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包括东周时期对于平时不太关注历史的人们来说,并不是很了解东周时期,但是相信绝大数人都听说过周幽王“烽火台戏诸侯”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周朝春秋时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周朝春秋时期(春秋战国周朝的覆灭时期)

周朝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包括东周时期。对于平时不太关注历史的人们来说,并不是很了解东周时期,但是相信绝大数人都听说过周幽王“烽火台戏诸侯”的故事。

烽火台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一故事,讲述的是周幽王时期褒姒入宫为妃,深得幽王宠爱,但褒姒从入宫以来从未露出过笑容,幽王为博其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来戏弄各路诸侯,终博得褒姒一下。不久后,申后(周幽王的前一任王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打镐(hà)京,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然而这次并没有诸侯前来。虽然这一故事值得怀疑其真实性,但是从侧面也说明了当时周幽王在治理国家方面可能比较荒诞。

周幽王与褒姒

周幽王被杀后,宜臼(jiù)继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在各种威胁之下被迫迁都至洛邑,开启了东周的历史,这也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平王迁都

以“三家分晋”为节点,东周被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东周的前半年期,诸侯争霸,持续时间长达两百多年,被称为“春秋时代”,春秋五霸出现;

春秋五霸

东周的后半期,战国七雄格局形成,被称为“战国时代”。

战国七雄

在这个时期,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一系列我们熟知的名人,如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庄子、孟子等;艺术方面,蓬勃发展、有声有色,各种文化在相互兼并战争中象兵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文字也分为了五大系统,但彼此文书来往没有问题;农业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井田制的瓦解、生产工具产生变化。医学、文学、教育、书法、建筑、经济、工商业、手工业等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火不断,但是它给我们中华文化带来了宝贵的财富,让中华文化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正是由于这种状态,中华历史上才会有今天我们所知的“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等,也可能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历过这一时期,我们才相较于其他国家对“文化的求同存异”有着深切的感受,我们内心深知文化的丰富多彩对于人类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