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纵队司令”是什么级别的职位?一个纵队不超2万人!

“纵队”在我军的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短断,他的存在也对当时的部队编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编制的改革,纵队的番号随之取消。我军之前的纵队编制就是相当于“军”,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后,将用于游击战的军队集中起来。

解读纵队司令员的故事 解读纵队司令(1)

组成野战部队:开始阶段,一般辖2~3个旅(师),其中以2个旅的居多。1个旅往往不能达到3个团的编制,所以曾经有辖2旅4团的纵队。新成立的纵队当时很多好有超过2万人的。

解放战争末期(大进军阶段)纵队于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统一改编为军,即现在解放军集团军的前身。所以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应视为军一级的编制。至于有的纵队后来在扩编的基础上,成为后来的主力兵团。但是,应当看到纵队本身还是应该被看做为军级单位。例如,三野的叶飞纵队也是增加了其他纵队的基础上成为第10兵团 。

解读纵队司令员的故事 解读纵队司令(2)

再说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司令是军级,但铁道兵纵队、特种兵纵队(炮兵)的司令员的级别略高一些。

一开始的纵队司令军衔以上将为主,中将、大将为辅,行政级别也多以正副兵团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的57位开国上将中有近30位是最初的纵队司令或政委,如许世友、杨得志等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都升到了指挥三四个纵队或军十几万人的兵团司令。

八路军时期,曾组建过好几个纵队,如徐向前在山东时期,以八路军第一纵队的名义,统管在山东的所有八路军武装(含115师和当地组建的武装),这个级别可是师一级的(当时总共3个正规师);

解读纵队司令员的故事 解读纵队司令(3)

后期,级别有所下降,比如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2个旅南下支援新四军。这个级别就低一些了。

到了后期的纵队司令,全军共有55个纵队,加上纵队政委得有100多人(某些纵队存在司令兼政委的情况),上将的评比标准和人数严格限制,显然57个上将不够分的,他们的军衔基本上以中将为主,极少数是少将和上将。

后来,纵队改军,在军之上,又设立了兵团。一般一个兵团下辖多个军,兵团的最高指挥官也被称为司令。而兵团司令大都由纵队司令提拔而来,那些资历更深,战功更卓著的纵队司令便被提拔为了兵团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