏、阅读、玩耍,孩子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交往的,遇到很多之前不曾接触的事情,慢慢锻炼了社交能力。

3

想象力可以克服孩子的恐惧感。

孩子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会有代入感,认为自己扮演的巨大的怪兽是可以被制服的,这样,他心中的怪兽就不再那么邪恶和庞大了,在面对一些恐惧和担忧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

4

想象力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潜能。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需要自豪感。想象自己是工程师、医生、宇航员,都会让孩子变得有力量,从而激发他的自信心和潜能。

三步激发孩子想象力

当你的孩子画出一些稀奇古怪、四不像的东西时,你通常会怎么做?是称赞,还是指责?如果孩子呈现的是线条清晰、形象分明的简笔画呢?

实际上,那些线条粗犷、形象模糊的怪画儿,正孕育着孩子想象力的种子,而规规矩矩的简笔画,充其量只是模仿。国外有个非常厉害的爸爸,不仅对孩子歪七扭八的画作照单全收,为了贴近儿子想象的世界,还运用自己高超的PS技术,把儿子的画都P成了现实照片,改成了全新的模样,堪称神来之笔!有这样的爸爸,还担心孩子会缺乏想象力吗?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5)

想象力是孩子特有的天赋,不需要后天去“培养”,只需要我们悉心去“保护”和“激发”。但在生活中,大人们往往陷入一些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破坏孩子想象力的元凶。

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步骤开始:

第一步: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素材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6)

家长先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量的素材,足够的积累才能激发他的想象力。

1

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必需品。

例如,家长平时可以带孩子逛逛商场、菜市场等,在生活中发现灵感。

2

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不一样,一朵白云,在成人眼中就是云朵,但在孩子眼中可能会是棉花糖、飞毯、大床、羊群等。

3

多带孩子感受科技文化的力量。

平时带孩子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开放思维,想象才能生出翅膀。

第二步:用语言引导孩子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7)

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家长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1

睡前故事留白。

亲子阅读天天有,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例如,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先不告诉孩子结尾,让他自己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看看他会怎样天马行空。

2

鼓励孩子编故事。

当孩子已经把结尾续得有模有样了,家长可以鼓励他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想象力需要升级。

3

利用生活细节引导。

例如,当孩子咬了一口圆形饼干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让他想象一下这个饼干的形状像什么,而且可以是很多不一样的答案哟。

第三步:让孩子主动运用想象力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8)

经过以上两步的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了,接下来就要创造情境,让孩子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1

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游戏”。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这个游戏中充当导演,让他设置故事的人物、背景、情节等。孩子思考的过程,也正是他发挥想象力的时候。

2

让孩子多做游戏。

绘画、泥塑、折纸等活动能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自由发挥,完成后让他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带你走入他的想象世界。在和毛绒玩具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也会主动运用想象力。

3

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画画是大多数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所以家长应该多鼓励他们将自己想象的事物画出来。看到孩子的作品时,应该多多鼓励。这样才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发挥想象力。

呵护想象力的几个原则

孩子的想象力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脆弱。这样的情景,相信生活中并不罕见:

珺珺特别喜欢画画。

一次,珺珺画了一条长着翅膀的美人鱼,她自己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于是就兴冲冲地跑到爸爸房间,说:“爸爸,瞧,这是我画的美人鱼!”

爸爸看后,说:“你这画得不对,哪有美人鱼长翅膀啊!”

看,一次次的“不对”,一次次向“标准答案”靠拢,久而久之,孩子就识趣地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成了那个不会出错的乖孩子——但他的想象力,就丧失在了这样的成长轨迹中。

所以,为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在生活中,希望家长们能坚持几个原则: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9)

1

别定标准。

天空必须是蓝色的、太阳只能是圆的、狗爬树是不对的……这些“必须”“只能”“不对”都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2

突破常规。

按部就班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如此。但我们也需要打破常规的操作!

比方说,创造旧玩具的新玩法,比玩儿新玩具更有意思;宜家的组装家具,还能不能有更多的组装方式?这样去引导孩子去突破常规,孩子的想象就会从一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3

父母不用“太聪明”。

外出时,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增长见识,总会不厌其烦地指着所见到的事物,不停地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孩子的眼睛也随之不再看外部,而是盯着父母的嘴巴;日常生活中,孩子问“为什么”时,很多父母会急于给出答案,甚至担心自己回答不出来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形象……

和孩子在一起时,父母要克制自己的“聪明”,尽可能地让孩子做“主人”,这样才能给孩子发挥想象力留下足够的空间。

培养孩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10)

4

亲子阅读,杜绝拔苗助长。

很多家长都知道,低龄的孩子应该多读图画书,但买回来的图画书,家长自己都只能看到图画表面的意思,读不懂故事的内涵,更不要说讲给孩子听了。在孩子开始识字后,有的家长便抛弃了图画书,让孩子过早接触大部头著作。其实,这就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5

不要刻意吹捧孩子的进步。

避免对孩子的想象夸大其词,把小小的改进说成天才的变革。在鼓励青少年时,最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的进步,而不是对他们无限吹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