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广州,我们想起的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九声六调”的粤语以及国际大都市的繁华盛景。

可谈论起广州乃至岭南的历史,我们却常常会因为信息不足而陷入苦思。尤其是秦汉时期的岭南,远离政治中心,又有山川阻隔,交流不便。

纵然遍览史书,有关这一方土地的记载也不过寥寥几句。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

南越王博物馆

直到1983年,广州番禺区一次平常的施工中,一座深埋于山丘中的陵墓的发现,将我们带回了两千年前的岭南。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王墓为我们揭开了南越国这座昔日王国语焉不详的面纱。

在出土的一万余件文物中,“文帝行玺”金印角形玉杯错金铭文虎节等重点文物,向我们展示岭南昔日的辉煌。

如今,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就静静地立在南越王墓的原址上,默默守护着这一段失落的历史。

来到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不容错过的选择

西汉南越王墓为什么值得看?

1.南越国的历史由来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建朝初期,秦国背腹受两大强敌,北面匈奴和岭南的百越。秦随即展开两大战略:北击匈奴、南平百越。50万大军挥师南下,攻占岭南,设立三郡,今天的广州属于南海郡。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

南越国疆域图 图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那支大军年轻的副帅赵佗,占据岭南后并没有回朝,与秦军一起常驻百越。汉推翻秦朝之际,赵佗即出兵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宣布割据岭南,建南越国,自封南越国国王,自此开启了广州两千多年的精彩历史。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

秦军的统帅摇身一变,成为南越国的国王。他平水土,殖五谷,立制度,崇教化,美风俗,使民族文化在岭南得以延续、提升,发扬光大。

1983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的出土,确认了昔日这个边陲古国曾经有过的繁盛。

2.千年从未被盗过的厚葬汉墓,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南越王墓凿山为陵,有著极好的隐蔽性,所以在下葬后近两千一百年时间里,躲过了历代盗墓浩劫,是少有的未经盗扰的古代大型墓葬之一。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4)

南越王墓原址展览内景

汉代盛行厚葬,因此关于这座墓陪葬丰厚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从三国时期的孙权带兵搜墓起,它就一直被盗墓贼盯着、找着,却从来只能在文献中寻觅一丝半角,真身却无迹可寻。

沦陷时期,日本历史学家来广州找过,始终是水中捞月。上世纪50年代,国内的考古队踏遍了广州的越秀山、白云山及许多小山岭,也是空手而归。

殊不知,南越王竟把墓室筑在广州越秀山西侧象岗山的腹心深处,直到80年代的一次施工,这座墓葬才显露真容。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5)

南越王墓原址所在位置 图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座两千多年从未被盗过的古墓,一出土便成为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6)

1988年刚刚建成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那时还叫南越王墓博物馆) 图源:南越国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在南越王墓原址上建成开放,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零距离参观原墓室的博物馆之一。

墓中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

其中,玉器尤其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和保存之好,在全国已发掘的汉墓中亦属罕见,集中展示了南越国玉文化发展的深度,其中多件玉器堪称是汉玉的巅峰之作

3.博物馆建筑,曾获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7)

南越王博物馆的建筑,同样值得一看。它由著名建筑设计专家莫伯治设计, 庄重浑厚、沉着雄劲。

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将综合陈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8)

图源:艺旅文化

整个建筑群以红色为主色调,采用了与墓室建材相似的红砂岩,富有历史感。博物馆大门采用叠级台阶的做法,做成厚重的台基,使得博物馆在临街的主入口,像是从厚重的石阙中打开的窗口。玻璃则有一线天的效果。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9)

馆徽与浅浮雕 图源:艺旅文化

建筑设计也充分融合了南越王墓的元素:

比如守门神兽错金铭文虎节为原型;南侧空地上的雕塑,以墓中所处的玉舞人为原型;墙上的浅浮雕以漆木屏风底座操蛇人物为装饰。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0)

守门神兽与错金铭文虎节 图源:秋水平湖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1)

玉舞人雕塑及相应文物 图源:艺旅文化及南越王博物馆官方

大楼正中玻璃帷幕最上方的馆徽,来自于透雕龙凤纹重环玉璧虎头金钩扣玉龙的玉龙部分;门上的装饰中,还有墓中出土的透雕螭虎纹玉璧外棺上的铺首图案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2)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3)

综合楼台阶与墓道 图源:秋水平湖

进入综合楼之后,台阶模仿墓道设计,除此之外,在台阶一半高度处还设置了汉阙模型。拾级而上,便是墓原址所在的平台,通过回廊绕到墓原址南面的玻璃廊入口就可以进入墓室。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4)

鸟瞰图 图源:南越王墓博物馆官方

方形回廊不仅延长了游览路线,提供了观赏墓室馆的良好视角,完成轴线的衔接转换,使建筑群有了良好的连续性。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5)

南越王墓原址

墓原址罩在覆斗形的玻璃罩下,既能保证采光,又能保护墓原址。穿过墓原址,视线尽头便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的主陈列楼。

4.高质量临展不断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6)

目前设置的临时展览是“滇王与南越王”,延期到5月18日结束

南越王是汉代地方诸侯王,因此围绕汉代、汉诸侯王和地方方国主题,筹办过很多专题展,比如古滇国、夜郎国、河北中山王、山东齐王和汉代陶楼等等。

这些临展上展出的很多文物,平时都收藏在当地考古所,不易见到。参观这些展览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机会。

有哪些必看的展品?

01.

大量难得一见的汉玉精品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7)

暗喻五行的盛盘高足杯 图源:秋水平湖

西汉是中国玉器史上的高光时代,这一时期的玉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绝后的。目前出土的西汉玉器,以广州南越王墓徐州的狮子山楚王墓最为精湛,前者以佩玉为主,后者以礼玉为主,也表现出玉文化背景下,地方和中原的文化差异性。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8)

丝缕玉衣 图源:艺旅文化

汉代盛行厚葬之风,玉衣就是这一时期流行的葬具,南越王墓的墓主,便是身着丝缕玉衣下葬。这件丝缕玉衣由当时南越国自行制作,所以也颇具地域特色。

玉衣主体部分与中原以金属丝线串联玉片不同,是以丝线在衬底上固定玉片的方式,上衣为对襟开样式,玉片则大多数来自製作其他玉器的下脚料或者旧玉再利用。玉衣内外还有成组的玄璧,其中一件三环纹饰的玄璧直径37cm,是目前所见汉代完整玉璧中的最大者。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19)

南越王墓大玉璧 西汉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目前已知战汉时代的玉质容器并不多,仅10来件,南越王墓出了三件,如果加上青铜嵌玉的容器,则是五件。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0)

首批禁止出境的国宝级文物-角形玉杯 图源:艺旅文化

这几件玉容器中,重中之重乃角形玉杯。它由一整块青白硬玉雕琢而成,布局巧妙,雕工娴熟。流畅的浅浮雕、高浮雕,恰到好处的透雕,尤其是反折向上回转的底部,将整件玉容器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绝佳实例。

精湛的技艺和独一无二的器形,无疑是汉玉的巅峰之作。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1)

组玉佩 图源:秋水平湖

除了角杯之外,还有承盘高足杯、玉盒、八节铁芯玉带钩、透雕龙凤纹重环玉璧、铺首衔活环玉璧,数套组玉珮,数套玉剑具,都是难得一见的汉玉精品。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2)

一套玉剑具 图源:秋水平湖

02.

首批禁出的漆木屏风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3)

目前残存的屏风青铜构件 图源:艺旅文化

南越王墓还出土了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实用漆木屏风。可惜由于时代久远,漆木部分已朽烂无存,仅剩青铜构件部分。青铜构件上有越人衔蛇等等形象,有著浓郁的巫术色彩。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4)

后人复原的漆木屏风 图源:秋水平湖

通过复原可知,这件屏风可以形成三面围合的状态,也能从中间开门,亦可折叠收纳,设计构思巧妙,结构合理,与现代屏风设计无异。因此这套漆木屏风组件,也被列入了首批禁出的文物名录。

03.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见证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5)

羊头纹杏形金饰片 图源:秋水平湖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南越王墓也出土了一些和海丝有关的文物,比如有著萨珊波斯风格的裂瓣纹银盒、羊头纹金饰片、乳香和琉璃器等等。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6)

裂瓣纹银盒 图源:微博@松松发

目前所见战汉时代裂瓣纹银盒总共五件(青州西辛战国墓、临淄辛店战国墓、盱眙江都王陵、巢湖北山头一号汉墓和南越王墓),另外还有两件是锡涂层的青铜材质(晋宁石寨山)。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7)

另一件裂瓣纹银盒 图源:微博@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些萨珊波斯风格的器物,很可能是原装进口货,但都进行了加圈足和钮,这样的本土化改制,是不晚于张骞出使西域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

04.

富有地域特色的文物

作为南方以百越人群为主体的诸侯国,自然也有不少富有地域特色的文物。比如表现海船上杀祭场景的提梁桶“气死蚂蚁”的挂钩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8)

只要装上水,蚂蚁之类的小虫子就不会爬到钩子上的肉上了 图源:微博@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古人事死如事生,希望死后保有生前的状态,南越王赵眛也想在死后继续钟鸣鼎食,他所使用的各种食器酒器,即有自己特色,又效仿中原。

名称上也向汉皇室靠拢,“长乐宫”“乐府”等等铭文,无不显示南越国对于汉文化的认同。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29)

盘龙钮金印 图源:微博@少伟-少V

在帝号和纪年上,还形成了生称死谥的特色,比如墓主生前使用的盘龙钮“文帝行玺”金印,这方金印是目前所见最大的汉代金印,也是墓主生前僭越称帝的证据。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0)

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鼎器 图源:秋水平湖

鼎为盛放肉食之器,墓中共出土了一组青铜鼎,带有广州的古名称“番禺”的铭文

南越王赵眛的祖父赵佗是于秦代抵达广东,南越王墓还出土了不少战国时期的遗物,比如秦式的蒜头瓶,楚式的山字纹镜,战国时代流行的“几”字形玉龙。这也反映了地域上的文化滞后性。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1)

蒜头瓶、玉龙和山字纹镜 图源:秋水平湖

南越王墓的发现不仅是我国考古学发展的一座纪念碑,也向我们展示了汉文化南传之后,与汉文化交融而出的独特岭南文化。

从蛮荒的岭南到如今拥抱世界的大都市,但南越国带来的文化传承始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丝一缕,一羹一饭,都有可能与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有关。

多元的文化,辽阔的襟怀,是南越国给我们留下的最为珍贵的遗产。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观指南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 开放时间:9:00—17:30 (16:45停止入馆及进场),全年开放

门票:全票10.00元,半票5.00元(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参观,可通过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微信主页下方进入预约系统进行预约和购票。入馆时需出示身份证原件及预约码)

购票细则:在校大学生、研究生,60岁-65岁人士可享半价优惠,18岁以下、65岁以上、残疾人、现役军人免费。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可带(除本应免费人群外的)4人免费进馆参观。符合免票条件的观众仅需预约参观,无需购票。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2021年免费开放日为1月13日、2月24日、3月17日、4月14日、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凭证参观)、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19日 中国旅游日、6月12日 中国遗产日、7月14日、8月18日、8月19日 中国医师节(凭证参观)、9月10日 教师节(凭证参观)、9月15日、10月13日、10月26日 环卫工人节(凭证参观)、11月17日、12月15日。想参观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乘车路线:乘坐 203/273/552/7/543/211/29/33路公交车 解放北路站下 或 乘坐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E出口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2)

Tips

1)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常设展览包括南越王墓原址“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三个专项。

2)南越王墓原址展览位于综合楼和主陈列楼之间的平台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进入墓葬参观的陈列。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3)

顶门器及模型

3)“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位于主陈列楼,共分6个单元,从分别从墓主身份、美玉大观、兵器车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宫廷宴乐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南越王昔日的风采。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4)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5)

4)“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位于综合楼二楼,是为了纪念在建馆之初,香港实业家、文物鉴藏家杨永德伉俪无偿捐赠给博物馆200余件陶瓷枕而设立。目前,该展览已经成为南越王墓博物馆的特色展览之一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6)

5)目前馆中的临时展览是“滇王与南越王”特展,此次展览是滇国和南越国的文物精品首次进行联合大展,两地六馆精品文物倾巢而出,为观众合力打造一场滇越盛宴。目前,此展览延期到5月18日结束。

西汉大墓考古最新进展(这座建在汉墓上的博物馆)(37)

“滇王与南越王”特展,位于综合楼2、3楼

-END-

文章内容由秋水平湖老师提供

艺旅文化做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