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处理原则(一)、现场急救,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休克患者的护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休克患者的护理
六、处理原则
(一)、现场急救
妥善的现场救护是挽救各种类型创伤病人生命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急救措施包括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等,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紧急问题,并将病人迅速安全运送至医院。
(二)、进一步救治
1、局部处理
(1)、闭合性损伤:
①、单纯软组织损伤者,予以局部制动,患肢抬高,局部冷败,12小时改用热敷或红外线治疗、服用云南白药等;
②、局部如有血肿形成时可加压包扎;
③、闭合性骨折和脱位者需进行复位、固定;
④、合并重要脏器、组织损伤者,应手术探查和修复处理。
(2)、开放性损伤:
①、擦伤、表浅的小刺伤和小切割伤,可用非手术冶疗;
②、其他的开放性损伤需要手术处理,以修复断裂的组织。
2、全身处理
(1)、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2)、镇静镇痛;
(3)、防治感染:开放性创伤在伤后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4)、支持治疗。
七、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 与伤后失血、失液有关。
2、疼痛 与创伤、局部炎症或伤口反应或伤口感染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组织器官受损伤、结构破坏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感染、挤压综合征等。
八、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抢救生命:
其措施主要包括:
(1)、心肺复苏:一经确诊为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采取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病人衣领,清理口鼻腔,置通气导管、给氧等;
(3)、止血:采用手指压迫、加压包扎、扎止血带等迅速控制伤口大出血;
(4)、纠正呼吸紊乱:如封闭胸部开放性伤口、胸腔穿刺排气等;
(5)、恢复循环血量:有条件时,现场开放静脉通路,快速补液;
(6)、监测生命体征:现场救护中,应时刻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
2、包扎:
(1)、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轻疼痛;
(2)、一般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包扎,如有腹腔内脏脱出,应先用干净器皿保护后再包扎,勿轻易还纳,以防污染。
3、固定:
(1)、肢体骨折或脱位可使用夹板、就地取材或利用自身肢体、躯干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方便搬运;
(2)、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应局部固定制动。
4、搬运:
(1)、正确的搬运可减少伤员痛苦,避免继发损伤;
(2)、经过现场初步处理后迅速、安全、平稳地转送伤员;
(3)、多用担架或徒手搬运;
(4)、搬运脊柱损伤者应保持伤处稳定,勿弯曲或扭动,以免加重损伤;
(5)、搬运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或采取半卧位/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1、有效止血后,迅速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道,给予输液、输血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以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并维持循环的稳定;
2、髂静脉或下肢静脉损伤及腹膜后血肿者,禁止经下肢静脉输液、输血,以免加重出血。
(三)、病情观察
1、密切监测意识、呼吸、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等,并认真做好记录;
2、闭合性损伤病人,重点注意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血压有无波动;开放性损伤病人,重点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出、感染征象,伤口引流是否通畅等;
3、胸部损伤者有呼吸急促时,应警惕是否发生气胸等;腹部损伤者出现腹部胀痛时,应警惕是否发生腹内脏器破裂或出血;肢体损伤严重者,定时测量肢体周径,注意末梢循环、肤色和温度。
(四)、缓解疼痛
1、肢体受伤时应可用绷带、夹板、石膏、支架等维持有效固定和制动姿势,避
免因活动而加重疼痛;
2、疼痛严重者遵医嘱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五)、妥善护理创面
1、开放性损伤:根据伤口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1)、清洁伤口;消毒后可以直接缝合。
(2)、污染伤口:
①、有细菌污染而尚未构成感染的伤口;
②、开放性创伤早期为污染伤口,采用清创术,对伤口进行清洗、扩创、缝合等处理,目的是将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为组织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③、清创时间越早越好,伤后6~8小时是最佳时间,此时清创一般可达到一期愈合;
④、若伤口污染较重或超过8-12小时后处理,清创后伤口放置引流条并行延期缝合。
⑤、清创术后伤肢抬高制动,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感染征象、引流是否通畅,肢端循环情况,定时更换伤口敷料;
⑥、遵医嘱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3)、感染伤口:
①、开放性伤口污染严重或较长时间未得到处理,已发生感染,此时要先引流再行更换敷料,又称换药,是处理感染伤口的基本措施;
②、其目的是清除伤口的分泌物,坏死组织和脓液,保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改善肉芽组织状态,减少瘢痕形成。
2、闭合性损伤:
(1)、软组织损伤,抬高或平放受伤肢体;
(2)、12小时内予以局部冷敷和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组织的出血和肿胀;
(3)、伤后12小时起改用热敷、理疗、药物外敷等,以促进血肿和炎症的吸收;
(4)、注意观察皮下出血及血肿的变化情况;
(5)、伤情稳定后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六)、并发症的护理
1、伤口感染:
(1)、多见开放性损伤病人;
(2)、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已减轻的疼痛加重,体温升高脉速,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明伤口已发生感染;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加强换药。
2、挤压综合征:
(1)、凡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重物长时间挤压致肌肉组织缺血性坏死,继而引起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高血钾和急性肾衰竭为特点的全身性改变,称为挤压综合征,又称为 Bywaters 综合征。
(2)、当局部压力解除后,出现肢体肿胀、压痛、肢体主动活动及被动牵 活动引起疼痛、皮肤温度下降、感觉异常、弹性减弱,在24小时内出现茶褐色尿或血尿等改变时,提示可能发生挤压综合征,应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①、早期患肢禁止抬高、按摩及热敷;
②、协助医师切开减压,清除坏死组织;
③、遵医嘱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药,防止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
④、对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病人做好相应护理。
(七)、心理护理
创伤往往突发,不仅对病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同时也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尤其是一些严重创伤影响到病人的外观和功能,伤者会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为病人提供细致的生活照顾和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惧,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八)、健康教育
1、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受伤。一旦受伤,无论是开放性或闭合性创伤,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正确的处理,以免延误抢救。
2、伤后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九、护理评价
通过治疗与护理,病人是否:
1、体液维持平衡,生命体征稳定;
2、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3、伤口愈合;
4、并发症得以预防,或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