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问我‘你是何人’,我可以利索地告诉你: ‘我是走迷路的蒙古孩子,漂泊很久了’”——6月13日下午,包头师范学院的会堂里,凤凰“台声”张妙阳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了1000余名热爱配音和朗诵的观众当天下午,张妙阳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如何成为凤凰“台声”的经历,并对观众的配音和朗诵作品指导,还配乐朗诵了个人创作的《我的蒙古梦遗》等作品,与观众共话配音朗诵情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凤凰卫视开场音乐张妙阳?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凤凰卫视开场音乐张妙阳(凤凰卫视台声张妙阳包头)

凤凰卫视开场音乐张妙阳

“若你问我‘你是何人’,我可以利索地告诉你: ‘我是走迷路的蒙古孩子,漂泊很久了。’”——6月13日下午,包头师范学院的会堂里,凤凰“台声”张妙阳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了1000余名热爱配音和朗诵的观众。当天下午,张妙阳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如何成为凤凰“台声”的经历,并对观众的配音和朗诵作品指导,还配乐朗诵了个人创作的《我的蒙古梦遗》等作品,与观众共话配音朗诵情缘。

小时候靠听广播学普通话和英语

“上世纪90年代看凤凰卫视中文台,每天都听到‘您正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中文台’这句呼号,觉得他的声音很有特点,不像国内的台声那么正,也没有香港和台湾的嗲,很有国际范儿。”市民刘女士说。

讲座开始,张妙阳从儿时学习配音和播音的“坎坷”经历开始讲起。原来,出生和成长在新加坡的他从小立志做播音员,他笑称自己有“语言洁癖”,不仅要求自己的普通话标准、清晰,还会纠正身边同学的发音。

“新加坡是个语言的大熔炉,找到说标准普通话的老师很难,小时候我就靠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英国BBC来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汉语字典被我翻黄了,还抓紧一切机会去看电影和话剧,就是为了学习标准的语言。”张妙阳说。

从播音员到配音员,1996年,受凤凰卫视邀请,张妙阳成为凤凰的“台声”。“‘台声’就是电视台的声音logo,听到我的声音,就意味着凤凰卫视来了。”张妙阳说,“凤凰的‘台声’我只录过两次,一次是1996年,一句话录了3个小时200多遍,因为这个声音要朝气向上,要大气包容,虽然简短但包含很多意味。另一次是2009年,两个版本的长短不同,现在大家从频道里听到的是2009年录制的版本。除此之外,我也为凤凰卫视其他节目录制宣传片,比如潍柴动力凤凰大视野。”

谈到如何形成自己的声音风格,张妙阳说:“声音的风格和人的风格一样,无论普通人还是想走上播音配音道路的学生,首先要好好说话,把每句话说清楚、说标准。”

除了说标准普通话,张妙阳还鼓励观众积累成长的经历,记录和感受个人奋斗的过程,了解历史和社会人文知识,通过写文章、阅读、观看电影戏剧来培养个人素养,寻找生活的美好,这样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和风格。

26年前曾来包头旅游

讲座期间,张妙阳还特意准备了语言练习题和影视作品配音环节,邀请现场观众进行练习,并提出点评意见,讲座结束前,他朗诵了《见与不见》、《雨巷》、《再别康桥》等多首诗歌和散文作品,其中他亲自创作的《我的蒙古梦遗》更表达了他与内蒙古的情缘。

张妙阳告诉记者,他与内蒙古早有缘分,1989年就到包头旅游过。“20多年以后再来包头,这个城市的变化天翻地覆,虽然我停留的时间不长,但真的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和活力。”张妙阳说,普通人也许没有机会从事播音和配音工作,但仍然希望他们能感受语言魅力,在真情实感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记者 林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