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卦是临卦的覆卦,同为消息卦,只是上下倒了个个。二卦相映成趣,是两种不同理念类型的善治。《序卦传》曰: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临代表增大、壮大的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达到了可观的规模和形态。观指大到宏伟,可以让人观察、欣赏。圣人仰观天道、俯察地道以安顿人道,这是《易经》的基本观念。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1)

观卦,上坤下巽,象征着风行地上。巽为风,风代表命令;坤为地,亦为众。风地观取其象而得其意为国君发布命令可以像风一样吹行大地,遍及天下,万民无所不闻。风吹拂万物,影响力无所不在,是故“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处在九五的君主大观在上,应当通过巡视四方,观察民情来合情合理地颁发政令、设立教化。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将君子的作风比作风,小人的作风比作草,风吹在草上,草就会倒,以此比喻有识君主明察秋毫、颁令施政,小人此时不能得势,被完全压制或排斥。

观卦之“观”于具体各爻读阴平,于卦名读去声,音同道观之读法。“观者,于上观望也”。道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观;观道,如同观察星象一样,深不可测,只能揣摩。道观之地,乃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道家出于对科学的探索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其重视天文学的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音同盥),取观星望月之意,常建于山顶。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2)

由道观之“观”可析出观卦有宗教意味:大观在上的政治领袖如何神道设教让百姓心悦诚服?他虽处在权力巅峰,但仍然需要对神明、祖先、江山和治下民众保持敬畏和虔诚,对前三者的态度也决定着对人民的态度,人际之间皆有感应,对于能够遵循天道、安顿人道的圣君,天下人岂有不顺服的?此卦:“盥而不荐,由孚颙yóng若。”正是指祭祀开始时行盥礼洗净双手,还未到进献祭品的阶段,心中的诚信已经庄严地表现出来。古时祭祀是皇家头等大事,是凭借请示上天和祖宗来证明和强化其统治合法性,彰显皇帝的伟大德行。祭祀仪式首先就是洗净双手,称为“盥”,象征着洗净污秽保持内心纯洁(江湖中的“金盆洗手”就暗喻江湖险恶,处处刀光剑影,难免做过一些伤天害理或不那么正大光明的事,现在决定决裂归隐、重新做人就需要靠盥礼来洗礼其内心使之变得纯净)接着是灌礼,浇酒在茅草上面,然后是复杂的荐礼即进献牺牲。但古人相信祭祀是与神明来往,以诚意正心为重,牺牲祭品只是沟通人神的中介,不必大肆铺排、过度强调。所以祭祀中最关键的是宗教般虔诚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神明和祖宗时,不管他在不在场,都要恭恭敬敬地礼拜,就好像他在那里一样。没有恭敬之心的祭祀徒有其表,实则毫无意义。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3)

观的上卦是巽,巽为顺利;底下是坤,坤为柔顺。《彖传》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这里大观在上者正是具有伟大德行的君王,他能够居中守正来观察天下,他对万民的教化柔顺而顺利。观卦强调君子、君王祭祀时应怀有庄严虔诚的精神,百姓仰观就受到了教化,这是身教胜于言教。“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是指圣人深刻观察体悟天地神妙的法则,受到启示知道四季的运行因此没有偏差,依循这种神妙法则来设立教化。这是“神道设教”的基本含义,“神道”其实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神乎其神,就是鬼神之道,“神道”的重心在道,是神妙的“天道”,圣人的神奇高明在于仰观天道后能安顿人道,使人民心悦诚服。在这里,圣人既对天道保持敬畏和虔诚,也由此必然对人道保持敬畏和虔诚,这就是真正大观在上的人君。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4)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初六刚刚进入本卦,距离主爻九五又最远,就像纯朴无知的百姓对国家的政策教化不甚了了,看问题像小孩子一样(童观),是情有可原的,故“小人无咎”。但第一爻也对应士,士是读书人,如果读书人看问题也如此肤浅就说不过去了,就会有问题。

六二“窥观,利女贞。”:窥是窥视。由于观卦相当于是一个放大了的艮卦,艮为门阙,所以在这里窥就是从门缝里往外看。古代对女子的目标定位就是修好女德守好家,所以少女总是养在深闺,极少出门,只能“窥观”,获得那么一点见识。六二恰恰是阴爻居柔位,所以“窥观”对女子而言是适宜正固的。但《象》在后面说“亦可丑也”是指女子如此看问题是可以的,如果对于对于肩负家务之外的社会、经济等活动大责的男子也如此片面、狭隘地看问题就应该自觉羞愧,而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一段会让人想到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反映出古代生活的实际情况,因为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只是局限于家务、女功,自然观念比较狭窄。这样说来,《红楼梦》大观园里的黛玉、宝钗、湘云等金钗小姐们不囿于针线女红,饱读诗书能开海棠诗社,吟诗作对,出口成章;凤姐、宝钗、探春等人能通晓事理、通判时局、打点内外、扛起家业,确有巾帼不让须眉,开时代之先锋的精神内涵。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5)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6)

六三“观我生,进退。”:六三在下卦坤中,坤为众,又接近上卦巽,巽为进退。一个卦的第三、第四爻位于人间,充满或然性,有选择进退的机会(当然也是挑战)。六三观察作为生民的初六、六二,来决定自己的进退。由于是阴爻居刚位,没有实力担负,所以更多一层进退考虑,但与上九正应得其保护所以并未偏离正途。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君子观察到国家的政教光辉,这时就适宜于追随君王,为其所用。古代君臣就像现在的雇主与雇员,你认为当朝者得道,你就去考取功名、追随效力;你认为其失道可以选择隐没。盛世明君可遇不可求,遇见是士大夫的三生有幸,要抓住机会去为其做事,成就君王也就是成就自己。当然君王任用大臣就相当于主人把宾客请到自己家里来帮忙,通情达理、知人善用的君王应该明确一点:不要去试图改变大臣,大臣到你这来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没有可塑性了,他就是他自己,他是你的宾客,你觉得他好,有利用价值就用,不认同他就不用,客人进进出出都是很自然的事。因此,从政者也要明白自己客人的位置和角色,让主人来安排。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哥哥李建成的死党,但李世民不因此弃用他,魏征也看中了太宗的见识和肚量,虽然魏征生性耿直,经常劝谏甚至严厉批评太宗,把太宗搞得下不了台面,但太宗还是忍了下来,一直重用魏征,不愿意失去魏征这面镜子。这就是君臣之间主宾关系的生动写照,二人相互成就才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7)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九五是全卦的主爻。经过了下面的小人、女子、士大夫的铺垫,全卦的核心在九五出现,就是大观在上的天子,天子要统治全域,一定要修养德行,悉心观察他的生民,敏锐发现问题,体察百姓疾苦。观有看的意思,但不是一般的看也不仅仅是看。它是站在全局的视野和高度看到的大大小小事物达到可观规模的全息集合,由此它不仅仅得到微观的具象,也能超拔得出宏观的抽象,于是它由看见发展为观想(佛教有观想一词,是探索智慧本体的方法与途径)。简言之,观是高级的看,更是其思想运动之后的结果,哲学里说的世界观正是观世界的产物。观念指导行动,天子的观想是否到位,也决定他的施政决策。所以“观我生”是天子统治的前提,必须努力看清楚、想明白,再颁令风行天下以惠及社会和人民。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观其生,顾名思义,即生民不再是我统治下的生民。这符合太上皇的立场:既然已经让渡权力退位了,就只是在一旁观看皇帝及其治下的生民了。但此卦主要意思还不在此。有句话说得好:“君子无位而有忧,小人有位而无忧。”小人如果得志当了官,他是没有忧虑的,因为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会把百姓冷暖、苍生社稷放在心上。而君子即使是没做官或者不在任上了,他也会胸怀天下,为国运操心,为百姓生计忧虑。《象传》曰:“观其生,志未平也。”就是说的君子进亦忧,退亦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因为他的情怀很大,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所以不可能心意平静如水。

由上九可知观卦的终极指向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君王要做到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将自己定位为职业政治家、国家主要负责人,以利国利民为己任,随时充满忧患意识,观我生民,遵循天道、柔顺教化、明智颁令施政才能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大观在上”。由《彖传》和前面所述,大观在上者必然怀有虔诚之心来对待自己的使命和子民。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就是要求天子和君子一定要注意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修养自己的德性,一出门就像要接见重要的国宾,使唤人民做事,要像奉行盛大祭典,如此庄严诚意,一定能够提升自己、感化百姓,因为是宗教般的虔诚,这并不是功利的伪装,而是观卦在人生正途的自然应用。

易经卦象对照(解读易经观卦)(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