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 ,公元前285- 前228年,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鸡泽县毛官营村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也成为了后世的一个成语典故,因此这里也就不详细叙述了,我们直接来讲讲功成名就之后的毛遂是怎么死的。
毛遂自荐后不久,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迎敌呢?赵王立即想到了刚刚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赵王那里,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毛遂说: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马前卒,但绝对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由毛遂之死,我们可以引发三点非常有意思的争议:
第一,伯乐与千里马孰轻孰重?
唐朝韩愈的《马说》似乎可以给我们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是否每个人都有成为千里马的潜质,他们只是缺一个伯乐?
第三,老黄牛与千里马,哪个才是老农眼里真正的“千里马”,由此可以得出千里马与伯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