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毒鸡汤”这个名词十分反感因为,鸡汤式的文字是我从小就喜欢的那些励志的,感悟类的,或者是启迪性的文章,一直陪伴我整个的青少年时代在很多个失意、沮丧的时刻,看看这些能够激励自己、振奋人心的文字,就会改变不好的心情,重新打起精神面对生活的坎坷和挫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鸡汤里到底有什么毒?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鸡汤里到底有什么毒(鸡汤有没有毒)

鸡汤里到底有什么毒

文/芨芨草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毒鸡汤”这个名词十分反感。因为,鸡汤式的文字是我从小就喜欢的。那些励志的,感悟类的,或者是启迪性的文章,一直陪伴我整个的青少年时代。在很多个失意、沮丧的时刻,看看这些能够激励自己、振奋人心的文字,就会改变不好的心情,重新打起精神面对生活的坎坷和挫折。

直到,我解读了“毒鸡汤”的含义,我才知道,原来是我所喜欢的“鸡汤”被人强加了“料”。以前,我看到的都是正能量并且乐观向上的文字,那些文字能够滋养人的心灵,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

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有心怀不轨的人才会想着利用文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些读者不能甄别其中的真假,有时会按着文章里面的思想或者观念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导致与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生活背向而行。所以,“毒鸡汤”才会由此而成名。

于我来说,鸡汤是我这一生喜欢的文字模式。在自己成为写手之后,也一直在写一些这种类型的文字。但是,我只煲有营养的鸡汤,也只写积极向上的、有正能量的文字,因为我知道,读者需要的,是能够给自己的心灵带来健康营养,能够引导他们向着美好一面去走的东西,而不是负面的。

我怀念曾经写杂志的日子。那时,我写心灵鸡汤,写心情感悟,写一切可以养眼而怡情的文字,看那些文字变成铅字,出现在千万读者的眼前。那时,一篇文字要变成铅字,需要经过多道关卡:一审,二审,三审,才能走到读者的眼前,而不是像现在,自己写完排上版面,一点“发布”,在几分钟内,就能被读者看到。

所以,那时的鸡汤,如果有“毒”,是无法闯过那一关又一关的。那些编辑,就如一个个“守门神”,牢牢把着各道关口,任何一点有害的东西,都无法通过他们的法眼。正因此,那时的鸡汤,才会那么好喝!

而“毒鸡汤”的出现,正是因为缺少审核而造成的。方便的网络,也成了藏污纳圬的地方。鸡汤的变味,正是因为它缺少那些卡关的程序。只是,作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作为一个把文字看得比自己的名誉还重要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去写“有毒”的东西的。

这是一个写作者最基础的素质,也是一个写作者最根本的良知。而作为读者来说,其实看一篇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会去识别它的真实性,可信度,而不是全然地去相信它。所以,这种写与读,其实是相互作用的。

一个读者,他或者很难成为一个作者,但是一个作者,却必然会是一个读者。阅读是一个写作的人最基本的素养。没有阅读作为基础,很难写出有内涵的东西来。那么,你可能你就会说:那是因为你们自己会写,所以会甄别,作为不会写的人,哪有这本事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一种认知和甄别的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就如同你看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从表面上看不出他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但是你若通过接触或者观察,多少能看出他的一些本质来。

读文字其实也一样。不要第一印象就给一篇文章去下定义,因为第一印象往往是最不靠谱的。如果文章里提到的观念你是认同的,那你也要自己去思考,这个认同的节点是什么?你去分析作者的立场和动机,然后再去做出自己的结论。

可能这样对于读者来说是比较苛刻的,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如果因为自己的盲目,而把责任归到写作者身上,其实也是不理智的。当然,那些刻意制造“毒鸡汤”的人,也是需要受到谴责的。他们的做法,就如那些没有良知的商人一样,总是把一些坏的东西混充在好东西里面,然后“售卖”给消费者。这同样是让人唾弃的。

所以,我们都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辨别事物的真伪,包括文字。汲取对自己有用的营养,摒弃那些无益的糟粕。这样,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才不会因为“毒鸡汤”而有所损失。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