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李白经典作品(早期作品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并不浪漫)(1)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无论写景还是抒情,无拘无束,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表现出鲜明的雄奇奔放飘逸潇洒,浪漫主义色彩。

盘点李白经典作品(早期作品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并不浪漫)(2)

但他早期的作品并不浪漫。

李白十八岁时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期间,写了很多诗词歌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盘点李白经典作品(早期作品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并不浪漫)(3)

这首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景、叙事、抒情,构思简单,章法常规,格式、思路清晰,与李白后期成熟作品风格明显不同。

诗的前六句写景,写作者缘溪而行的所见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常常见到深林中出没的麋鹿,正午时分,却听不到禅院的钟声;野竹青霭交汇成一片绿色,飞挂而下的泉水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六句诗,以清新亮丽的笔调描写出了进山寻道士途中欣赏到的优美景色,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展现出一幅清丽幽静的世外桃源风光,既交待了道士的生活环境,又暗示道士不在禅院、寻而不遇的结果。

盘点李白经典作品(早期作品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并不浪漫)(4)

后两句紧扣诗题,交待寻而不遇的结果。“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通过问讯的方式,既交待结果,又以“愁倚两三松”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迂回,感情含蓄,久久不绝,令人回味。

全诗词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

盘点李白经典作品(早期作品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并不浪漫)(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