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蒹葭赏析(诗经正名蒹葭)(1)

蒹葭

作者:尹吉甫

【作品解析】

此为尹吉甫回复《车邻》、《驷驖》、《小戎》之作。本篇可谓千古名篇,然而读者却浑然不知其妙。作者以“蒹葭”比女子,以“白露”比泪水,以言妻子伤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意思是:你逆流来找我道路太难行,我顺流来找你很容易。此时,姜氏位于秦邑(今甘肃天水),而尹吉甫因祭奠秦庄公父亲,去了渭水上游的首阳山,故有此言。言外之意让姜氏在原地等候,自己很快就回来。

注意!既然姜氏在《小戎》中夹枪带棒说了这么多,尹吉甫怎能不做出回应呢?这恰恰是本文隐含的第二层意思。由于尹氏颇多顾忌,言语十分隐晦。“蒹葭”谐音“兼假”,意指姜氏《小戎》中隐晦表达的意思;“兼”,一语双关也,“假”,托物言志也。“苍苍”,语义双关,意谓姜氏出言老气横秋。“白露”,借喻天子恩泽。“遡洄”意指违抗圣意,“遡游”自然是顺从天子。“淒淒”谐音“悽悽”,乃言姜氏讲得凄凉悲怆。“采采”,双关姜氏写得富有文采。如此解析,则文章的隐意是:你又是双关又是借喻写的诗老气横秋(悲伤凄凉、文采斐然),把天子恩惠当冷酷,其实天子恩泽尚存。如不依从天子行事,将前路艰险,我所有努力都回到从前;若依从天子命令,将好走得多。

诸多译本认为时在秋季,不过是受“白露”所误导,实际上“白露”乃晨露,此时应为冬季。从时间线索来看,二人到魏地时天气已转凉,女子为男子“缝裳”(参见《魏风.葛屦》;至唐地天已转冷,女子又为男子置办了“羔裘”(参见《唐风.羔裘》);到了秦地又“从公于狩”,且穿着“锦衣狐裘”,故可断定时在冬季(参见《驷驖》、《终南》)。

【全文译注】  

蒹葭 苍苍白露 霜。所谓 人,在遡洄 之,道。遡从之,在水中央。

苇荻白苍苍,晨露结成霜。所说那个人,处在渭水一旁。逆流追寻他,道路险又久。顺流追寻她,(他)像在水中央。

注:

蒹葭,苇荻,借指姜氏。蒹,芦苇,概芦苇成片生长,而古人多用之,收割时可一把抓取数枝,故以“艹 兼”名之;葭,荻,概状似芦而非,故以“艹 叚(假)”名之。今通解“葭”作初生芦苇,断不可信,正如“彼茁者葭,一发五豝”,既为初生,何以藏纳野猪?再如“葭菼揭揭”,既然初生,又何以起伏不定?况且,此时乃冬季,又何来初生之说?即便如诸家之言时为秋季,亦不通。苍苍,白苍苍,霜盛貌。苍,灰白色。白露,晨露,相对夜露而言,此处借指泪水。白,天明也。,成为,结成。所谓,所说,所指。,那,表示远指。,渭水。,旁。遡洄,朝着逆流。遡,朝,向;洄,逆流。,追随,追寻。,险。,久,用时长。两地等距,唯方向有别,故不能解作距离长。,顺流。,仿佛,好像。

蒹葭淒淒,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遡洄从之,道阻且。遡游从之,宛在水中

苇荻湿瀌瀌,晨露未始干。所说那个人,处在渭水岸边。逆流追寻他,道路险又陡。顺流追寻她,(他)像在水中高地。

注:

淒淒,露滴不停貌,湿瀌瀌。淒,水下滴貌,今则与“凄”混为一谈。,干,作动词,始干。,水旁,岸边。,本义升、蹬,这里作陡解。,水中小洲或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遡洄从之,道阻且。遡游从之,宛在水中

苇荻亮晶晶,晨露未干透。所说那个人,处在渭水旁边。逆流追寻他,道路险又复。顺流追寻她,(他)像在水中沙洲。

注:

采采,亮晶晶。采,同“彩”,有光泽貌。,完毕,引申为干透。,水边。,同“又”,复,重复。姜氏若追寻尹吉甫,则需去而再返,故言重复。,水中小洲。

【古诗今绎】

片片苇荻白苍苍,滴滴晨露结成霜。

言语所说那个人,如今正在河一旁。

逆着水流去找他,路途险阻耗时长。

顺着水流去找她,宛如河中到岸上。

丛丛苇荻湿答答,晨露未干霜融化。

言语所说那个人,正在水旁等回话。

逆着水流去找他,路途险阻又难爬。

顺着水流去找她,如在沙洲将岸达。

苇荻含露光闪烁,晨露尚未干透彻。

言语所说那个人,正在水边守候着。

逆着水流去找他,道路险阻去又折。

顺着水流去找她,如在水渚渡过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