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读《周易》,往往纠结于卦爻辞中的文字,对数字不甚敏感。
殊不知,数字才是《周易》最难读的部分。
《周易》中的数字和卦象,都来自天文律历。不知天文历法,就无法理解这些数字本身,更无法理解它们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
而说到天文,最重要的数字则是“七”。
日冕
一、七日来复
《复》的卦辞里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为什么说是“七日来复”呢?六日或者八日、九日不行吗?为何偏偏是“七日”?
《彖》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是:“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明确地指出这个“七日”与“天行”有关。
《复》卦
所谓天行,就是天道。
“天道曰圆”。——这是曾子在《天圆》里说过的原话。
圆,周也。周而复始,就是天行。
巧的是,《周易》的第七卦,其卦名在楚简里写做“帀”,恰恰也是周匝反复之意。(《说文》曰:“帀,周也,从反之而帀也”。)
更巧的是,我们还说过,六十四卦本身,就是古人根据“七衡六间图”所画的。所谓七衡,就是七个同心圆。
七衡六间图
这七个同心圆中间的六个间隔,决定了卦象为什么是六爻。
卦象产生于七衡六间图
二、十日与“七日”
“天有十日”、“日之数十”。古人将天干称为“日”,又叫做“日干”。
所以,天干里的第一日,是甲日;第七日,是庚日。
从甲至庚,恰好是七日。
《周易》的卦爻辞里说:“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又说“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已经明确地指出了“甲”和“庚”这两个天干。
更何况,“先X三日”加上“后X三日”,加上本日,一共也是七日!
十天干
三、西北和东南
在《周易》的《坤》卦辞中,出现了“西南”和“东北”这两个方位。
这两个方位,在《蹇》和《解》卦中再一次出现了。
这两个方位,有何特殊之处?
只需要把十二地支摆出来就一目了解了。位于东北的地支,是“寅”。位于西南的地支,是“申”。
十二地支方位,寅在东北申在西南
从寅到申,恰恰也是七日。
更妙的是,在清华简《筮法》中,“地支与爻”这一节,恰好把寅申这组地支所对应的数字定为“七”。
清华简中,寅申所对应的数字是七
更巧的是,把十天干按照五行的方位摆上,位于东北的天干,正是“先甲三日”的“甲”;位于西南的地支,正是“先庚三日”的“庚”。
十天干方位图,甲在东北,庚在西南
巧不巧?
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北”和“西南”这两个方位,定为“七日来复”的起点和终点呢?
原来,一切还是与天文历法有关。
马王堆帛书易传《衷》曰:“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明确地将东北和西南这两个方位,与“岁”联系在了一起。
《淮南子·诠言》也说:“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更是明确地将一岁之内,东北和西南两个方位阴阳二气的盛衰消长联系了起来。
巧的是,我们说过,在十二辟卦中,对应寅月和申月的两个卦,分别是《泰》卦和《否》卦。
十二辟卦中的泰卦和否卦
更巧的是,我们说过,《周易》的作者所使用的历法,是正月建寅的夏历。
在这部历法中,孟春正月,北斗建寅,“阳气起于东北”,所以《泰》的卦辞说“小往大来”,阴消而阳息;孟秋七月,北斗建申,“阴气起于西南”,所以《否》的卦辞说“大往小来”,暑往而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