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萍踪侠影录》。

小说令我着迷的地方,是那初次接触的神奇的武侠世界,和张丹枫、云蕾凄美的爱情,还有那些精致的、美得入骨的的诗词。至今,《萍踪侠影录》仍然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前后看了三次。

多年过去,我还记得云蕾初见张丹枫的时候如何被这位倜傥疏狂的少年公子戏弄,结尾的时候,饱受家国情恨之痛的张丹枫伤心地独游江南,却意外地被云蕾觅到。梁羽生写道:

古城如画,景色还似当年,云蕾的影子,已像当年的浅笑轻颦,不住的在眼前摇晃,张丹枫禁不住低低的叹了一声:“小兄弟,一切都太迟了!”忽听得一声娇笑,张丹枫的耳边就似听得云蕾说道:谁说太迟?你怎么不等我呵?”张丹枫回头一望,只见一匹枣红马上,骑的正是云蕾,浅笑盈盈,还是当年模样。

读到这里,总是禁不住眼眶湿润。

小说末尾,梁羽生写了一首《清平乐》:

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赶上江南春未杳,春色花容相照。昨宵苦雨连绵,今朝丽日晴天。愁绪都随柳絮,随风化作轻烟。

有人说,大团圆结局的小说,总是略少余味。残缺的才是美的。可是,我宁愿他们大团圆结局,毕竟,他们伤得还不够多吗?

梁羽生萍踪侠影49集 梁羽生的理想模型(1)

《萍踪侠影录》

梁羽生深厚的诗词功底,在他的小说中,时时显露出来。对诗词兴趣浓厚的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无论描景写情,总是容易感受到那种诗词的清雅之气。

《萍踪侠影录》第一句:

清角吹寒,雁门关外,逆风怒卷黄昏。

白话文的小说,直接写出诗词的意境。“清角吹寒”来自姜夔《扬州慢》。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苍茫关塞景象,为其后云靖之死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写澹台镜明对张丹枫的情意:

露冷风寒,花枝颤动,澹台镜明悄然独立,独自凝思。

写太湖夜景:

只见疏影横斜,淡香如酒,月光入户,涛声迭林。

写张丹枫的形象:

月色澄明,荷塘泛影,只见张丹枫白衣如雪,倚槛沉吟,远远望去,就如人在田田荷叶之中,朵朵莲花,翠盖红裳。

在张丹枫口中吟出的诗词,几乎随处可见。

这时张丹枫已是一叶轻舟,逍遥在太湖之上。他右手划桨,左手拿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锁匙,放目湖山,高声吟道:“太湖三万六千顷,难洗英雄今古愁!”吟声掠过湖面,把芦苇中的沙鸥惊得卜卜飞起。

写张丹枫思念故国:

金锁重门荒苑静,倚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张丹枫与云蕾相聚,放舟中流: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这些诗词,有些是梁羽生自行创作,有些是引用前人成句,他理想中的张丹枫,首先是一个会吟诗弄词的才子。

梁羽生萍踪侠影49集 梁羽生的理想模型(2)

梁羽生

梁羽生本人,就是一个诗词的好手。他幼习诗词,功底扎实。1944年,为避日寇之祸,著名学者饶宗颐、历史学家简又文、广西大学教授赵文炳等来蒙山暂居梁羽生家,诗酒唱和,讲学著述,18岁的梁羽生每天亲聆众位学者讲授文学历史知识,又拜简又文为师,诗词功底本已不错的梁羽生迅速成长,其时诗词之名已著于乡县。

1943年,有感于湘战失利,梁羽生作《水龙吟》:

洞庭湖畔斜阳,而今空照销魂土。潸然北望,三湘风月,乱云寒树。屈子犹狂,贾谊何在,揾新亭泪。怅残山剩水,乱蝉高柳,凄咽断、潇洒浦。又是甲申五度,听声声、病猿啼苦。满地胡尘,谁为可法,横江击鼓。觅遍桃源,唯有蒙城,烽烟犹阻。问甚日东风,解冻吹寒,催他冬暮。

这首词格调苍凉,感慨深远,寄托了对家国兴亡的忧虑和击退日寇的殷切期盼,深得恩师简又文和赵文炳的赞赏。

幼承儒教的梁羽生,少年时代便已经心系家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以侠胜武”是他武侠小说的基本观点,他笔下的侠义之士,首先具有为国为民的侠心忠骨。张丹枫就是一个典型人物。

集合梁羽生所有理想于一身的张丹枫到底有多完美?

他是一代枭雄张士诚的后人,翩翩公子,文采风流,性情疏狂不羁,丰姿神秀,亦狂亦侠,能歌能哭。

云蕾初遇张丹枫,只见“书生服饰华贵,似乎是富家公子,他独自饮酒,一杯又复一杯,身子摇摇晃晃,颇似有了酒意,忽而高声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摇头摆脑,醉态可掬,咕嘟嘟又尽一杯。

古来名士皆爱酒,张丹枫身上集合了魏晋名士狂放不羁的性情和盛唐的风流豪迈之气。

他剑法精妙,武功出神入化,摘叶飞花伤人立死。连他的坐骑都是塞外名种,快如闪电,神骏非凡。

他与毕道凡斗棋比剑,从容磊落气概不凡,毕道凡被其折服,不顾旁人理会,以最隆重的方式亲自护送他离开。

门外白马欢跃嘶鸣,张丹枫手抚剑柄,俯腰一躬,道声:“多谢老伯。”飞身上马,朗声吟道:“中州风雨我归来,但愿江山出霸才,倘得涛平波静日,与君同上集贤台。”眼光一与云蕾相接,立刻纵马奔驰,诗声摇曳之中,白马已闪电般奔出数里之外。

他单人匹马从塞外深入中原,云家后人、明朝官府、绿林大盗都要杀他,他却凭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和精妙武功,一路化险为夷,不断完成自己的的使命。

他能喝酒,能下棋,能赌博,一个豪门公子却如江湖豪士般洒脱。苏州快活林,他掷骰呼卢,赢回先祖产业,将恶霸与农民的田契一把火烧掉,将恶霸的钱财尽数散给农民。

然而,劫富济贫乃侠之小者,张丹枫的目的,是从夺回的快活林中寻找宝藏,赠与于谦,作抵抗蒙古入侵之用。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在家国民族层面,梁羽生与金庸的武侠观念是相同的。这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共有的气骨。

张丹枫的先祖是朱明朝廷的死对头,祖上给予他的家族使命是颠覆明朝,光复大周。但是,他为免江山再遭战乱,以大局为重,毅然违背先祖遗志,暗助明室抵抗蒙古。

放下私怨,宁舍江山,心怀苍生,这是何等胸襟!

张丹枫深夜与于谦商讨国事,云蕾在外偷听,深为感动。

云蕾在外面听得张丹枫与于谦侃侃而谈,剖析敌情,策划国事,一片报国丹心,揭然如见。不觉又是惊奇又是欢喜。惊奇者是张丹枫的行事,人所莫测;欢喜者是自己果然不曾看错了人,张丹枫果然是个一腔热血的奇男子。顿时忽觉得两家的积怨,“祸延后代”,实等于鸡虫之争,甚是无谓。

国难当前,家族之仇、儿女之情都暂且放在一边。

梁羽生萍踪侠影49集 梁羽生的理想模型(3)

2003年版《萍踪侠影录》

然而,张丹枫和云蕾的儿女之情,在家族世仇的重压之下,却让他们伤心欲绝。

虽然,他们的相识相爱曾经是多么地富于戏剧性、多么地浪漫难忘!

那一年,少女云蕾离开师傅赴中原寻找哥哥。

那一年,少年张丹枫离开大漠到江南寻找宝藏。

那个初见的小酒馆里,张丹枫一眼就识穿女扮男装的云蕾,却佯装不知。

于是有了后来刻骨铭心的“小兄弟”。

云蕾戏弄了歹徒,张丹枫却戏弄了云蕾。当然他的戏弄没有恶意,也许当时,只是觉好玩而已。

与绿林大盗一场恶战之后,云蕾对这个白马书生情心初萌。

一对明如秋月的眼睛,注在云蕾身上,云蕾面上一红,只觉这书生别有一种丰仪,令人心折。

我是相信一见钟情的。因为性情气质相近的人,天生就互相吸引,与相处时间长短无关。有白头如新,有倾盖如故。

两人江湖同行,遭遇黑白摩诃,无意间发现双剑合璧,竟威力暴增。也许上天也在缀合他们一对璧人。我想到《神雕侠侣》的杨过和小龙女,她们同样双剑合璧,同样情路曲折。杨过与小龙女的悲剧来自门派之别、世俗偏见、情仇误会,而张丹枫和云蕾的悲剧来自家庭的血海深仇!

云蕾终于得知张丹枫身份,痛苦之下对所爱之人痛下杀手!因为,爷爷惨死的血仇从小便刻在她的骨子里!

张丹枫避了两剑,也知道了云蕾身份,说:“好,小兄弟,你刺吧!我不求你饶恕!”

剑刺在张丹枫身上,也许,张丹枫身上的痛,远不及云蕾心里的痛!

门外马嘶,渐远渐寂,张丹枫不见了,但愿张丹枫从此永远不见了,但愿人世间从来没有过这么一个张丹枫!多么古怪的念头,有血有肉的张丹枫,在密室中和自己作伴三日的张丹枫,怎会从来没有呢?是的,张丹枫走远了,张丹枫不见了,可是他真的不见了么?不,不!你看啊,他又来了,来了,来了!他的影子轻轻地,慢慢地,潜入了云蕾的心头,这一瞬间,羊皮血书的阴影也给他的影子遮没了!云蕾一片迷茫,是恨?是爱?是喜?是哀?都已无从分辨,恩仇交织,爱恨难明,剪不断,理还乱。霎那之间,一切思潮突然退灭,云蕾脑中空荡荡的,似乎什么也不曾想,什么也不存在,迷茫中忽又似见张丹枫冉冉而来,在她耳边低语:“小兄弟,小兄弟……”呀!那像爷爷一样严厉,又像妈妈一样慈爱的眼光!世界上有什么人用这样温柔的声音叫唤过自己?有什么人用这样的眼光注视过自己?除了这个自己但愿他永不存在的张丹枫!

人世间最痛苦的爱情,也不过逼自己亲手刺杀最爱的人吧?我相信梁羽生写下这两段文字的时候,是会流泪的。

如果张丹枫抛下家国之志,云蕾忘掉家庭血仇,双双消失于江湖,做一对神仙眷侣,岂不是最美满的事?可惜,人活于世上,身不由己,焉能事事如愿?

痛苦中的张丹枫,仍然要完成挽救大明的使命,他要克制痛苦的心情,继续踏上腥风血雨的江湖险途。

但是,那个曾经一起经历风雨的“小兄弟”,早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海中。曾经沧海难为水,世间再多美好的女子,都夺不去“小兄弟”在他心中的地位。

那个笑语盈盈、吹气如兰却内心酸苦的澹台镜明,那个青梅竹马、为情而死的大帅之女脱不花,都对张丹枫芳心暗许,可是,张丹枫心里,只有他魂牵梦绕的“小兄弟”。

纯真而专一的爱情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稀罕,稀罕得像个笑话一样。张丹枫这样完美的男子,如果活在今天,每天都可以更换不同的女朋友。

梁羽生并非张丹枫这样的高富帅,他32岁之前的十年间没有谈过恋爱。妻子林萃如,是别人介绍的。林萃如是公务员,梁羽生的工资只有她的一半,他一度觉得自己配不上林萃如。向林萃如求婚的时候,他说:“我很穷,但我会努力写稿来养活你。”

婚后,为照顾梁羽生,林萃如辞掉工作。梁羽生说:“我挣钱不多,不够给你买漂亮的衣服。”林萃如说:“你就是我最好的衣饰。”

林萃如陪伴梁羽生度过了一生,直到梁羽生去世。

这段感情温柔而绵长,他们是彼此的唯一。就像张丹枫和云蕾一样。

梁羽生萍踪侠影49集 梁羽生的理想模型(4)

2003年版《萍踪侠影录》

梁羽生把他的政治理想、人格理想和爱情理想都偏心地赋予张丹枫一人,从而成就了他的武侠世界中最完美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完美得让人诟病“脸谱化”,但是,人不是应该有着对理想的追求吗?

江南春尽,梅子黄时,榴花初放,张丹枫和云蕾策马并肩而行。澹言镜明说:“丹枫,快活林已布置一新,园林更美,你还不进城么?”张丹枫如在梦中初醒,低声说道:“小兄弟,你也进城么?”云蕾盈盈一笑,种种恩仇,般般情爱,都尽溶在这一笑之中。

下面这阕《浣溪沙》本是小说开篇之作,但感慨更深,余味更多,实胜于原篇末那阕《清平乐》。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