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这种第一人称的小说,我心中就警铃大作,充满警惕。想想在《长日将尽》、《罗杰疑案》里被第一人称狠狠欺骗。就觉得第一人称太强的主观性、局限性,放弃了上帝视角,完全是出于“我”的视角、“我”的心理活动。特别得不可靠。

果不其然,第一人称小说就是需要读者不要相信“我”,要学会否定“我”。

表面上,这个“我”是一个为了给妻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牺牲自己,努力工作,富有责任感的好丈夫。这个妻子没来由地表明:“我不再爱你,因为我鄙视你。”显得特别莫名其妙,甚至有点无理取闹。

可是,忽视“我”美化自己的千言万语。读者会渐渐发现,妻子对他的鄙视完全是正确的。丈夫说自己放弃自己喜欢的戏剧创作投身于“低下”的电影剧本创作完全是因为妻子的“物质”,妻子追求的就是房子、物质享受......可事实上,妻子明确地说过:不在乎房子,丈夫有选择自己工作的自由。一边不放弃电影剧本工作,一边清高地说这是为了妻子的自我牺牲,又当又立的一直是“我”本人。

而且,为了这份工作,“我”从来不敢违抗上司,唯上司是从。甚至给妻子和上司独处创造机会。虽然书里几次三番为自己开脱,说自己从来没有“献妻”的打算,一切都是妻子的误解。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上司对妻子垂涎已久,几乎是要把“我要跟你老婆单独待会儿”摆在明面上。在丈夫明明看到了妻子厌恶、求救的眼神,甚至后来妻子直接语言拒绝单独上上司的车之后,“我”还在装傻充愣。

从深层次分析,其实“我”对妻子并不爱,甚至也有鄙视。“我”对妻子的欣赏主要是外貌、肉体方面,但是对妻子的内心世界毫不关心。几次提到说妻子出身贫寒,结婚前是个打字员,文化水平低什么的。跟妻子沟通的时候,妻子也许是受限于表达能力,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说得更加明白。其实,她已经陷入了一种“即便我说了,你不明白也不想明白”的深深的疲惫感。所以也就渐渐放弃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只是一个不想承认自己没有才华,把放弃理想的责任推脱给妻子(就像自古男人不行就说“红颜祸水”),自命清高其实给领导做舔狗的小人而已。用他妻子的话就是:“不像个男人!”

还有两个场景很有意思:一个是“我”跟助理暧昧接吻的时候被妻子看到。“我”把这件事说成是被助理勾引,助理是个轻浮、浅薄的女人,自己看不上。自己内心是忠贞的。只是一件小事,妻子不应当怀疑自己的爱。

一个是妻子跟上司接吻被“我”看到。“我”退缩了,给自己千万个不能上前给情敌一巴掌的理由。妻子也看到了“我”,看透了“我”的虚伪懦弱,所以也懒得去解释,甚至情感的天平还朝上司倾斜了。两个吻一对比,丈夫的本性昭然若揭。

最后的最后,妻子突然死去了。因此,“她为何鄙视我?”恐怕要成为困扰丈夫下半辈子的问题。

他真的不明白吗?

他只是不想明白并很会给自己开脱罪责罢了。

鄙视意大利作家(意大利的鲁迅写鄙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