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晶 通讯员 伞丹卓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8月下旬,在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河湾村、梁家村,成熟的小麦颗颗饱满,粒粒金黄,麦穗随风摆动,掀起阵阵金黄的麦浪。
麦田里收割机、粮食装载机等农业机具轮番作业,轰鸣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随着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间来回穿梭,一颗颗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农户们被汗水浸湿的脸颊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秋收带来农作物收成,更带来浓浓的幸福和喜悦。“8月起,湟中区川水、浅山地区粮油作物进入收获期,田家寨镇、西堡镇、多巴镇等部分乡镇已开镰,蔬菜作物已大量上市。”西宁市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永德介绍。
秋季是农机化生产的重要时段,也是各项农机化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时节。这不,在河湾村,湟中区农机推广站派出的技术人员正在给农户们介绍收割机、秸秆粉碎机、轮运车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收割到地头时要缓慢升起割台,同时降低前进速度再拐弯……”在技术人员耐心地讲解后,村民们观摩收割机工作过程,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下地操作一番。
“没想到这么好操作,有了它,收麦子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从未使用过农机的村民李永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起了收割机。坐在收割机驾驶室里,他晃动着操纵杆,前行、转弯、倒退,不一会,就可以准确地将麦子收进去。坐在车上,看着小麦被收割机不断“收入囊中”,李永东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看来现在种庄稼不靠机械是不行的,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科技赋能吧!”通过理论指导、现场操作、发放农机安全知识宣传册等方式,村民们逐渐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巧及故障排除注意事项。
除了线下培训,湟中区还通过“湟中农牧”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渠道线上强化农机安全教育,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发生。目前,已有近百台联合收割机投入到田家寨镇、多巴镇、拦隆口镇等乡镇开展秋收。
为加强农机具跨区作业,保障秋收颗粒归仓,湟中区自3月起办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114枚。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共补贴轮式拖拉机102台、薯类收获机30台、蚕豆收获机7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2台,联合收割机数量增至601台,全面助力粮油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工作。
截至目前,湟中区各类农作物收获面积7010.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354公顷、油料作物400.2公顷、蔬菜作物5255.9公顷。粮油作物机收面积1594.1公顷,机收率达90.87%。
除此之外,农业部门积极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种植户防患于未然,降低农业损失。动员广大群众抢抓晴好天气,加快秋收进度,确保粮油菜颗粒归仓。
秋收关键时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也不容忽视。连日来,秸秆粉碎机、打捆机在田地里不断工作,对收割完毕后的秸秆进行打捆作业,确保秸秆“搬离田、集中存、不焚烧”。离田后的秸秆作为饲料被老百姓再利用,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为高质量做好秋收工作,湟中区以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为契机,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投资200万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1个、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30个,配套秸秆打捆机30台。秸秆利用方式由单一打捆离田饲料化向深加工转型,通过增加秸秆附加值,进一步扩大了秸秆打捆离田面积。预计今年的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21年的86%可提高到90%以上。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