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阳县,古称“颛(zhuān)城”,地处保定市东南部,行政区划代码130628,总面积441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31.9万人。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

保定市行政区划图

2、战国时期属燕、赵、齐国地界,秦代属钜鹿郡,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高阳县,隶属涿郡。东汉恒帝年间置高阳郡,为郡治所在,延熹元年(公元158年)改属博陵郡,东汉末年属河间郡。后先后为曹魏、西晋、东晋、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北魏、北齐和北周等政权占据;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高阳郡,属瀛洲,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蒲州,为州、县治所,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隶河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蒲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历属瀛州、鄚(mào)州和范阳郡,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置高阳军。五代时期先属后唐,后属契丹,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收复,仍隶属高阳郡;

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为顺安军军治所在,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置安州,元初废安州,属顺天路,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属保定路安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因水涝县治西迁,八年(公元1375年)并入蠡(lí)县,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恢复建制,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隶保定府;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2)

北宋时期为顺安军军治(图片源自百家号/地图讲史)

建国初期属保定专区,1958年蠡县并入,1960年改属保定市,翌年复属保定专区,1962年蠡县析出,1968年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市与保定地区合并,划归保定市管辖。

3、高阳为古邑名,因地处高河之阳而得名(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面),相传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初封之地,因而自古就有“颛顼故都,八才旧里”之称,古称“颛城”,另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高阳地处燕、赵两国交界处,燕王曾封宋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令其率军攻打赵国。(传说上古时期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分别是苍舒、隤敳(tuí aí)、梼戭(táo yǎn)、尨(méng)降、大临、庭坚、仲容与叔达,天下民谓之八恺,“恺”指顺和有才的人)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3)

颛顼画像

4、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位于高阳县布里村,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李石曾和段子均于1917年所创办,共培养了留法学生200余人,1920年停办。毛泽东同志曾大力倡导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并亲赴北京、保定等地联系学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蔡和森赴法前就曾在此学习;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4)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李石曾,原名李煜瀛,字石曾,是晚清重臣李鸿藻第三子,生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另外三人为张静江、蔡元培和吴稚晖),故宫博物院的创建人之一,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入巴黎蒙达顿农校学习,毕业后又入巴斯德学院与巴黎大学学生物,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次年于北京创办留法俭学会,1921年在孙中山和广州政府的经济支持下在法国建立里昂中法大学(我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1928年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任理事长,1949年移居瑞士,1956年回到台湾定居,并任国民党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73年病逝。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5)

李石曾先生旧照

5、高阳县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之乡”,纺织业历史悠久,最早源于明代中叶,清代逐渐兴盛,光绪年间县城内已遍布家庭工场,清末民初引进铁轮织布机后开始向近代工业化转型,至民国五年(公元1917年)全县改良布匹的年产量超过了当时全年进口棉布量的十分之一,拥有布庄几十家,此后受战乱影响相继倒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恢复,改革开放后更是发展迅速,二十一世纪初期毛巾、毛线与毛毯三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的赞誉,高阳纺织商贸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毛巾专业批发市场与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6)

高阳纺织博物馆内展品

高阳纺织博物馆建于2003年,是我国唯一一座县级专业纺织博物馆。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7)

高阳纺织博物馆

6、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保定府高阳县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明末著名爱国将领,据记载其少时“铁面剑眉,须髯戟张”,因相貌奇伟,众人皆预言日后必成大器。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中秀才,于兵备道房守士家中做家庭教师,后随升任大同巡抚的房守士赴边镇,期间常与底层军官讨论戍边之道,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升任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充当经筵讲官,成为天启皇帝的老师,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擢升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正式入阁。同年出关巡视辽东,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年底自请为蓟辽督师,提拔重用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将领,整理军备,历时三年修筑了明末著名的宁锦防线,修复大城九座,修建堡垒四十五座,招练兵马十一万,使努尔哈赤不敢进犯。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因遭魏忠贤妒忌而屡被弹劾,遂辞官归乡,明熹宗进封其为光禄大夫,赏赐蟒服银币,并派人护送回家。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8)

明末宁锦防线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绕过山海关直逼北京城,崇祯皇帝急召孙承宗回京,次年收复先前丢失的关内四城(即滦州、迁安、永平以及遵化),因功被加封为太傅,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由于作战失利而被朝臣弹劾,于是再度辞官还乡。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子孙十余人皆战死。崇祯皇帝评价其为“汉之孔明,唐之裴度”,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4年)追赠为太师,谥“文忠”,清乾隆年间追谥“忠定”。著有诗集《高阳集》与军事著作《车营扣答合编》。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9)

孙承宗画像

7、李鸿藻,字兰荪,号砚斋,直隶高阳县人,晚清清流派领袖、主战派重臣之一(“清流”喻指德行高尚、敢于言事、有名望的士大夫,清流派为清代晚期的一个政治派别,以李鸿藻为首,力求改革弊政、抵抗外国侵略),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奉诏教授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读书,因而深受慈禧太后信任,累迁礼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与吏部尚书等职,光绪二年(公元1876 年)兼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多次上疏主战,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致仕,不久即病逝,追赠太子太傅,谥“文正”。(经天纬地、道德博闻曰文;清白守洁、靖恭其位曰正,“文正”是我国宋代以后文官谥号中的最高评价,自宋仁宗年间司马光首次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以来,直至清代灭亡,只有28人获此殊荣,清代有8人)。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0)

李鸿藻书法作品

8、佟麟阁,原名佟凌阁,字捷三,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出生于直隶高阳县,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从戎参军,入冯玉祥将军麾下为哨兵,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和旅长,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冯玉祥连同胡景翼、孙岳组建国民军,佟麟阁升任第四师师长,后改任第十一师师长,1926年“五原誓师”后冯部全军加入国民党,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三十五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率部进驻甘肃河州,后因为在与马步英部冲突中处处退让,以致部队受损,于是引咎辞职。1929年初复出再度出任第十一师师长,中原大战期间奉命在西安组建并训练新一军,任军长兼二十七师师长,讨蒋失败后与冯玉祥一同隐居乡下。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1)

佟麟阁将军旧照

1932年受宋哲元邀请出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局长,次年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参加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配合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出兵张北,多次重创日寇及伪军,先后收复宝昌、康保、沽源等地,同盟军被迫撤销后寓居北平香山。后在宋哲元、赵登禹、张自忠和刘汝明等二十九军将领的再三邀请下出山,担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负责主持全军军务,整军经武。1937年2月开始代理军长职务,同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悍然进攻我卢沟桥驻军,佟麟阁旋即下令展开自卫反击,并号令全军官兵:“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退后一步”。7月28日在指挥保卫南苑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因失血过多而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以来首位捐身疆场的高级将领,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二级上将,2009年被中宣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2)

北京佟麟阁路

9、孙岳,字禹行,直隶高阳人,生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先祖为明末大学士孙承宗,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考中秀才,后因杀一地痞而跑至五台山出家,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考入保定武备学堂,先后任北洋陆军第三镇炮兵排长和第三镇第九标三营管带,不久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与王金铭、冯玉祥等人策划滦州起义,由于有人告密被革职,遂南下投奔革命党,深受孙中山、黄兴的器重,被委任为苏、淞、宁、杨、镇五路军总司令,率部重创张勋的“辫子军”,后任陆军第九师师长,二次革命期间任北伐讨袁第一路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

1917年回到保定,加入曹锟阵营任第三师军官教导团团长,直皖战争时期任直隶义勇军总司令,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期任西路军总司令,1922年改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兼冀南镇守使,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任京畿警备副司令,与冯玉祥共同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同年与冯玉祥、胡景翼共组国民军,任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率军攻占保定、安阳、开封、洛阳、西安等地,1925年11月击败奉系李景林部,就任直隶督办兼省长,次年在冯玉祥下野后代理国民军总司令一职。随后在张作霖与吴佩孚的联合围剿下被迫撤离京津地区,年底赴上海就医,北伐结束后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病逝于上海,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3)

孙岳将军旧照

10、高蠡暴动烈士纪念陵园建于1957年,包括烈士墓、纪念塔、纪念碑、纪念馆等建筑,最早是修建于1946年的烈士墓与纪念碑,是为安葬和纪念1932年“高蠡暴动”中牺牲的烈士所建;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4)

烈士纪念塔

“高蠡暴动”是1932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高阳县、蠡县地区爆发的一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农民武装斗争,历时五天,最终以失败告终。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5)

暴动主要领导人-湘农

11、楞严寺塔,坐落于高阳县赵通村楞严寺内,因寺而得名,俗称“赵通塔”,据记载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塔高32米,与定县瞭敌塔相互遥望,抗日战争时期遭战火毁坏严重,1953年倒塌,2017年重建。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6)

楞严寺塔

12、北方昆曲,简称“北昆”,民国时期也称“高阳昆曲”,是昆曲的一个支派,清初江苏的昆曲班社相继北上京城献技,至清代中期逐渐没落,一部分艺人便采取昆腔、弋腔(高腔)兼演的方式,同时向河北中东部地区发展,在与当地民间艺人的交流中渐渐形成了北方昆曲这一分支。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7)

《牡丹亭》剧照

13、麻山药是高阳县的特色农产品,山药为食中之药,具有健脾益胃固肾的功效。

40年前的河北保定高阳县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8)

麻山药

PS: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