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冬天,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连续赶了十个小时的车,要前往《四渡赤水》的剧组,当时摄制组在赤水河畔。这部电影是中国影坛首次以毛泽东为主角的电影,古月在这部戏里是十分重要的。可不料,开车技术极好的司机,因为疲劳驾驶,在江西省一段地界猛地将车子驶向了稻田,让车子打了两个滚。司机血流满面,古月却毫发无伤。导演蔡继谓紧张地赶到了现场,只见古月左手拿着烟习惯性地抽着,迎着车队走来。他向导演汇报了情况,并让人给司机包扎,还有处理翻滚到稻田里的汽车,并称自己这次的化险为夷都是练出来的,众人都被他逗乐了。

他就是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原名胡诗学,当年因为发表美术作品把胡字拆开来做了笔名,从此就成了他的艺名了。

你一定想问他为什么一个学画画的会专门来演毛泽东。别急,待小编将他与毛泽东的缘分娓娓道来。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1)

古月的毛泽东之缘

古月是个烈士遗孤,1949年解放军南下的时候在桂林孤儿院救了他,从此以后部队成了他的家。但是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生日了,他绞尽脑汁去想,依稀记得自己是9月,为了好记,在填登记表的时候把自己的生日填成了9月9日,这随便瞎编的时间没想到会与毛泽东逝世的时间相吻合。毛泽东逝世于1976年9月9日,而更让古月惊讶的是,他与毛泽东的长相越来越相似,除了少了颗痣,五官是无法挑剔的。

在后面惊喜更多,他居然赢得了饰演毛泽东的机会,成功进入了八一电影厂,成为了剧团的特型演员组的演员。那时候他已经39岁了,而且他之前从没有演过戏,加之他那时候已经是机关人员,晋升到了科长,军区也将他定为第三梯队的候选人,可谓是前途无量。如果这个时候放弃自己的前途去从零开始,会不会事业上会受挫呢?当时他考虑的很多,他也曾向妻子表示,再怎么像毛泽东都不会去演戏的。

早在古月的一次出差途中,就有乘客说他像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里面的毛泽东,妻子工作的国防话剧团也正好在寻觅着一位既像毛泽东,又会演毛泽东的人。这时候,她的妻子桂萍就开始了她的劝说策略了。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2)

1、 利益权衡法

桂萍在劝说丈夫前首先肯定了丈夫现在的工作,说他是块当领导的料,然后甩出一门比当领导更深远的学问——演戏,“可当演员毕竟是不同的学问啊!”这句话一说出,桂萍就紧接着透露这个职业比当领导更有前途的地方了。

她说当演员是不同寻常的,当官只是单纯布置好手头的工作,可是演一个领袖除了要学领袖的言行举止,还要学习领袖的思想,两者结合起来,哪儿是单纯当官的人能做得到的?演领袖的演员会比当官的更有内涵,这便是当演员的“不同寻常”之处。

桂萍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职业的前途,她自己本身就是演员,所以她能理解当演员所要做的功夫并不比一般人少,从而开拓了丈夫的视野。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3)

2、共情法

古月的命可谓是共产党给的,所以他特别的感谢党和毛主席,要不是当初解放军将他救了出来,他也享受不到现今的好生活,以及能在机关工作。桂萍就是利用丈夫的这一情怀去感化了他,她说当演员可以通过表演去表达千万人的感情。恰巧,丈夫非常的热爱毛泽东,能够有机会出演毛泽东,正好可以将毛泽东的恩德让世人铭记,这不就是在以实际行动在感谢党吗?

妻子这一招果然是高,将演员的职业与丈夫曾经的经历,以及与丈夫的共产党、毛泽东情怀联系在一起,这下子不心动都难了。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4)

3、鼓励法

古月虽说被妻子说到心动了,但终究对演员这一行业没有任何的把握。妻子继续乘胜追击,给予他信心。她说古月学什么都能成的,学表演也一定能成功。

这还是得回到文初说到的他赶往《四渡赤水》剧组翻车的事件,导演曾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神,一点伤都没有,古月说他是练出来的。如何能练呢?当然不会是练翻车,而是练反应能力。当年在昆明军区他是手球队员,而且是主攻手,常常令守门员防不胜防。当时全军区主力球队只有两名运动员能评上国家级,他正好评上了二级。

翻车的时候他正在迷迷糊糊打瞌睡,后来车子一颠他醒了,看到车子正向田野冲去,立马双手抱头保护了自己。除了运动,他还会画画呢,刚开始他就是在文工团当艺术辅助人员,后来学画画成了第一批美协会员,往后摄影、舞蹈、打篮球都有了很好的成绩。妻子是绝对相信他的潜力的,也正因为这样,古月才下定决心去转行。

他能成功进入演员的行业,妻子可谓是引路人,抓住他热爱毛泽东的情怀和对他的绝对的信任,产生了巨大的说服力。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5)

妻子是古月最好的导师

自从古月开始转行当特型演员以后,他的生活中就离不开毛泽东。关于领袖的任何东西,包括吃饭、看报、开会等等的日常都要去了解,这样他才能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演绎出一个形神兼备的毛泽东。

刚刚说到古月赶往《四渡赤水》剧组翻车,毫发无伤地跟着车队抽着烟出来,其实他对毛主席抽烟这个动作有过非常细致的观察了解。在资料片中,他发现毛泽东抽烟的时候,因为手特别大,烟总是夹在指中间,连叼烟的时候都是放在唇中间,夹烟的手掌整个捂住了嘴,他试着这样子抽了好几次。

妻子对他的帮助也非常大,特地从遥远的云南给他寄来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这位剧坛巨匠的书摆在他面前,他就像看天书。于是,妻子每一封信都给他详细地写着如何学习表演,跟现今的中戏学生学习专业的表演理论没有二异。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6)

1、把演员化为角色

这个现代演员涂松岩也说过,其实就是要把剧本的内容解读的通透,然后将内容进行升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给人物角色进行二度创作。

古月在这方面是做得极好的,他大量阅读毛泽东所有能看到的资料,看毛泽东的资料片,收集毛泽东的照片。他与毛泽东所处的年代并不久远,所以对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应当是不陌生的,关键是要体会一位领袖跟普通人有什么不同。除此之外,他还会去模仿毛泽东的形体动作,并非科班出身的他对动作设计的理解会薄弱一些,模仿是最好的办法。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7)

2、找准心理活动线

演戏如果单纯停留在动作上会显得十分的空洞,甚至会有些过,当动作过于浮夸的时候,会让观众只感受到演员的动作,感受不到演员饰演的角色的内心世界。就好比你要表演伤心欲绝的情绪,你哭得稀里哗啦,完全没办法刹住车,连语言也表达不清楚的时候,你以为感动了观众,其实你只是感动了自己。观众只是被你那失控的情绪给吸引住了,他们根本感受不到这个角色的心里在想什么。相反,如果你好好地表达清楚自己的台词,张弛有度,不用太过,太夸张的表情,观众也会落泪了。一个好演员是要用演技感染观众的情绪,而不是让观众来看到自己的情绪。

同样的,古月要追求毛泽东的“神似”,就要把握好毛泽东在每一个事件中的心理活动变化。于是他大量阅读史料,访问毛泽东身边曾经的警卫和秘书,拜于是之、金乃千为师,请教本团的导演、演员和工友,力求做到最好。

结果他没有让大家失望,1980年,他参演的首部电影《西安事变》,推出了两颗影坛特型巨星,一个是他,一个是饰演蒋介石的孙飞虎。《四渡赤水》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

四渡赤水谁最厉害(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8)

复活了伟人,失去了本色

古月的妻子桂萍在古月演了《西安事变》以后,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熟悉的那个丈夫离自己越来越远。古月在《西安事变》里面的镜头不多,初出茅庐的他仅做到了像与不像,但是他要求自己出演的是一位形神兼具的毛泽东。

原本古月的性格活泼开朗,现在变得庄重、深邃,他想让自己的心境和气质都融入到角色中。正如杨尚昆对古月说的:

演员不仅在舞台上银幕上要像,在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物感觉,平时模仿多了自觉了,表演时就能习惯成自然。所以,生活中,你也要像毛泽东嘛。

所以,他的妻子才会跟他说他变了,变得不再是他了。古月他明白妻子的意思,他问妻子他该怎么办呢?妻子也对他表示理解,说就这么办,他不仅属于家人,也属于党和人民,既然党和人民需要他变成毛泽东,妻子也只好支持他好好地去塑造了。

自那以后,古月说话都是用的角色语言,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妻子为此感到痛苦,也感到幸福,痛苦的是丈夫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远,而丈夫塑造的角色的成功又让她感到幸福,因为自己也是丈夫的引路人,此事也是把桂萍折腾了很长时间。丈夫成功地复活了一个伟人,却失去了自我,熟悉的丈夫逐渐地找不到了。

结语

演员们都希望自己的戏路宽一些,多方面去尝试塑造不同的角色,没有适不适合,只有你有没有读懂这个人物,读懂了这个人物你才能将他(她)塑造得很好。可是,一旦当上了特型演员,你一辈子就只能演一个角色了。塑造一个角色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的是演得多了,你就熟悉了,不用多加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难的是你要演好,就必须得把这个角色打磨得更加的细腻,东西越简单越考验人的功底。毕竟同样一个角色,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景,心态和思维都不一样。所以,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的人真的都很了不起。

古月是从文职干部转为演员的,他为我们塑造的毛泽东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底,他的逝世是影视界的一大损失。那一部他第一次饰演主角的电影《四渡赤水》成为了经典,但真的很值得去回顾观看,看看那个被叶剑英在20多张照片中选出来的毛泽东演员,到底在剧中的表现如何,相信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