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

杀菌剂的作用与方法: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1)

杀菌剂的种类

1、按化学结构分为有机杀菌剂、无机杀菌剂;

2、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为无机类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有机砷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唑类杀菌剂、铜类杀菌剂、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杀菌剂、其他杀菌剂;

3、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内吸剂和防腐剂;

4、按传导特性分为内吸性杀菌剂和非内吸性杀菌剂;

5、按照作用专化性分为多位点(非专化性)杀菌剂和单一位点(专化性)杀菌剂;

6、按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保护性杀菌剂(接触性杀菌作用和残效性杀菌作用))和内吸性杀菌剂(向顶性传导和向基性传导);

7、按使用方法分为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种子处理剂;

8、按化学成分不同分为无机类杀菌剂、有机类杀菌剂、生物类杀菌剂、农用抗生素杀菌剂和植物源杀菌剂;

9、按化学结构类型不同分为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酰胺类杀菌剂、六元杂环类杀菌剂、五元杂环类杀菌剂、有机磷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铜类杀菌剂、无机硫类杀菌剂、有机砷类杀菌剂、其他类杀菌剂。

杀菌剂的剂型

1、粉剂

由农药原药和惰性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后过筛而成的粉状物。生产上一般用于喷粉。

2、可湿性粉剂

是农药原药、填充物和一定量的助剂,按比例经充分混合和粉碎,达到一定细度的粉末。可供喷雾使用。

3、乳油

又称“乳剂”。由农药原药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中,呈透明的油状液体。可供喷雾使用。乳剂容易渗透昆虫表皮,比可湿性粉剂效果好。

4、水剂

有些农药易溶于水,不需要助剂即可加水使用。如晶体石硫合剂、杀虫双等。

5、颗粒剂

用土粒、煤渣、砖渣、沙子吸附一定量的药剂制成。通常将填料和农药一起粉碎成一定细度的粉末,加水和辅助剂制成颗粒剂。可用手或机械撒施。

6、胶悬剂

利用湿法进行超微粉碎,将农药细粉分散在水或油及表面活性剂中,形成黏稠状可流动液体制剂。胶悬剂与任意比例的水混合溶解,适用于各种方式喷雾。喷雾后因耐雨水冲刷,可节省农药原药20%-50%。

7、熏蒸剂

利用固体药剂同硫酸、水等物质起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或利用低沸点液体药剂挥发出有毒气体,在密闭等特定环境下熏蒸杀害虫和病菌的制剂。

8、气雾剂

气雾剂是液体或固体农药的油溶液,使用时利用热力或机械力,把药液分散成持久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雾滴,成为气溶液。

9、烟剂

用在高温下易挥发的固体农药与氯酸钾、硝酸钾等助燃剂以及木炭粉、硫脲、尿素、蔗糖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粉状或片状制剂。使用时引燃烟剂,药物受热挥发到空气中,遇冷气凝集成细小类似烟状的颗粒,成为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液。

杀菌剂的作用与方法: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2)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药剂接触到病菌以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过程,一般要经过渗透、运转、分布,最后才能达到作用部位,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水平才能产生某种生物学反应,致使病菌或病原体的重要生理过程受阻而死亡,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又伴随着活化和解毒代谢等机制。

不同的杀菌剂具有不同的杀菌方式,有的杀菌剂对病原图直接作用,如抑制毒素的产生、细胞外酶产生的调节、改变菌体内的代谢过程、对各种子实体的抑制作用等;有的杀菌剂则是作用于寄主作物,如诱导植物提高抗病性、降低植物对病菌毒素的敏感性、提高植物钝化毒素的能力等。

杀菌剂作用机理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干扰病菌的呼吸过程,抑制能量的产生和干扰菌体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甾醇等的生物合成。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

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和质膜的生物合成。

2、影响细胞能量生成

通过巯基(-SH)抑制剂来影响生物氧化,通过糖醉解抑制剂来阻够糖酵解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脂肪酸β-氧化抑制剂使酶失活,抑制了脂肪酸的β氧化。

3、影响细胞代谢物质合成及其功能

影响真菌核酸的合成和功能、影响真菌蛋白质合成、影响真菌体内酶的合威和活性以及影响真菌细胞有丝分裂。

4、诱导植物自身调节

寄主植物吸收之后,激活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某种抗病菌的特异性免疫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菌。

杀菌剂的种类多种多样,作用机理也各不相同,而植物发生的病害也是种类繁多,有些病症不是单一病害,是多种病害综合的结果。所以,在使用杀菌剂时要根据综合因素确定病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杀菌剂,且需要不同机理的杀菌剂复配使用,才能达到抑菌杀菌的最佳效果。如果想让杀菌剂的药效达到最好,可以在喷施杀菌剂的时候复配一些营养或增效类的成分,如玛斯肽、氨基酸水溶肥等等,一方面杀灭病菌,一方面补充营养,双管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