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对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是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重要利器”的讨论声不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swift结算系统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swift结算系统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近期,市场对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是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重要利器”的讨论声不断。
SWIFT是怎样一家机构?它在全球的主要业务究竟是什么?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关联又是什么?
SWIFT仅是报文传输机构,无关清算结算
不少人认为SWIFT是一个受美国控制的跨境支付系统,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制裁的强有力工具。
但事实上,SWIFT并非美资机构,而是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立性国际组织。它也不是支付清算机构,而是一个标准化的报文传输机构,即金融机构间进行金融信息传递的通道,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支付指令、信息确认等均是通过SWIFT报文完成。
但是,SWIFT并不对银行账户做任何划拨,对银行账户进行资金划拨的是清算和结算业务,这在不同的国家由不同的系统来完成。例如,在美国,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CHIPS)负责这项工作,而中国则是由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完成跨境结算。
具体而言,CHIPS通过直参行(例如A银行和B银行)在其系统中的账户进行轧差,从而实现该交易的清算结算,即B银行在CHIPS的账户减少应付的资金量,而C银行在CHIPS中的账户增加相应的资金量。
接近SWIFT的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SWIFT最大的竞争力是其已经布局的高效的全球网络,但也并非不可取代。SWIFT通过连入其系统的全球200多家代理行网络,传递的是金融报文而非资金。
“有很多人认为SWIFT是一家美国机构,但SWIFT总部位于比利时,遵守比例时和欧盟的法律,美国对其并没有监管权。”上述人士表示,“关键在于,SWIFT在美国本土存在的数据中心是SWIFT受制于美国法律的原因。”
根据SWIFT的治理架构,SWIFT是一家由全球银行共同拥有的合作组织,根据各个国家的报文使用量大小分配各国银行在SWIFT董事会的名额,但总额不超过25人,每个国家不超过2家银行的2名代表,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德国的德意志银行,法国的法巴银行,英国的劳埃德银行,中国银行在上述25席之列,以代表各自国家的SWIFT用户的利益,尤其是对重大问题通过投票做出决定。
问题的本质仍在于美元霸权
事实上,美元才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根源。截至2019年12月,SWIFT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为42.2%(几乎等于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总和)。
这样的绝对主导地位为美国实施金融霸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只要美国决心制裁某个国家或者机构,可以直接掐断该(国)金融机构(或其对应的美元代理行)与美元跨境结算系统(CHIPS)的连接,从而使其不能进行任何美元相关的交易。
此外,市场上存在一种误解——SWIFT是中国CIPS的竞争对手,而CIPS是中国央行建立的旨在绕开SWIFT进行跨境支付的替代机构。事实上,根据CIPS官网,CIPS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从定位上可以清晰的看出,CIPS与美国的CHIPS功能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CHIPS处理的是美元,而CIPS进行的是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清算和结算,SWIFT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是报文服务。
SWIFT和CIPS已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的效率,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经历了3月的“美元荒”,市场普遍认为应进一步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多元货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近期表示,“美元荒实则再次凸显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的霸权地位反而进一步强化。因此,早在2008年各界就讨论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如今建立多元货币体系的紧迫性因疫情而进一步突出。
“在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兴起的情况下,美国的内构倾向似乎变得更加明显,这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王信认为,目前各界都忙于应对疫情,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并不多,“但至少在我看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变得更加迫切,但是相关的动力和能力似乎在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