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在河西走廊正式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十年后又从上述两郡中析出了“张掖”、“敦煌”二郡,并称为“河西四郡”。

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西汉朝使者出使西域被杀,汉武帝命大将赵破奴等率军过武威郡穿越阳关、玉门关西进,攻占楼兰、姑师。武威郡凉州郡辖姑臧、 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媪围、苍松、宣威十县,以姑臧(今凉州) 为治所。

所以说今天张掖的这个“张掖”,是来自于昨天武威的那个张掖,可说是“东名移西”或曾“东西同名”。张掖郡最开始的郡治是张掖县,在武威郡。张掖县也就是河西走廊三巨头之一的“小张掖”。李鼎超先生说:“武威城东南百廿里有张义堡。张义,即汉武威郡之张掖县。‘掖’从‘夜’声,‘夜’从‘亦’声,‘亦’音近‘义’而借用耳。”

关于小张掖。1997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梁新民著《武威史地综述》中说:“张掖,治所在今武威市张义堡。清朝官修的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张掖废县,在武威县南,汉置,属武威郡。

这个武威县的地理变迁,也非常有意思。201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郭声波傅林祥等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说:“武周证圣元年(695年),并武威县入神乌县,改神乌县为武威县,武威县与姑臧县同为凉州附郭县。神龙元年(705年),复武威县为神乌县。雍正二年(1724年),裁凉州卫,复置武威县,为凉州府附郭县。”

张掖是不是甘肃的(张掖曾是武威的一部分吗)(1)

▲ 河西走廊三巨头:姑臧、神鸟、小张掖

为了让大家明白小张掖的历史,笔者在纪录片《河西走廊》中也找到了小张掖。请看上图。

但张掖这个名字,后来又拿到武威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看看新朝皇帝王莽的发家史,就明白了。人们都知道西汉四大家族金、张、许、史,贵践黄门。却常忽视王氏一族在西汉的事。

古代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刘奭的皇后王政君就出身于西汉王氏家族。王政君母仪天下的背后,是因为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由此西汉应为五大家族:金、张、许、史、王。

贵族一词,就是因武威郡金日磾金氏家族起的。金氏家族累世公卿,是门阀制度的开创者。班固修撰《汉书》,笔墨多在凉州。《汉书·卷六十八·金日磾传》曰:“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武威金氏,是西汉四大家族之首,这个是史料真实记载的。

王莽出身门阀世家,却没有花天酒地。他经常礼贤下士,清廉俭朴,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自己车马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甚至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王莽对外谦卑好学品德高尚,对内孝顺检点无微不至。大家都觉得王莽人品好,纷纷给王莽说好话。汉成帝刘骜也认为王莽很贤能。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任大司马。王莽带大司马的时候,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因为过于节俭,王莽的夫人还被百官公卿误以为是仆人。

王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笼络了人心。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政君把传国玉玺交给了王莽,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张掖之名来源于武威,饱读诗书的王莽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

王莽称帝后,改凉州曰雍州,武威郡(张掖郡)统辖:张掖(姑臧县) 、播德、敕虏、 郭楚、官楚、西楚、南楚、北楚、传武、勒治、揭虏、罗楚、居成、左骑、休屠、张掖属国、十五县、“张掖县(姑臧) ” 为雍州州治。

张掖是不是甘肃的(张掖曾是武威的一部分吗)(2)

▲新朝王莽元年(009年),设雍州,治所张掖郡(武威郡改名张掖郡)。

王莽改制,造就了小张掖的高光的时刻。注意,此时的武威郡被改名成了张掖郡。也就是说张掖属国,本质上就是武威属国。凉州牧窦融据武威, 在武威筑窦融台,这台就是河西五郡大将军府、凉州牧府遗址。也是“武威属国”在武威的实际证物。

但笔者所知,张掖还是武威的“西凉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西凉州,领七郡:张掖郡、西郡、临松郡、建康郡、酒泉郡、凉宁郡、敦煌郡。西魏大统十二年(545年),仍领有五郡:张掖郡、西郡、临松郡、建康郡、酒泉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武威和张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是河西走廊的一道人文奇观。

1925年春,美国哈佛大学考古队华尔纳(LangdonWaner)等将赴敦煌考察, 出于其辨认沿途文字古迹、寻求向导协助的需求, 邀请北京大学研究所派人参加,这个任务落到了极具传统文化造诣的陈万里身上。此次西行之行是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暨考古学会第一次实地调查。考察团于2月16日从北京出发,7月31日回到北京,历时五个半月。返京后, 陈万里把沿途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日记体的游记——《西行日记》。

张掖是不是甘肃的(张掖曾是武威的一部分吗)(3)

▲1925年2月14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同仁为陈万里送行时合影

《西行日记》内容丰富, 集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语言学资料于一书。在这部日记未发表之前, 由于一些“学者”对河西走廊缺乏实地考察, 许多内容以讹传讹, 以致史书里留有许多错误, 经陈万里先生实地调查, 改正了以前史书记载的错误。

如作者游历甘肃武威时对《西夏天佑民安碑》所在的寺院进行了考证, 认为此碑所在的寺院应为大云寺, 清应寺为错误的记载, 并指出《甘肃新通志》中对于西夏碑的著述遗漏而未有记载。陈万里先生治学严谨,文笔详实。《西行日记》有记载:“凉州在甘省为繁庶之区,有金武威,银张掖之称。”

据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在《西征小记》中考证:“武威、张掖则流水争道,阡陌纵横,林木蔚茂,俨然江南。故汉唐以来即有‘塞北江南’之称。地产米麦,又多熟荒。将来如能筑坝畜水,改用机器耕种,用力少而产量增,以其所出供给河西,足有余裕。二十七年(指民国27年,当为1938年—笔者注)以后,西路闭塞,于是张掖市面逐渐萧条,武威以通草地,东路货物来源较易,商业状况较好,固又有‘银张掖金武威’之谣。总之,二地在河西经济上之地位极为重要”

不管人们现在说什么金武威、金凉州、银张掖,在笔者看来说其实就是同一个地方。研究凉州文化固然重要,因为这是西北首府武威的文化底蕴。但不要厚古薄今,想办法让「凉州学」成为国际性的显学。

让武威变成既富有又有文化的国际化大城市,让每一个在武威生活工作的人,都可以获得幸福感,才是当代武威人需要关心的事。

*本文作者简介:@慕容洞唐,别名契苾小优,原名冯洞唐。祖籍洛阳,源于赵郡。致力于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主张将《凉州词》、前凉王陵、铜奔马“IP私有化”。*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遗漏错误还请各位同仁同学指正。


查看更多,请关注「乐活武威」。了解更多武威美食,请关注抖音:「武威美食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