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长安大学信息处曹处长?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长安大学信息处曹处长(长安大学查方勇)

长安大学信息处曹处长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自觉肩负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

长安大学 查方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学生朋友们、各位学工同仁们,大家好!

十九大闭幕后,我国接待的第一起也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一起国事访问,那就是特朗普就任以来的首次访华。2017年11月8日,这场举世瞩目的“习特会”从我国故宫这个历史文化遗产中心开启,特朗普夫妇在气势恢宏的紫禁城中,品香茗、赏文物、听京剧,感受中国历史的悠久灿烂,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叙时,特朗普更是使用平板电脑向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些,我想你们和我一样:骄傲与自豪!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又一次强势展示。

那么,下面,我就和大家来聊聊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文化自信的哪些事。

迈入新时代 树立文化自觉 ——何以要文化自信?

(何以要文化自信呢?迈入新时代,要树立文化自觉)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十九大报告高频词来看,“文化”紧跟“发展”“人民”“建设”之后,出现了79次之多,而“文化自信”也出现了6次。

告诫我们:“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古代史上,张骞通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郑和七下西洋,开通了伟大的丝绸之路,让中国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它起始于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背后更是文化沟通;近代史上,西方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大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猛兽般的涌入,中国本土文化开始冷落、失落,甚至衰落,国人渐渐言必称希腊、言必称美国。而我国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告诫国人和世界:“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国家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所以,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

现在我们要重燃文化自信,构建“一带一路”、创设“亚投行”, 让世界重燃“中国风”,让中国重回到世界舞台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让国民重新拾起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重新拾起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起航新征程 打好文化底色——文化自信源于何?

(文化自信源于何呢?起航新征程,要打好文化底色)

这里,我想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阳光女孩的故事。

命运对她很不公,出生仅一月被遗弃火车站;她又很幸运,被一对年迈夫妇捡回了家。她坚守梦想,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985高校研究生华丽转身;她感恩孝老,大学6年来没有没花家里一分钱,发起“毅达教育”项目,打工筹钱带圆重病养母游北京梦,带着78岁养母一起上研究生。孝字当先,用阳光冲散阴霾,她就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孙玉晴。

这几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节目,《记住乡愁》《指尖上的传承》《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每播必火”,燃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与守护。2017年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特别火,对吧?到底火到什么程度?数据显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一轮播出收视人群就将近12亿,在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达到9000多万次,收官之战收视率比排名第二的高出了30%以上。节目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女生武亦姝凭借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夺得冠军,惊艳四方。

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已有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等文化品牌活动遍及全球。“中国年”甚至被菲律宾参议院批准为特别工作假日。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被称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的中国智慧,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第二个故事,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首先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来到嘉兴瞻仰南湖红船。昭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李大钊三次上绞刑架,始终坚持革命信念不改变。赵一曼留下了“我的主义、我的信念,绝不更改”的生命绝唱。

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我们新时代的革命精神。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所有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为了真正感知和亲身触摸,我和学生们历时两年对秦巴山区脱贫攻坚战进行跟踪调研,在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深入了解后,学生们感悟到:“身为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身为年青一代,我们信心满满。”调研报告也在2017年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上获得佳绩。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制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第三个故事,2017年暑期上映的《战狼2》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奇迹,上映16天突破40亿人民币。火的背后是什么?当全球大银幕上出现了有血有肉、为世界和平守候的中国英雄时,我们找回了一种自信;当“冷锋”在非洲自豪地喊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成为走向安全的通行证,我们感受到一种自信;当用光影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中国故事开始走向世界时,我们坚定了一种自信。荧屏上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民族自豪感在发酵、在沸腾。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还“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故事。

承载新使命 讲好中国故事——以何促文化自信?

(以何促文化自信呢?承载新使命,要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学生朋友们,我们要警惕许多“别有用心”。

2017年五月,有位中国女留学生杨小姐,在美国一所大学做毕业典礼演讲,红了。但却是以最糟糕的方式。就因为那句 “出国就是为了新鲜的空气”“美国空气多么香甜”。然而人肉搜索显示,她来自中国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于是,她被惨骂。据网上报道,还是这所大学,曾经邀请达赖演讲。而去年五月,来自湖南农村的首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留学生何江,那句“我想帮助我的家乡”“ 我想改变世界”,才应是青年人的追求,中国人的志向!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形成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了58.48%。因为,他们“怕再不回来就晚了;因为,他们“不想当祖国发展的看客”;因为,有一种力量,那就是《走,回中国!》

做新时代有为青年,就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就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就要避免数典忘祖、崇洋媚外,就要敢于同丑化、污蔑中国文化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2017年,距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33年。今天,18岁到27岁的90后的你们有1.74亿人,28岁到37岁的80后的我们有2.28亿人,加起来4亿人的青年群体将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亲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年同学们,生逢盛世,我们不要“躺尸到死亡”,不要“颓废到忧伤”,不要寄托于“小确幸”;也不仅只是报答父母、养家糊口;还要有诗和远方,更应该以实际行动回应新时代的期盼。立身要以立学为先,而立学要以读书为本。“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直以来,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将《共产党宣言》看了不下100遍,随口就能列举11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他告诫大家,“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如果说自信是决胜的前奏,那奋斗就是自信的回响。

未来,已来,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谢谢大家!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