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达晨

答:

湿地破坏就是湿地水少了,变干了,比如说人为把湿地排干。本来水是可以把湿地中的盐碱带走的,或把盐碱稀释到一定程度,不会有盐碱化。现在水少了,蒸发了,可是盐碱不会跟着水少,还呆在地表土层中,结果怎么样?盐碱化。

有人觉得,湿地破坏,地下水位下降,这与干旱地区地下水位高导致盐碱化相反,不应该出现盐碱化。■的确,地下水位在临界水位之下,也就是导致盐碱化出现的水位之下,土壤中的水分不向上传导,也不会把盐碱带到地表,不会盐碱化。■干旱地区正是由于地下水位高,高到临界水位之上,因土壤中的水分向上传导、蒸发,盐碱被留在地表,才产生盐碱化。这都没错。

不过,是否注意到,湿地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同时会出现水分向上传导、蒸发,盐碱积累。等到地下水位下降到临界水位之下,那都猴年马月了,地表的盐碱化已形成了。故,湿地破坏导致土壤盐碱化是大概率事件。

【拓展内容】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林学名词》第二版)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吸引力而保持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可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毛管水可在土壤中移动,既能被土壤保持,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生态学名词》)

毛细现象(毛细作用):因表面张力存在而引起的与表面流动及液面平衡形状有关的表面现象。如液滴或弯曲液面的形成,在毛细孔中液面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等。(《化学名词》第二版)毛巾吸水、地下水沿土壤上升等都是毛细现象。

湿地水位下降会导致盐碱化吗(湿地破坏为什么会导致土壤盐碱化)(1)

○湿地破坏为什么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