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

三国小人物志0052:遗憾早逝的超级智囊——法正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法正,字孝直,是三国时代刘备麾下的一名谋士,也是一位非常牛逼的战略战术指挥家。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他最出彩的事迹就是在定军山之战中,辅佐老将黄忠巧施奇兵,以逸待劳。在大败曹军主力的同时,还斩了敌方主将夏侯渊。

不过,法正同样也有着卖主求荣、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小人得志等负面评价。因为在“迎刘备入川”一事上,他和张松是站在同一阵线上,而且一样出了很大的力。可谓是背叛旧主,并狠狠地坑了一把自己的老主人刘璋。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

而且,在刘备入主成都,占据益州以后。法正也倚仗着刘备对他的器重,肆无忌惮打击之前那些和他有矛盾的人,连诸葛亮都没法劝住他。搞得大多数益州人都对他不满,但又只能忍气吞声,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法正法孝直,真的是这样一个双面人物?一方面才能出众,满腹谋略?另一方面又人品奇差,睚眦必报?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

我想,我们还是应该翻看《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来还原一下法正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三国志-蜀书》的目录中,除了像刘备(先主)、刘禅(后主)、诸葛亮这样的扛把子人物,可以单独作为一篇来立传,而且篇幅较长之外。其它的人物,往往都是三五个人为一篇,而且专属个人的篇幅也不长(如《关张马黄赵传》,《许麋孙简伊秦传》,一般每个人都只有几百千把字)。

而法正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是和庞统一起,作为一篇立传(蜀书五-法正庞统传)。由此足以看得出,他在蜀汉阵营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在陈寿笔下的分量。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4)

而且,法正的传记,字数达到了2258字(同一篇被立传的庞统才1074字),这在整本书中都算是篇幅相当长的,甚至比曹魏阵营中,很多重要人物的传记都要长……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法正在史书上的地位,以及他在蜀汉帝国地位,恐怕比大名鼎鼎的庞统都要略胜一筹……

我们具体来看看,《三国志-法正传》中,到底记录了些什么内容。

首先,是记载了法正的出生年份和籍贯,以及他的一些早年经历。他本是扶风郡郿县人(今陕西省眉县境内),而且是当地的大家族,其祖父法真也是汉末的名仕,以清廉气节和高尚傲骨而著称。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记载: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5)

在建安初年的时候,由于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祸害关中地域,搞得天下饥荒,百姓逃难。法正和他的同乡孟达一起,趁着灾难尚且未威胁到,他们家族性命安危的时候。就举家迁移到了蜀中,这片暂时安宁之地,并投到了蜀地之主刘璋的麾下……

应该说,以法正的本事能耐,在蜀中想谋求一份工作,入仕为官,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然而,他却在很长时间里,都被人所排挤和诽谤,导致一直没有办法入仕。后来虽然也跨入了蜀中的政坛,但也仅仅是担任了“新都县令”、“军议校尉”等一类并不算高的职务,与他的才能远远不能相匹配……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记载: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6)

说到这里,我们未免会觉得奇怪了。为什么以法正的能力本事,却受不到刘璋的重用,反而是长时间被闲置,郁郁而不得志呢?难道说,蜀中人才真的多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就连法正这种才华出众的人,都只能泯然于众人,混迹于底层?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法正之所以不被重用,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刘璋自身的用人策略。以及他在继承父亲刘焉的“益州牧”官位以后,在蜀中所采取的“政治平衡”策略。

我们知道,刘璋的上位过程其实也并不顺利。他老爸刘焉当初以外来身份入蜀,使出各种铁血手段,强力压制益州本土豪强,并大力重用跟随自己入川的“东州派”人物,本身就埋下了非常可怕的矛盾隐患。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7)

而当刘焉去世以后,刘璋被西川本土派推上益州牧的宝座,本身也是一种政治上斡旋的结果。从此,新上位的刘璋不得不在“西川本土派”和“东州外来派”之间来回平衡,分而治之,外加相互钳制,才能够保得自己地位的稳定。

至于法正,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是在刘璋掌政以后,才来到蜀中的。差不多正是撞在刘璋搞“政治平衡”,安抚西川派的时候。他得不到重用,也是正常的。更不用说,法正本身的性格也并不好,颇有几分“持才傲气”的清高之风。就免不了被人所厌恶和排挤,甚至暗地里陷害了。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8)

尤其是同一时期,蜀中的张松、张肃、张任(都是益州本土派)等人,都在得到刘璋不断提拔和重用。而能力强出他们很多的法正,却只能在长期混迹于蜀汉政坛的底层。这对于心高气傲的他来说,肯定心里压抑且难受。也就免不了经常胸有怨气,需要张口泄愤了……

于是,法正在身边的人口中,又被安上了“缺德少仁,品行不好”的负面评价。虽然并没有否认他的才能,但基本上也将他当成了“有才无德”的典型……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些人后来也为他们曾经说过的话,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9)

我们接下来讨论一下,法正参与“迎刘备入蜀”事件,并为刘备拿下西川,而立下巨大功劳的故事。

通过之前的论述,我们大致了解了法正的性格和才能。也知道他并非是一个淡名薄利,且甘于平庸的人。他有能力,也有追求,更一直都盼望着,自己的才能能得以发挥,并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所以,在刘璋这样一位政治弱势,缺乏进取精神,只会玩平衡手段,巩固自身地位的暗弱君主麾下,他不会安分,也不可能做到安分。在他看来,只有跟随在一位雄才大略,且礼贤下士的君主身边,才能让自己的才能有用武之地,并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于是,法正和张松等人一起,共同谋划了请刘备“鸠占鹊巢”的大计。虽然史书上并未明确记载,到底谁是这件事情的主谋,但是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很可能法正才是真正的幕后主持者。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0)

因为我们知道,张松是益州本土派的人,他觉得自己才能未展,想要改换门庭,都是出于他自己的想法,而非是代表家族和派系的利益。而法正,本身是东州派的人,他们的整个派系,都对刘璋搞平衡钳制手段,并安抚西川派的做法,一直感到非常不满。

尤其是,即便刘璋对西川派已经很容忍,很宽厚,也依然摁不熄他们反叛的火苗。在西川豪族赵韪叛乱的时候,大量人马围攻成都,搞得刘璋都十分头疼,眼看就要被拉下州牧的位置……这时候,还是东州派的人浴血奋战,才打退了赵韪,保住了他益州之主的位子……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1)

所以说,东州派才是最希望刘备入蜀,取代刘璋的人。从后来发生的故事看,在刘备入蜀以后,得到重用的益州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东州派(如李严,吴懿,孟达等)。而根据史书记载,法正作为东州派的代表,也正是他第一个作为益州的使者,出使荆州,并与刘备谈合作之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张松献图”的段子,其实也是罗贯中虚构的。按照史料记载分析,张松只是担任刘璋的幕僚,在赤壁之战以前去向曹操求过和。在曹操对其不搭理之后,便径直返回了蜀中,并无路途经过荆州,为刘备所礼遇等故事。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2)

也就是说,所谓的“献图”,很可能是法正所为。他表面上是受刘璋之命,去与势力日渐强大的刘备联合盟约;事实上却是借机和刘备密谈,将东州派的心思告知刘备,并建议后者以此为机会,带兵入蜀,鸠占鹊巢并占领蜀地……

而且,法正交给刘备的东西,还远远不止一张地图那么简单。后来刘备在与刘璋翻脸之后,几乎是顺风顺水,很快就打到了成都附近。而且这一路上的城池关卡,基本上都没有太强烈的抵抗……

看得出,刘备在入蜀以后,不仅摸清了西川的地理路线,还想方设法收买了很多刘璋手下的人。由此可以推断,法正交到刘备手中的资料,除了蜀中详尽的地形、道路、关隘、要塞等信息外。还有各地的驻军守将名单,粮仓武库的具体位置,以及各郡县的战备情况等等……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3)

如此完美的资料,如此详尽细致的名单,看起来法正等人,在“迎刘备”这件事情上,真可谓是煞费苦心。正所谓卖主求荣,而且卖得真是十分卖力……

然而,根据史料的记载,法正一开始却并不想担任刘璋的使者,出使荆州。只是由于张松几次三番的强烈推荐他,才“不得已”而为之……这又说明什么呢?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记载: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

恐怕,这只能说明,法正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从个人意愿上来说,他比谁都更想给益州“换主”,让自己的能力,能在新主麾下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他也明白,这种卖主求荣的事情,毕竟会招来各种骂名。所以,他要想办法找个替罪羊出来,充当幕前傀儡,并代他受过,承担起这个“叛徒”的骂名……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4)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法正在第一次出访刘备,并表达了东州派“换主”的意思过后,就完全退居了幕后。相反,真正在幕前上上蹿下跳,并与刘备进行各种接触的人,是他的盟友张松……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记载: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宣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不得不说,法正这招“借物代形”之计,真的是非常高明。后人真的就是只记住了“张松献图”的故事,却没有多少人说,他法正也是吃里扒外,同样是二五仔的行径……(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的误导作用也不小)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5)

至于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我们就都不陌生了……刘备率军入蜀以后,名义上是来帮助刘璋攻打汉中,收拾张鲁,却到了前线按兵不动,反而是想办法收买了大量的蜀中人士,在蜀地广施恩德,树立声威。

在一系列的无赖行径(不断找刘璋要钱要粮,和张鲁秘密结盟不开战)以后,刘备又故意将张松这个“内线”泄密。令刘璋勃然大怒先动手,将双方开战的罪责都推给了后者,维系住自己的“仁义”名声不倒。

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在刘备与刘璋翻脸之后,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法正并未在刘备麾下,有过任何出谋划策的表现……可以肯定,这时候的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叛”的行径,基本上是处于“中立两不想帮”的状态。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6)

直到刘备打到了雒城(今德阳境内,离成都仅百里路程),逼近成都的时候,法正才再次出马,以个人的名义给刘璋写了一封信,劝他认清大势,尽快投降。

而且,法正还在信中告诉刘璋,自己虽然之前在他麾下受人排挤和诽谤,却并没有辜负他的恩德,也一直顾念着君臣之间的情分。而今既然左将军刘备大兵压境,益州朝不保夕,那还不如开城投降,保得身家性命,也可以使城中百姓免受战火之苦……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记载: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受性无术,盟好违损,惧左右不明本末,必并归咎,蒙耻没身,辱及执事,是以捐身于外,不敢反命。恐圣听秽恶其声,故中间不有笺敬,顾念宿遇,瞻望悢悢。然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至于终,实不藏情有所不尽,但愚暗策薄,精诚不感,以致于此耳。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虽捐放于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余忠……)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7)

明明是一封“劝降信”,但其中大部分内容,却都是法正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非但没有一个字提到自己的反叛行为,还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刘璋身上。让人感觉是刘璋昏庸无能,不会慧眼识才,才导致了最后的众叛亲离……

由此也看得出,法正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也是不惜笔墨……在这种时候,恰到好处地给刘璋送去这样一封文字优美,且对仗工整的书信,一方面起到了劝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成了他自己的“洗白书”……此等手段,也不可谓不高明。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8)

再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在刘备入主益州过后,法正的各种表现。

可以肯定的是,从刘备坐上蜀地之主宝座的第一天起,法正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用。因为他不仅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本身还具备极强的军政能力。之前由于刘璋的平衡政策和执政路线等原因,他郁郁不得志,而今在刘备麾下,他的各方面能耐本事,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刘备想要拉拢蜀中大族豪强,意图联姻,迎娶东州派代表任务吴懿的妹妹。但是又担心吴氏是寡妇,前夫是刘璋已故的哥哥刘瑁。要是这样强行结取亲戚关系,难免会令天下人颇有微词……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19)

这时候法正进谏说:“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意思是说,当年晋文公逃难到秦国的时候,就娶了亲侄子晋怀公的妻子怀嬴。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社稷,也为了盟友邦交,天下人非但不会以亲伦之礼来抨击晋文公,反而赞扬他为了国家大事而作出的牺牲。

至于刘备与刘瑁之间,还根本算不上是亲戚(即便有血缘关系,也远得不知道在哪里)。所以迎娶吴氏完全是名正言顺,丝毫不必担心别人会说些什么……

最终,刘备纳吴氏为夫人,由此也得到了蜀中大户们的充分支持,蜀中之主的地位得以稳固。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0)

接着,刘备想改变益州以往在刘璋治下,松散张弛且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现状。于是让法正与诸葛亮、伊籍、李严、刘巴等人一起,制定了一部全新的典律《蜀科》。由此奠定了之后蜀汉帝国“法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之后诸葛亮治蜀的法律依据。

再接下来,在对许靖这个人的处理上,法正也颇有建树。

许靖原本也是一代名士,却因为胆小怕死,曾在刘备围城时翻墙逃跑,结果被刘璋发现并抓回来,关进大牢,要以“叛逃罪”论处。好在后来刘备很快拿下成都,驱逐了刘璋,才令他保住一命……

对于这样一个胆小而背主之人,刘备自然是极度鄙视。然而法正却劝告他说,许靖虽然只是浪得虚名,但虚名也是名,不能忽视之。如果随便轻慢于他,会令天下人寒心,还不如封他一个有名无实的高官官位,让所有人都知道主公的惜才爱才之。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1)

结果,刘备接纳了法正的建议,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令许靖非常感激。后来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许靖也投桃报李,成为“汉中王劝进表”的11位代表人物之一,算是在刘备的称王之路上助了一把力……

看得出,法正不单在刘备入蜀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也为刘备坐稳并消化益州地盘,并成为真正的蜀地之王,而立下了相当的功劳。不仅如此,他还以高明的手段隐居幕后,避免了自己的名声受到损失,被后人冠以“卖主求荣”的骂名(可怜的张松)。

不得不说,法正真的是个极度聪明的人,而且他在政治治理上的能力水平,也是相当出类拔萃的。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2)

再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法正这一生中最广为人知的事迹——定军山之战助刘备大获全胜,并痛斩曹军主将夏侯渊。

在《三国演义》中,定军山之战的功劳,主要是记在黄忠身上。不但是作为作为军中主将,而且夏侯渊也是死在他的大刀之下……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定军山之战,却和小说中所描述的颇有些差异。这场战役从战略构想的提出,到战术的具体实施,以及战场兵力的调配,计谋实施等等,都是法正的功劳。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3)

在建安22年(公元217年),法正向刘备提出了挥军北上,攻打汉中的计划。他觉得曹操虽然拿下了张鲁,却并未继续向益州深入挺进,肯定是因为自己的后方出了什么问题。如今镇守汉中阳平关的夏侯渊、张郃等,虽然军事能力出色,但率领的只是偏师,实力并不算很强。

所以,现在正是拿下汉中的最好时机。不然,等到曹操那边缓过神来,随时都可以以汉中为跳板,大军南下杀向蜀中,到时候会搞得我们更加被动。

而我们只有拿下了汉中,据险要地形而守,才能保证益州蜀地的最基本安全。到时候是进可攻退可守,上可以讨伐国贼,直取中原;中可以出兵向西,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打持久的防御战……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4)

而刘备也听从了法正的建议,在蜀中政事尚未完全安顿的时候,就调集所有能调集的兵将,挥军北上。虽然一开始仗打得并不顺利,张飞马超陈式等人,连续被曹洪、曹休、徐晃等曹军名将击败,还损折了雷铜吴兰等蜀中将领。但是刘备还是一直持续增兵,在局部战场上逐渐占到了优势,也使得曹军阵线不断后退,一直被压缩到天险阳平关一代,据守不出……

这时候,曹军能征善战的优势,就表现得一览无遗。虽然兵力并不占优,却在主将夏侯渊的率领下依地形而战,死守阵线,令刘备军一时间无处下口。双方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毫无进展,慢慢形成了持久战的态势……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5)

毫无疑问,这样的态势对于刘备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因为这时候的他,已经出动了全部主力(除了守荆州的部队),而对手也不过是曹军的偏师。一旦曹操率主力增援过来,敌人实力大增,试问已经兵疲力竭,又未能拿下汉中要地的刘备,还能有半毛钱的胜算吗?

所以刘备必须要想办法,趁自己在汉中的实力还暂时占优的时候,全力拿下汉中阳平关。这样才能占到地形的优势,足以长期坚守,并且和曹操之后接踵而来的主力部队,具备一拼之力的资本。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6)

此时,法正就充分展现了他“善奇谋”的本事。在他的谋划下,刘备派兵绕过阳平关,占领了定军山。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将曹军的后勤补给线,还将敌人的防守部署大大打乱。迫使夏侯渊等人,不得不反守为攻,失去了地形之利。

接着,又是在法正的建议下,刘备军玩了一出经典的“围点打援”:先发动夜袭,攻打张郃营寨,引夏侯渊率兵来救;然后又在夏侯渊行军的路线上,布置好鹿角等障碍物,将其困住,并由黄忠担任先锋,居高临下突袭绞杀,杀得夏侯渊猝不及防……

被包围的曹军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虽然依旧勇猛作战,但无奈已经失了天时地利,又在兵力战力上占了劣势。最后力不敌众,全军覆没,大名鼎鼎的夏侯渊也死在这一战中,使得曹军失去了主将,士气大损……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7)

尽管新上任的主帅张郃,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其军事指挥能力和统御能力不在话下,却也抵挡不住势头正猛,越战越勇的刘备军。节节退败、步步失守,一直退到了广石一代,才勉强止住了颓势……

就此,汉中最重要的关隘——阳平关天险,落在了刘备手上,成为了刘备之后自封为“汉中王”的基础。也成为之后蜀汉立国数十年时间里,边陲最为关键的要塞屏障,其意义不言而喻……

而法正在汉中这一战中,可谓是居功至伟。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上,都起到了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要是没有他,就很难有刘备集团拿下汉中的胜利,和之后蜀汉立国的基础。说他是蜀汉帝国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都毫不为过……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8)

据史料记载,在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过后,法正也担任了尚书令、护军将军等关键要职。就职位的高低来说,除了官拜“安汉将军”的糜竺以外,在刘备麾下,已经几乎没有人比他的职位更高。

而众所周知,糜竺并不擅长谋略。他这个安汉将军的职务,更多代表的是在刘备之前的创业期中,他在后勤和经济上的各种大力支持,基本上是有衔无权的性质。也就是说,法正俨然已经是刘备帐下的第一人,其受重用程度甚至超过诸葛亮。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29)

然而,就在定军山之战过后,仅仅第二年,法正就因病而去世于成都。这时的他,才年仅45岁,正是年富力壮,大展宏图的年岁。却不想,天妒英才的诅咒,有时候就是这么应验。就在他刚刚在战场上大发神威,为刘备立下大功,并为蜀汉打下立国之根的时候,就这样匆匆地被老天爷收去了寿命……

据史料记载,在法正去世以后,刘备悲伤到了极致,一连哭泣数日都停不下来,旁人劝都劝不住……之后,刘备追谥法正为翼侯,他也成为刘备称帝过后,所唯一追谥封侯的人。不仅如此,刘备还将法正的儿子法邈,也封官拜爵,以表达对法正的追思之意……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0)

就此,我们也算是理清了,法正这个人物的生平经历,以及他辅佐刘备入蜀,并成功占领益州,攻下汉中的故事。应该说,他确实是个军政能力相当出众,而且智谋过人的人。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智慧谋略最为出色的人之一。

作为当世史官的陈寿,将法正比作曹魏阵营的程昱和郭嘉;

(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作为后世史学家的萧常(宋朝人),赞叹法正为“一时谋臣,无出其右”;

(《萧氏续后汉书》记载:统、正见理之明,料事之审,一时谋臣,无出其右。昭烈肇基王业,讫承大统,实二人之力。使天假之年,与诸葛亮同心辅政,混一之功,日月可冀。不幸蚤世,惜哉!)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1)

作为对手的曹操,也惊叹自己刘备麾下竟有法正这等人才,而自己却无缘得之;

(《华阳国志》记载: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作为同僚的诸葛亮,也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之清奇,而感到惊奇和赞叹不已……

甚至在刘备兴兵伐吴,夷陵之战大败而归的时候,诸葛亮还曾发出过感叹,如果法正孝直还在世,那就一定能劝住刘备,谨慎出兵……即便是出兵了,有法正在一旁参谋划策,助刘备调兵遣将,也不会如此轻易被陆逊所败……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记载: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2)

再接下来,我们再来解读一下,法正身上的负面评价,如“卖主求荣”,“鸡肠鼠肚”,“睚眦必报”等关键词……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法正在迎刘备入蜀一事上,很可能才是真正的主谋。而张松虽然充当了与刘备之间的“联络员”,但也仅仅就只是这样一个小角色而已。只不过,法正相当聪明地隐藏和保护了自己,只在幕后悄然使力,所以最终人们都将“背叛”的矛头,指到了幕前的张松身上……

然而,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法正和张松二人的身份差别,以及背叛刘璋的动机。我们就会发现,后人只唾骂张松叛徒,而不谴责法正卖主,其实也并非是不合理……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3)

事实上,法正和刘璋之间,并无太多君臣之谊可言。他们都是益州蜀地的外来客,只是刘璋来得更早,并继承了父亲刘焉的爵位,才成了益州名义上的主人。而且他能力也十分堪忧,连益州本土派的人都压不住,对外就一个区区张鲁都能搞得他很头疼……

而法正呢?他也是以外来人的身份进入益州,从时间上来说,他入蜀的时间更晚。而且他和他所在的东州派,与刘璋之间,也是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关系。

当初刘焉去世的时候,东州派的人原本是支持刘璋的哥哥刘瑁上位(刘瑁的老婆是东州派吴懿的妹妹)。而到头来被西川派拥立的刘璋,继承了益州牧的爵位,东州派也因此而被刘璋所搞的“政治平衡”政策所打压……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4)

所以,法正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自己所处派系的立场上,而作出的选择。他的行为说不上是“背叛”,因为他本身也算不上是刘璋的人。并不能因为蜀中名义上是刘璋的地盘,而且法正名义上是益州的官员,就直接将“叛徒”这顶帽子,扣在他头上。

至于张松,性质却完全不同。他不仅是蜀郡人,属于西川派阵营,而且全家人都蒙受了刘璋的提携和重用之恩(张肃,张任等)。结果,张松却为了自己的仕途,干出这种吃里扒外的事情,卖主求荣四个字的评价放在他身上,是毫不为过的……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5)

更何况,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中,一方面提倡“忠孝”。另一方面,也同样有着“天下有德者居之”,和“贤臣择主而事”之类的说法,教育人们不要“愚忠”。所以说,在很多历史的场景下,我们都很难用“忠与不忠”,“背叛与非背叛”这样的标准去衡量。

至于法正“小人得志”,“睚眦必报”的说法,史料上确实记载,法正在刘备入主益州过后,仗着自己身居高位,实权在握,确实干了好些独断专行的事情。

对于之前那些于他有恩的人,他都尽力照顾和提拔干些;至于我们前面提到过,那些与他有过矛盾,对他有过负面评价的人,他都毫不手软加以报复,甚至因此而处死了几个人……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6)

然而,法正这是“小人所为”吗?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小人”二字的定义。在百科辞典上,小人指的应该是那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隔岸观火、落井下石、笑里藏刀、包藏祸心的人。而法正的所作所为,恰恰说明了他的恩怨分明,是非清晰等,并非是小人的行径。

不过,睚眦必报这几个字的评价,法正就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了……这虽然是他的性格使然,但也不能因此而排除,他内心的一些阴暗面和问题。由此也看得出,法正这个人的心胸不够开阔,鸡肠鼠肚容易记仇,在人品和人格魅力上,还是差了一些……

至少在这方面,法正就比不上深谙为人之道,擅长圆滑处事的诸葛亮;也比不上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的蒋琬等人……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7)

只不过,金无足赤、玉无完玉,这世上又哪有真正完美无缺的人呢?就算是在人品和人格上有所缺陷,但与法正的能力无关。他依然算得上是三国时代,名列前茅的人物,而且他在刘备麾下,为蜀汉集团所作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写到最后,我们再粗浅讨论一下,法正的去世,对于蜀国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法正的英年早逝,使得刚刚建立起来的蜀汉帝国,损失了一位天纵之才。可谓是继襄樊之战丢掉荆州,折损大将关羽之后,又遭受了一次非常沉重的打击。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益州大地的天空,刚刚将刘备蜀汉集团推上巅峰,就迅速地陨落在黑暗之中……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8)

甚至有人想象过,如果法正不死,有他这样一位智谋过人,军政能力出色的人,和诸葛亮一起辅佐于刘备身边。那么之后的历史进程,是否会发生改变?到头来三分归晋的结果,是否也会被推翻改写?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毕竟刘备的蜀汉帝国,人口和实力都和曹魏相差得太远(比孙权的东吴都差不少)。仅仅一两个像法正这样的能人,又如何能弥补根本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39)

更何况,在法正去世之前,刘备就已经丢了荆州,国运开始由盛转衰。不但地盘实力兵力都大打折扣,还赔上了大将关羽。仅以益州蜀中这偏安之地,就算是有法正这位超级谋士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能做到扭转乾坤,逆袭为胜?

所以说,指望一两个牛逼的人物,来改变历史的进程大势,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40)

PS:客观来说,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人,是刘备麾下综合能力最强,也是最器重和倚赖的三个人。诸葛亮长于内政治理,庞统强于军事指挥,法正善于出谋划策……如果,仅仅是如果,这三个人都能长寿到,司马懿那个寿命的话,说不定还真能改变些什么……

然而,庞统和法正两人,都是在三四十岁的年龄,就英年早逝。只剩下诸葛亮一人苦撑蜀汉大局,也仅仅只活到54岁……

刘备为什么重视法正(刘备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过诸葛亮)(41)

或许,这也就是蜀汉“国运”的一部分吧。有些东西既然是天注定了,那就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