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九大守恒(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1)

罗伯特•迈尔(Robert Mayer,1814-1878),1814出生于德国海尔布隆一个药剂师家庭,1832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医学系学习,1837年因参加一个秘密学生团体而被捕并被学校开除,1838年完成医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医师执照而开始行医。1840年-1841年担任开往东印度的荷兰轮船的随船医生。

人生的九大守恒(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2)

在一次驶往印度尼西亚的航行中,给生病的船员做手术时,发现血的颜色比温带地区的新鲜红亮。经过思考,他认为,在热带高温情况下,机体消耗食物和氧的量减少,所以静脉血中流下了较多的氧。

1841年航行结束后,撰写了《论力的质和量的测定》,于当年7月寄给当时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主编波根道夫(J.C.Poggendorff),但被认为迈尔的文章引入了思辩性内容且缺少精确的实验根据而未发表。

1842年撰文《论无机界的力》,被一向注意各种力之间关系的李比希发表于他主编的《化学和药学年刊》上。在这篇文章中,迈尔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和“原因等于结果”等哲学观点出发,表达了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力的守恒思想。考察了用“下落力”转化为运动来论证力的转化和守恒。

人生的九大守恒(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3)

1845年写了《与有机运动相联系的新陈代谢》。但这篇文章也被拒绝发表,迈尔只好以小册子的形式自费发行。文中写道:“力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是支配宇宙的普遍规律。” 并具体考察了5种不同形式的力:

第一种力:运动的力;第二种力:下落力;

第三种力:热。“热力是能够转化为运动的力”。蒸汽机车就是例证。并具体计算了热功当量:气体在定压膨胀时,温度每改变1℃,体积约增大1/274,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相当于反抗1.033千克的力移动1/274厘米时的功。即ΔA=1.033×1/27400kgm = 3.78×10-5kgm。

第四种力:磁和电;第五种力:化学力。

1948年出版了《天体动力学》。就在这一年,发生了“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优先权的争论。焦耳等英国学者否定其工作,认为他只是预见了在热和功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值关系,但没有完成热功当量的计算。迈尔则发表文章进行反驳,并指出自己在1842年就已经公布了热和活力的等价性及其数值关系。但英国杂志上只出现批评迈尔的文章,而不刊登迈尔的答辩文章。一部分德国物理学家讥笑他不懂物理,而在此期间他的两个孩子夭折,1848年德国革命时由于他观点保守而被起义者逮捕,致使其于1849年5月跳楼自杀未遂,造成终身残疾,1851年患脑炎被人当作疯子送进疯人院,在那里受到了残忍的待遇。

人生的九大守恒(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4)

1853年获得自由,但精神上一直不平静,平日以种植葡萄自娱。由于J·丁铎尔(1820—1893)等人的大力呼吁,自60年代初开始,迈尔的贡献得到科学界的公正评价,过去嘲笑他的人也转而尊敬他。这使他晚年聊以自慰,心情愉快起来。

1858年瑞士巴塞尔自然科学院接受他为荣誉院士。1871年他晚于焦耳一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以后他还获得蒂宾根大学的荣誉哲学博士、巴伐利亚和意大利都灵科学院院士等称号。

1878年3月20日迈尔因右臂结核感染在海尔布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