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是非(人生之道常无欲)(1)

本句自古有两种断句的争论。

第一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无,意欲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

第二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没有欲(欲可理解为人的情欲和志欲),才能观察到其至小至微。常有欲,才能观察到其规律及目的。自从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后,大家更趋于第二种断句。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是非(人生之道常无欲)(2)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或非常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往往能发现他的缺点。

或,当你与某一个人或一个物体非常近的时候,常常能够发现他的不足或缺点。

反过来说,当你与一个人或一个物非常远的时候,你发现的恰恰是优点。这就是常无欲观其妙。

不信,你观察一下你的周围就知道了。

东方人多数是常有欲以观其徼。

西方人多数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是非(人生之道常无欲)(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所以我们要以无欲无求的心态来观察微妙的清净智慧境界。有欲有求即是追随妄念,无欲无求则是休歇妄想。佛家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林则徐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世间一切罪恶纷争无不源于欲望,此乃众生相。欲望令人欺诈、痛苦、不安,疲惫。观众生日间所作一切无不是为欲望,及至疲惫不堪晚上不得不歇息,第二天醒来有精神后又再次为欲望而造作,如此周而复始。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有玄妙深远的含义。有的人以为无欲就是以一个欲望压抑另外一个欲望,那是以妄抑妄,还同二妄。老子说的无欲是指无邪欲,非无正欲,既不可以妄抑妄,也不是无所事事(禅家谓不可落入无事坑中)。正欲者,回光返照,观照自心是也。如憨山德清禅师说“无念者,只是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无善恶是名邪念,不念有无善恶是为正念”。老子在此则明确提出必须有欲望,但这个欲望不同于普通人的欲望,而是观察玄妙深远境界的欲望。换言之,就是观照休歇妄想的工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是非(人生之道常无欲)(4)

老阳评价: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有”而终归于本来“无”的边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