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三年至七年(1080一1084),苏轼被贬黄州,在那儿生活了四年多。当时黄州的知州徐大受(字君猷),对他甚为照顾。不把他当作罪官看,还上奏章向朝廷推荐苏轼,更多次携酒登门看望。

元丰五年十二月二日这天,徐大受又一次携酒来访,苏轼在招待他陪他饮酒之后,作此五词。

苏轼《浣溪沙》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座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一首。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没檐断线,雪床初下雨跳珠,

归来冰颗乱粘须。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

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

醉中还许揽桓须。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词意散绎:

麦苗青青覆盖田块,江上云随太守车来。

临皋雪景世间无盖。

檐前雨水已经停住,霰落瓦上乱跳如珠,

粒粒冰珠粘人髭须。

醉梦昏昏清晨犹眠,使君乘车已到门前。

饮酒招待理所当然。

园中挑来鲜嫩时蔬,使君好酒滴滴真珠,

下酒好菜清香梅须。

雪里餐毡贫如苏武,使君高义载酒光顾。

寒天饮酒脸色如故。

几次上奏荐我章表,如此深恩难以回报,

相待亲情永难忘掉。

草垛一夜积雪如山,清晨路上车辙如练,

江涛渚烟一时不见。

衣服虽破诗情不减,柴米昂贵生活艰难,

雪中吟诗谁来相伴?

一夜风声醒在拂晓,小麦丰收大雪预兆,

我只盼望百姓吃饱。

歌女看雪雪落沾衣,绛唇饮酒红似樱桃。

呵手我把白须拔掉。

简评:这组小词以徐大受冒雪来访为由,描写与其相对畅饮,表达对其关怀自己的感激,同时也体现出在困境中“虽劳苦亦有味”(《与王定国》)的乐观精神。

“但令人饱我愁无”的高尚襟怀,令人想起杜甫和白居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新制布裘》中说:“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白说的是穿,苏说的是吃,杜说的是住。推己及人,舍己为人,这就是古代伟大文学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组词与三年前作于徐州的五首《浣溪沙》,基本属于农村题材,有具体的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但令人饱我愁无)(1)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但令人饱我愁无)(2)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但令人饱我愁无)(3)

经历与事件作基础,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是对当时词体创作传统的一种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