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情爱和食欲是人生最大的原动力,而对于大部分的社会状态而言,食不果腹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所以现代社会中,人生的原动力越来越向情爱倾斜了。“真爱难觅”相信是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中,永恒的命题,不仅仅是真爱难觅,真爱难寻,更多的是,当真正爱情来临的时候,仿佛周围环境中,所有的因素都成为了爱情的阻力。用比较常见的一句话来形容,便是“爱情”和“现实”的冲突。那么爱情和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现实”简而言之,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孕育所有美好事物的土壤。没有“现实”便等于没有这个社会的基础框架,而“爱情”,同样也是在“现实”中孕育而来的。我国在宋代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名叫朱熹,他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叫做“存天理,灭人欲”。而何谓“天理”,何谓“人欲”呢?这是个很难界定的事情,他认为人需要吃饭叫做天理,那么人需要美味则是人欲,如果夫妻是天理,那么三妻四妾便是人欲。如果这些问题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模型,是件非常容易界定和辨析的。但是一个个体生活在一个嘈杂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天理和人欲纠葛在一起,便构成了社会的现实。

而现实中的人,则不都是朱熹这样的圣人。所以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而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便构成了一个难以辨析的现实表象。在现实表象的作用之下,人们对待成功,对待事业,对待理想,对待爱情的态度,也自然会受到各种影响,一个原本简单直接的道理,被嘈杂的现实解构之后,也总让人变得头晕目眩,意志不坚。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1)

在华语影坛,周星驰被誉为一个神话,一个传奇,甚至有影迷给了周星驰“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的赞誉。但是周星驰事业的起步却非常的坎坷,他的演技和电影理念,在他刚出道的一段时间里,并不被同行们所肯定,性格有点孤傲的周星驰,甚至一度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后来在周星驰成名之后,他自导自演了一部名叫《喜剧之王》的电影,这部影片是一部周星驰自传题材的电影。此时的周星驰,已经和成龙、周润发齐名,成为了香港影坛绝对的票房保证。而因为在《大话西游》中的表演,周星驰还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喜剧之王》这部影片,讲述了由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跑龙套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应该是周星驰亲身感受过的。和成龙、周润发相比,周星驰的外形并不出众,而且也不属于动作明星,他继承的是香港市井喜剧一脉。在香港主流的类型片中,大致分为以成龙、李连杰为代表的功夫武侠片,以周润发为代表的黑帮枪战动作片,再有就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电影。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延续的是以李翰祥开创,许冠文发扬光大的市井喜剧电影。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2)

这类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他将影片的主角聚焦在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人身上。李翰祥最初主要关注的是市井心态,和市井文化,讲述小人物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体现这些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小聪明和低趣味。而到了许冠文的影片,他则开始关注起这些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并以此创作出很多的笑料。但是到了周星驰,他最大的突破在于,他为这些小人物赋予了梦想,让他们在银幕中市井生活里,和一些成功人士一样,有了追求梦想的权利。

这个故事设定,应该和周星驰早年的人生经历相关。在成名之前,周星驰是一个十足的,怀揣着梦想的小人物,他在没有正式进入娱乐圈之前,便模仿别人拍电影。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则演员培训班的招生广告,这个时候周星驰兴奋的和自己的发小梁朝伟去报名,结果悲剧的梁朝伟被选中,而周星驰却不得不在朋友的帮助下,上了夜间班。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3)

就这样几经辗转进入演艺圈后,周星驰的成名之路依然是一波三折,就在梁朝伟已经成为男主角的时候,周星驰还只是一个“死跑龙套”的。但是好在他坚信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现实也的确如此,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周星驰终于凭借着《一本漫画闯天涯》奠定了自己的“无厘头”风格,从此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影坛传奇。成名之后的周星驰,对人生,对爱情,对事业,有了自己的感悟,所以在1999年的时候,他自编自导了自传题材的影片《喜剧之王》。

周星驰在这部影片中,用一种自嘲式的风格,对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进行了一次戏剧性的总结。客观的讲,虽然这部影片名叫《喜剧之王》,但是影片的题材,真的很难直接被界定为一部喜剧片,影片中所解构的人生主题,在喜剧的题材之前,也略显沉重。然而这也是周星驰的一贯风格,在他的影片中,他经常将现实中的辛酸和世俗中的无厘头恶搞杂糅在一起,用一种近乎自嘲的风格,让观众在他的影片中,用狂笑着流泪的感受,重新认识人生。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4)

在《喜剧之王》这部影片中,周星驰巧妙地体现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黑社会收保护费要靠演技,小姐招待客人要靠演技,电影演员要征服观众也要靠演技。然而演技和现实怎么才算是一个最恰到好处的结合呢?在影片中,周星驰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他用自己颠覆性的表演,让观众在他饰演的尹天仇和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的爱情故事中,看出了一丝端倪。

尹天仇之所以演电影,是因为他将这项事业,等同于生命的价值,在影片中,周星驰通过《雷雨》和《精武门》两个片段,向自己的偶像李小龙致敬。而在片场等多处戏中,尹天仇既表现出了自己的边缘小人物处境,又表现出了自己努力向上的态度,虽然屡遭挫折,虽然全是嘲讽。然而尹天仇依然反复着强调:“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他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只有盒饭就能接受的工作,他需要的仅仅是大家给他一次表达的机会。在柳飘飘出现之前,尹天仇一直隐忍着现实中的一切。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5)

然而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演技是可行的,柳飘飘因为尹天仇的指点,成功地征服了一位刁钻的客人。也是因为这样,柳飘飘对这个“死跑龙套”的另眼相看。在几次阴差阳错之后,两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交织在一起,这应该是爱情最好的样子,即便是现实如此残酷,它依然无法阻挡爱情的美好。而在一番交织之后,尹天仇还是按照“市面价格”支付了酬金。就在柳飘飘怅然若失的要离开时,尹天仇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出现了那段这部影片中最经典的对白:

“干什么”“走了?”

“是啊”

“去干吗啊”

“回家”

“然后呢?“

“上班喽”

“不上班行不行啊?”

“不上班你养我啊?”

“嘿!”

“又干嘛?”

“我养你啊!”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6)

这段对白,周星驰处理的大道至简,虽然在对白中没有一个爱字,也没有对现实的斥责,然而其中却蕴含了“现实”和“爱情”的关系。这段对白中,暗含了尹天仇和柳飘飘关于爱情和现实的争论。因为柳飘飘特殊的工作,造成了柳飘飘和尹天仇的爱情最大的隔阂是柳飘飘的职业,然而对于柳飘飘和尹天仇而言,柳飘飘的这份职业,却意味着她基础生活的保障,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现实”,如果要实现爱情,需要跨越的,就是眼前的这份“现实”,如何跨越,总结起来,就是尹天仇最后的那句“我养你啊”。是啊,这里面既有爱情又有现实,这个养涵盖了太多,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承诺,也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式的生死相随。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7)

朱熹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道理也在其中了,爱情作为人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它的天理从现今的社会而言,最好的体现方式便是“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的婚姻,而这份婚姻最好的体现方式,便是“我养你啊”。在这部影片的结尾处,周星驰在银幕中的化身尹天仇依然没有取得所谓的成功,而这应该是周星驰最理想的现实,现实不成功,现实不是富贵,现实是在恰当的状态下,和一个对的人,经历彼此想要的现世安稳。

张柏芝为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张柏芝的银幕处女作为何如此经典)(8)

在周星驰的那句“我养你啊”的台词中,现实和爱情融为一体,完成了一次富有仪式感的统一。当尹天仇一天中遭遇了主角被剥夺,卧底差点丢掉性命的经历后,柳飘飘依然做好饭在家等他归来。这便是现实和爱情最好的样子,有人说现实是爱情的保障,那么爱情便是现实的催化剂。现实给了爱情土壤,爱情将现实的生活装扮的更美好,让人们在面对成败得失,生死悲喜的时候,有了一个安定从容的当下。


,