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初,原东野老兵、齐齐哈尔车辆厂书记曲波奉令调往北京担任一机部设计院副院长。

自从1947年参加剿匪战斗中负伤,曲波的身体情况一直就不是很好,后来还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曲波不得不服从组织的安排,从部队转业到了机车厂工作。1955年初,中央决定将所有的机车车辆厂划归一机部管辖,曲波这时才又被调回北京。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1)

图|曲波

尽管离开部队已经有很多年,但对当年战斗的生涯,曲波依然有着深刻的记忆,特别是想到牺牲的战友杨子荣、高波、陈振仪等战友,他一直想把他们写进小说中。

但从构思开始,曲波就陷入到极大的困境中,他此前从来没有小说创作的经历,所以几次动笔,又几次撕毁。

春节前后,曲波下班后回家,正值天降大雪,恍惚之间,曲波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冰天雪地、战火连天的岁月……

回到家以后,望着熟睡的妻子刘波与孩子,曲波一下子灵感爆发,挥笔写下了一段,此后每个上班日,曲波总要加一段时间班,甚至于后来星期天、节假日,曲波都笔耕不辍。

历时一年半有余,曲波终于创作出《林海雪原》这本小说。后来他在小说的后记中,将自己这段创作的心路历程写了下来:

“及抵家,一眼望见那样幸福地甜睡着的爱人和小孩子,一阵深切的感触涌上我的心头……我的宿舍是这样的温暖舒适,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的美满,这一切,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没有看到,也没有享受到,但正是为了美好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未来,在最艰苦的年月里,他们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2)

图|《林海雪原》

1957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推出了《林海雪原》,其中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一节,被上海京剧院一团改编为京剧剧本,随着不断的完善剧本,加上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形成了后来我们所熟悉的样板戏。

也正因为曲波,才有了杨子荣,杨子荣的精神不仅仅成为支撑曲波的动力,在后来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更是成为几代国人的精神支柱。

寻找英雄

1964年6月,上海京剧团抵达北京,三天后,周总理在小剧场观看了剧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

也许是因为紧张,演出过程中,演员不慎将怀里的联络图掉了出来,虽然急中生智圆了场,但所有的演员们还是很懊恼,事后周总理并没有责怪演员,而是提出了一个建议:

“剧组给演员坎肩里缝一只放图的口袋,这样演员在台上无论怎样动,联络图都不会掉出来了。”

不仅是周总理对《智取威虎山》的剧目十分关注,就连毛主席也很喜欢,后来在观看后,还亲自为《智取威虎山》修改了唱词。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3)

图|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1969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礼堂,请美国来的客人观看《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

尽管双方彼此间文化并不同,但殊途同归,动人的故事情节还是让这位美国客人留下了眼泪,周总理在旁边悄悄用手肘碰了一下美国客人,小声问了一句:

“大卫先生,您对这场戏如何评价?”

这个叫大卫的美国客人激动地对周总理说:

“太棒了,总理先生,简直是太精彩了。这场戏中的杨子荣,就是我们西方的英雄佐罗,他应受到所有人的敬仰与崇拜。不知这场戏中的英雄杨子荣,是戏剧中塑造的呢?还是真有其人其事!“

一句话,问的周总理怔了一下,不过周总理常年从事外交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他风趣的对美国客人说:

“在我们国家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类似这场戏中的人和事多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完。”

这位大卫先生听了周总理的话,眨了一下眼睛道:

“是这样,总理先生,在我们美国,英雄的家人和英雄一样受到人们的敬重,我想到杨子荣的家中看看,是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好的,大卫先生。”周总理笑了笑说道:“您的要求我们一定会满足的。”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4)

图|1967年毛泽东观看《智取威虎山》后接见全体演员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一个电话打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要求将杨子荣烈士的情况以及家庭住址搞清楚。

总参、总政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联合向周总理提交了报告,报告中有数千字的调查过程,并附有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牡丹江军区的回电,可遗憾的是,牡丹江军区也并不了解杨子荣的家庭情况以及住址,回电上只有这样一行字:

“杨子荣原籍山东胶东,详细地址待查。”

周总理看了报告后,心情十分沉重,一个在全国都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资料中竟然没有他详细的记录,这是很不应该的,周总理立即在报告上批示:

“总参、总政,务必在一月之内寻找到杨子荣烈士详细的家乡地址和家中现有亲人,美国客人在等着我的回话。”

接到周总理指示后,总参、总政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分别前往牡丹江军区、山东胶东地区,详细查访杨子荣的生平以及家庭情况。

可一番调查下来,情况大出意料之外。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5)

图|周总理

调查组工作人员在海林烈士陵园查找,所有的烈士都有下落,唯独杨子荣没有线索。工作人员又把目光聚集到杨子荣生平的战友身上,特别是曲波。

可对杨子荣的生平,曲波也不是很了解。

1969年5月中旬,38军112师副政委姜国政特意召集杨子荣当年的老战友开会,连同曲波在内一共13个人。曲波是亲眼见过杨子荣,并亲历了他牺牲的整个过程,更为关键的是,曲波是山东黄县人,黄县也属于胶东地区,因此在座谈会上他最有发言权。

“杨子荣是荣成的。”

曲波根据杨子荣的口音推断,认为他是荣成的,只是这个观点一出现,便立刻遭到其他人反对。

“不对,听他口音应该是牟平的。”

“不不不,应该是海阳的。”

座谈会上众人激烈地辩论起来,一直到会议结束,一群人都没有统一观点,但大致上,杨子荣不是荣成就应该是牟平。

三个英雄“故乡”

1969年,38军、东北烈士纪念馆、海林县民政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胶东调查。

根据事先确定的线索,调查组把重点聚集在荣成、牟平、海阳、文登市,但前后走访了两个多月,未能找到有用的线索。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6)

图|杨子荣故居的雕像

对于杨子荣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每个县都想竭尽全力争取,好为自己的家乡增光添彩,在调查组刚到的时候,胶东地区就已经冒出了三个杨子荣的“故乡”。对于调查杨子荣生平事迹,又平添了困难。

调查组最后决定,在上述四个县市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张贴寻人启事,广泛发动群众,提供有用的线索,荣成、牟平、海阳、文登四个县在接到通知后紧急开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工作,一时之间,各地的信件如同雪片一般奔涌而来。

根据部队提供的杨子荣家庭情况,参军情况等信息,当地民政部门迅速展开调查比对,两个月的时间下来却是一无所获。

就在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杨子荣生前的老战友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

“(杨子荣)家里一直养着一头小毛驴,门前有棵大槐树,树身底部有个洞,小时候常在树洞里捉迷藏、玩耍。”

根据这样一个特征,调查组在四个县来回走访,最终确定了接近的牟平县宁海镇(今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嵎岬河村。

好消息接踵而至。

牟平城关公社民政助理员马春英在接到寻人的指示后,立刻从档案室调出了牟平县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解放军的人员名单,并查阅了牟平县军属、烈属抚恤登记表,但其中并没有发现杨子荣的名字。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7)

图|1957年,杨宗贵被确认为失踪军人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马春英注意到,在档案中有一个叫杨宗贵的失踪烈士,与联合调查组提供的情况十分吻合。在听了马春英的汇报后,调查组立刻马不停蹄赶到嵎岬河村。

海林县民政局烈士陵园管理站站长关会元联合组成四人调查组,找到了杨宗贵的哥哥杨宗福。

杨宗福叙述杨宗贵的情况,与曲波、孙大德、魏成友叙述的杨子荣的情况十分吻合,并且还确定了一个线索,杨子荣有一个妻子,1952年病逝了,杨宗福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通过各方收集的消息汇总,调查组最终断定,杨子荣就是失踪的烈士杨宗贵。

不过遗憾的是,调查组并没有从杨宗福的手中,获得杨宗贵的照片。

一直到1973年,曲波从杨子荣生前所在的部队,获取了一张杨子荣在1946年被评为团战斗模范时的合影照片,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加上照相技术落后,照片上百十号人站在一起,每个人的形象都模糊不清,曲波为此专程请了一位日本朋友,将照片带到了日本,将杨子荣单独拿出来,翻拍放大,得到了清晰的影像。

1974年春,关会元在收到照片后,先是找了杨子荣几个当年的老战友辨认,几乎所有的人在见到照片的刹那,都不由得惊呼:

“这张照片从哪儿来的,这就是杨排长啊。”

事后,关会元亲自带着这张照片到嵎岬河村,找村里的干部、乡亲看,事后他们都确认:

“这不就是俺们村的杨宗贵嘛,准是他,没有错。”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8)

图|杨子荣

关会元又将照片带给已经年过七旬的杨宗福看,在看到照片的一霎那,老人一下子就落泪了:

“从走以后,这好些年没有信儿,现在看到照片。”

直到此时,调查组的人才确定,失踪烈士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坎坷一生

1917年1月28日,杨子荣出生于山东牟平县,因为家境贫苦,4岁时杨子荣就跟着父母到了东北安东,可尽管拼命劳动、省吃俭用,一家人也很难温饱。于是到后来,除了父亲与姐姐,杨子荣与几个兄弟姐妹跟着母亲宋学芝回到了山东牟平。

宋学芝是一位个性极为刚强的女性,在母亲的影响下,杨子荣也养成了这样一种性格,在私塾念了几年书后,12岁的杨子荣被母亲安排到东北去找父亲,父亲安排他读了两年书后,同姐姐一起到了缫丝厂做工补贴家用。

杨子荣在缫丝厂三年,尽管生活上很艰辛,但却相对安稳,可惜的是,由于工厂裁员,杨子荣又没了工作,本来还想动员哥哥杨宗福也来东北工厂工作,这样一来,一家人生计又泡汤了,杨子荣先后在码头扛活,在鸭绿江放木排、当船工,以维持生计。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9)

图|杨子荣雕像

无论是样板戏疑惑是影视剧中,杨子荣的形象都是天庭饱满,一身英武之气,可实际上,因为常年在社会底层,杨子荣真实的形象一直就是又黑又瘦。

尽管是出身于社会最底层,但杨子荣却天生了一副侠义心肠。

1938年年底,杨子荣在鞍山当旷工,亲眼看到监工手持皮鞭,矿工们整日劳累不说,还饱受监工压迫,杨子荣一气之下,夺过了监工的皮鞭,帮工友报了仇。只是这样一来,杨子荣也无法再在矿山待下去。

杨子荣回到老家以后,艰难生活了两年,并在老家成婚一直到抗战即将胜利前,他才找到了新的方向。

1945年8月,八路军解放牟平,欢欣鼓舞之余,29岁的杨子荣瞒着新婚妻子与母亲也参加了八路军,并跟随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赶赴牡丹江地区剿匪。也就是在挺进东北期间,他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子荣。

杨子荣参军时年龄已经不小,虽然已经入了党,但军龄毕竟不长,部队到了牡丹江军区后,上级首长注意到了这个部队之中年龄颇大的老兵,出于实际考虑,将他安排在伙房当了一名炊事兵。

可就是这么一个炊事兵,在后来的剿匪作战中,却立下了赫赫功劳。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10)

图|杨子荣纪念馆

因为在东北生活多年,杨子荣很熟悉当地的三教九流,上级便下令让他化妆侦查,杨子荣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46年3月20日,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奉令在杏树沟追击土匪李开江部,李开江据险顽抗,杨子荣临危受命担任七班班长,并带着一个班的战士迂回到敌人侧后突袭,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战后杨子荣因功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解放战争时期,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特殊的历史因素加上地理环境,当地土匪气焰嚣张,在解放军大部队联合剿灭情况下,多数溃散,少部分钻入深山老林,继续顽抗。

对付这种小股土匪,大部队围剿是行不通的,必须派出精锐的小分队,钻入深山,探查土匪的老巢,然后才能伺机剿灭。

经请示批准后,二团决定派杨子荣率5名侦查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进山,消灭土匪座山雕

土匪座山雕,原名张乐山,因家中排行第三(兄弟七人),所以人称三爷。

据有限的资料考证,张乐山出生于晚清时期,爷爷和父亲就是土匪,后因打家劫舍被抓,张乐山跟随亲戚闯关东到了东北,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土匪生涯,无论是清朝政府,疑惑是北洋政府、张作霖都想剿灭这股土匪,张乐山非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越做越大。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11)

图|杨子荣用过的枪支

抗战胜利后,张乐山接受国民党当局的招安,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与我军为敌。

事实上在杨子荣率领侦查分队进山时,张乐山匪部大半已经被剿灭,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二三十人盘踞深山老林。

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率领侦查分队进入海林北部的深山老林之中。

张乐山土匪生涯长达五十年,为人十分狡猾,如果不是此次侦查,想要顺利地摸到他的老巢,只怕并不是那么容易,杨子荣一行人在深山老林中一连转了几天,却什么线索也没有找到。

杨子荣在一个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工棚,通过土匪黑话试探,与一个自称是座山雕副官的人碰面。杨子荣假称自己是被打散了,想找个山头,希望能与座山雕见一面。在这个副官的引荐下,杨子荣绕过三道关卡,来到土匪张乐山的老巢。

一进门,杨子荣就注意到了为首的一个土匪,白发黑脸,长着一副鹰钩鼻,满脸的阴鸷,应该是传说中的匪首张乐山。

见此情形,杨子荣也不再犹豫,立即指挥战士上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住了座山雕。更为关键的是,杨子荣虽说抓住了座山雕,但自始至终也没有暴露身份,座山雕一直到被拉回海林以后,才知道自己是被解放军生擒了。

事实上也能看出,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过程,与小说、样板戏中的描述差得很远,整个过程虽然惊心动魄,但也不至于很夸张。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12)

图|《牡丹江日报》上刊载的杨子荣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消息

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上刊载了《战斗模范杨子荣等六人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消息。

遗憾的是,就在报纸上刊出这条消息的第四天,杨子荣就牺牲了。

活捉座山雕后,杨子荣继续率领战士活跃在深山老林中,追击顽匪郑三炮、丁焕章,相比于座山雕,郑三炮、丁焕章匪部就要比张乐山匪部更大不少,团部为了保险起见,派出由团副政委曲波领衔的30人侦查分队,随杨子荣一起进山。

本来经过几天的侦查,杨子荣一行人已经摸到了土匪的老巢,几个土匪头子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可就在这个慌乱的时候,几个土匪下意识的去操枪,杨子荣果断开枪,却发现枪栓受冻,没有打响,旁边战友孙大德的枪也没有响。

“啪”

一声枪响,土匪的枪开火,杨子荣当场牺牲,年仅30岁。

杨子荣牺牲后,曲波指挥小分队剩余的战士,将屋子里的土匪全部歼灭。

也因为杨子荣参军时改名的关系,家里人对他的情况一直都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因为杨子荣常年化妆在土匪中潜伏,被误认为是土匪,母亲宋学芝怎么也不相信,秉性纯良的儿子会去参加土匪,一直向上反应。

胶东英烈名录(胶东出现三个英雄)(13)

1952年,杨子荣的妻子因等不到丈夫的消息,加上孩子夭折,一系列的打击导致她患上重病,不久去世。

1957年1月,宋学芝等来了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家属按照规定享受军属待遇,1958年11月,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又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1966年,宋学芝重病去世,去世前她拉着儿子杨宗福的手问:

“匣子(指收音机)里老说杨子荣杨子荣,是不是俺家宗贵啊?”

可老人的这个问题,在当时却无人能回答。宋学芝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一直到七十年代后,有关杨子荣的身世来历,才被完全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