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耳(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李耳》、《五千言》、《李耳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四条铁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看似是在骂人)(1)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是出自道德经的第五章(治国),也是在中外引起争议最大的一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四条铁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看似是在骂人)(2)

译文:天地没有仁爱,把万物像刍狗一样对待,全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没有仁爱,把百姓像刍狗一样对待,全靠百姓自己成长。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吗?空虚而不枯竭,鼓动起来风吹不息。政令繁多而屡次失败,还不如坚守空虚无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该怎样理解这句惊世骇俗的话呢?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看似是在骂人,其实这句话里面有大智慧。因为容易让人简单理解为天地不仁不义,把世间万物看作小狗。但其实这句话并没有我们表面理解的这么不通情理。

道德经四条铁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看似是在骂人)(3)

大部分人都认为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哺育了众生。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本就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是很自然的事情,生如此,死亦如此。天地既不以生出万物为好事,也不以万物之死为坏事。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天地本来就没有给自己立下一个仁爱万物的“人设”,仁义的名号也不是天地自己想要拥有的,而是人类自认为的。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正的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

道德经四条铁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看似是在骂人)(4)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不仁”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不仁不义的意思,而是无所谓的仁义,也可以说一视同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刍狗”是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并不是小狗的意思。这句话也不是说把万物当成小狗一样,而是天下万物和草狗一样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